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18-03-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当前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的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均衡、充分、快速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不断砥砺、凝聚、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国家建设的角度讲,共有精神家园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气神。一句话,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各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进一步明确何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骨肉天亲,同气连枝,家是中华伦理重要而温暖的范畴。“家园”,是家庭成员心之所向、情之所系、魂之所聚的地方,她召唤和凝聚着家庭成员的认同、忠诚和归属。“精神”,是价值、道德和真、善、美的交织复合,精神生成于文化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文化,它是文化的精髓,具有特殊的、萌生和激发出力量的品质。“共有”,是指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中国各民族,而非哪个民族独有独享。
  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繁花似锦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结果,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其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磅礴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组成成分的有机性,是各民族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交织融汇,这种共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华可以多样化的文化符号进行表达;其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在于凝聚、指引各民族同向而行,是激励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源泉;其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旨在承认各民族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培植和深化各民族对56个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不断提升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出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一族一国”范式的多民族国家建设模式。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属于精神和意识领域的建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为物质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但同时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积淀下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得益于区域互助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衍化出的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意识、平等团结原则激发出的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责任共同体意识,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引生出的中华民族荣誉感等,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了多维支撑。
  

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这个新时代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三个层面的意义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五个方面的定位聚焦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作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国家世界影响力凸显的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论断。这些论断直接或间接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密相关。
  其中,从民族工作的角度而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教育成效和共同体意识向具体社会行动的转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目标指向。 从汲取多民族国家精神力量的角度而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回答我们的多民族国家由何而来、向何处去的历史合理性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能够回答民族与国家的结构关系问题和多民族国家政治生态系统的合法性问题;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能够回答包括民族文化在内的文化理解、文化关怀与文化进步问题。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相互辉映,关乎各族人民的情感、心理和意志融汇统一的问题。
  从国民心态的角度而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影响到各民族在接触交往和化解纠纷中能否秉持平等相待、包容差异、和睦进步的原则,良好的社会心态能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时代风貌。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发力


  意识和精神领域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更离不开有效的教育引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体而言,可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开展“有我感”的多民族国情教育。“有我感”,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到与我相关,我在其中。国家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政治载体,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多民族国家主权屋顶的保护下,而要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让每个国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多民族国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开展“有我感”的多民族国情教育,就要挖掘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多民族是财富、是国家的一大重要优势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例如,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源头供水与黄河中下游宁夏的“七十二连湖”、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山西的壶口瀑布、河南山东的沿黄灌溉水等相关;与长江中下游6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相关。再如,从边防安全的角度讲,我国2.2万公里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在全国135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中,有民族自治地方107个;在2200万的边境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有我感”的多民族国情教育,就是要让各民族都由于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感到自尊、自豪,也能让各民族互相尊重,彼此守望。
  各民族理解融情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实现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有温度、能走心,就需要融情于教、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伴随着新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引发民族问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因素的显著性降低,而如何对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将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文化欣赏,学会包容差异,学会理解尊重将成为“美美与共”的融情路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有关,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盲目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知识缺失和文化敬畏缺失的表现。人类学家认为,人们往往通过认知他者而曲折地重新认识自我,文化尊重、文化理解是实现文化主体情感融通的基础。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缺乏对中华文化认同,实质上是狭隘的文化自我抱守与他者文化排斥。
  进一步凸显进步性的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合意。民族团结是指民族关系的密切,民族进步中的“进步”可以理解为团结关系的向上、向前,而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进步”既强调团结的方向和品质,又强调方法的有效、得体。凸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进步性、不断增加进步的内容,是由民族自身向前、向上发展与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所决定的。发展就是不断革新和扬弃的过程,通过革新和扬弃才能实现进步。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时,要发扬优秀的部分,淘汰落后的部分,通过文化开放,实现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使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不断增加现代性的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增进各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品质与进步性的主要标尺,不同民族的语言、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她是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共同构建、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
  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针对性。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非均衡发展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由不同区域的民族构成、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社会转型进程不同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在民族地区应不断加强各民族发展进步教育,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在东部地区应不断加强民族知识、民族政策和民族尊重、理解教育。同时,还必须加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的思想教育。
  一系列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公共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多种形式的文化创作,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都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载体与途径。结合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任务,各方面设计好项目、各显其能、综合发力,定会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