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16-12-14

地处“世界屋脊”、“地球之巅”,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璀璨,使得西藏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突出,品位世界一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西藏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促进了西藏对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西藏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西藏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西藏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藏旅游公司只有一家从事外事旅游,员工不足30人,年接待游客总数也不过1000余人。其后的20多年来,西藏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31%,其中海外游客年均增长29.7%,国内游客年均增长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更是达38.9%,西藏旅游发展势头旺盛。2012年,西藏旅游又进入了大发展的一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人大关,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

旅游企业不断增多。目前,西藏全区各地、各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的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旅游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截至2011年,仅拉萨市就有宾馆、饭店451家,社会旅馆361家;共有旅行社102家,专职导游2600余名;旅游汽车公司23家,旅游车辆3000多辆,旅游业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旅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成立。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旅游事业的职能机构,它的设立使西藏的旅游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到目前为止,西藏各地市都相继成立了旅游局,在旅游景区(点)比较集中的40多个县也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全区旅游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旅游业规章和规定,认真开展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顿等工作,旅游管理服务网初步形成。

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促进日益增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汇创收成效显著,成为西藏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还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头作用,带动区内一大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富民工程也初见成效。许多农牧民通过开展旅游服务增加了收入,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如普兰县巴嘎乡的康沙村,位于“神山”、“圣湖”景区,过去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困难。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通过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以及出租牦牛、马匹等,极大地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当前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西藏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西藏旅游业毕竟起步较晚,在发展进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条件仍然较差。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且山高路险,运输线长,加之很多旅游景区(点)公路由于利益分流问题无人管养,致使一些游客一路颠簸、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西藏现有的旅游饭店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目前西藏对外开放100多处景区(点),许多景区(点)因远离城镇,且无居住设施,使得旅游者只能忙于在城镇—景区(点)—城镇之间奔波。

旅游业引发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和灌木,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造成建设性破坏,使一些景区的生态系统失衡,湖泊面积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清理,污染环境等。

旅游资金、人才短缺问题严重。由于西藏自身财政积累比较少,目前又不具备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旅游开发资金缺口大,在整体上制约了西藏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西藏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导游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行业现有的高中级管理人员中,掌握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短缺,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旅游商品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目前,西藏的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小,开发品种不多,质量档次低,且很大一部分是从尼泊尔和印度引入的。同时,现在西藏的大规模旅游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拉萨,某种程度上存在旅游商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价格不太合理等现象,影响了旅游者的购物兴致,造成旅游收入的损失。

来自周边国家、省份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西藏周边的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家都是世界上旅游业新兴国家,是西藏旅游业的有力竞争者。尼泊尔的面积仅相当于西藏面积的11.4%,1996年的旅游接待人数却是西藏的5.4倍。西藏要想保持其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在降低价格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近几年,与西藏相邻的省份对发展旅游业都予以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旅游业发展迅猛,也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加快发展西藏旅游业的对策

合理开发、打造精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西藏的旅游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因此西藏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寻求相对一致的旅游资源区域,确定不同旅游资源区域的功能划分,注重突出各自特色,切忌盲目照搬照抄,搞重复建设。其次,根据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开发的先后次序,为实现“滚动开发、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注重突出雪域高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树立精品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开发建设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档次高、创汇能力强的国家级和世界级名牌旅游产品,并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以点带面,形成网络,增强西藏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保护环境、重视生态。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适度开发,合理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同时运用法律、行政及经济等强有力手段,加强旅游环境管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惩戒。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一定比例的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设施配套、多方开拓。西藏必须抓住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西藏基础设施的更多投入。公路建设方面,应进一步提高路面等级,加强旅游区的道路建设和已有道路的维护保养,增强车辆通达能力。同时,加大邮电通讯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医疗保健站建设,改善、兴建饭店设施建设,注意旅游服务设施与景区环境的协调,使游客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舒适、满意的服务。

此外,应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尽快建立吸引多元化旅游投资的机制,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吸引国内其他省市及国外资金投向旅游业,促进西藏旅游业迅速发展。

加大宣传、提高素质。在加强西藏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方面,一是在旅游宣传主体上,政府、旅游企业都应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旅游宣传经费投入。二是应加强宣传内容上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在注重从整体上宣传、树立西藏独特、完整的旅游形象的同时,突出宣传西藏的奇山异水和民族风情。三是加强旅游宣传形式上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舆论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宣传西藏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旅游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从而形成宣传合力,不断提高西藏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加强旅游宣传时间上的多维性。既要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宣传,又要抓住盛大节庆时机集中开展宣传。五是要加强宣传空间上的均衡性,在继续搞好国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全面开拓客源市场,增加游客人数。

同时,西藏目前旅游人才短缺,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培养培训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对口援藏省市、其他省市及有关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支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分期地选派旅游工作人员到内地学习、进修,或邀请内地旅游院校的教师和旅游界的企业家进藏授课,加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一批从事旅游管理、经营的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导游,使他们成为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建立健全西藏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四是加大从国内旅游业发达地区和国外招聘、引进旅游人才的工作力度。五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促进西藏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编 牛志男)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