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聚力共建美丽中国 同心共创美好生活——来自民族地区的十九大代表的心声
发布日期:2020-11-19

内蒙古额济纳旗孟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乌云苏依拉(蒙古族):
把沙漠深处的嘎查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嘎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影响下,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慢慢加强了,我们退牧还草还林,草畜平衡,轮牧休牧,生态环境这几年保护得非常好,家乡的胡杨林现在已经闻名世界。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让我印象深刻。临哈铁路、京新高速、通勤机场的逐一落成通航,促进了额济纳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又促进了农牧民开展二三产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会恪守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带领孟格图嘎查的农牧民脱贫致富,实实在在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实施农牧民转移搬迁,发展第三产业,把沙漠深处的嘎查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嘎查”。


内蒙古达斡尔旗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人苏梅(达斡尔族):
将我们的文化“剪”到世界八方


  10年前,我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10年后,我再次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很荣幸也很自豪。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到现在,我多次在国内外剪纸展演。我出版过《苏梅的纸艺》,记录了达斡尔族的剪纸艺术,为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我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十九大会议期间,我也抽空为代表和媒体展示达斡尔“哈尼卡”剪纸艺术。我要传承好、弘扬好民族文化,把“哈尼卡”介绍给全国、全世界。
  

新疆阿瓦提代理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维吾尔族):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作为新疆少数民族的一名基层代表,我亲身经历了家乡面貌和百姓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穿住行到教育、医疗、就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十五年义务教育、全民免费体检等九项惠民工程的实施,让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不断实施,一股股暖流也涌入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田。群众经常对我说,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实际行动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回去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发挥好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一起拥抱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西藏那曲地委书记松吉扎西(藏族):

苦干实干建设藏北明珠


  那曲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区和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也是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对那曲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决做到、如期完成,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同时,那曲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那曲的生态环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美丽那曲建设,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过去5年,那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努力缩小发展差距,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民生大幅改善,各族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今年7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那曲各族人民巨大的关怀,也是历届地委、行署和广大干部群众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撤地设市既是我们加快推进那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重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决不辜负藏北人民的殷切期望。

  

西藏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乡长白玛央金(门巴族):
将门巴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


  我是一名80后年轻人,能够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5年来,门巴族人民的生活变化可以用“惊人”二字形容。比如在住房方面,人畜混居、漏风漏雨的木房子变成了宽敞、明亮、耐用的小别墅;基础设施方面,通讯、路政、医疗、卫生等一应俱全。2016年,我们乡的人均收入达到13672元。乡里唯一的行政村麻麻村也建成了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游客络绎不绝。老百姓们纷纷开起了家庭旅馆,加上兴边富民行动投资建成的350多亩茶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提到“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让我更有主心骨,更加充满了干劲,更加坚定了信心。我要通过自己最真实的参会经历、最深切的参会感受,将十九大精神带回家乡传达给每一位父老乡亲。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护士长杜丽群(壮族):
为守护生命继续站岗


  习总书记作报告时,我非常认真地聆听,越听越精神,非常受鼓舞,也备感振奋。报告中提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会为守护生命继续站岗。为病人解除痛苦,延长他们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作为一名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我认为传染病应该以预防为主,这个方针不能改变。所以,在预防疾病工作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并且采取一些管理办法。尤其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希望全社会都应该把这些预防知识渗透到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做好城市和农村防艾宣传工作。

  

广西柳城县冲脉社区居委会主任韦美芬(壮族):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工作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心情澎湃、内心震撼。我们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党员干部扶持带动贫困户计划,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把贫困户按致贫类型整理,从产业上扶持、从技术上培训,带领贫困户走产业发展脱贫之路。
  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去以后我会继续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工作。
  

贵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乡村医生钟晶(布依族):
继续做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神”


  10月19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当我讲到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时,他详细询问我现在农民一年交多少医疗保险费、贫困乡村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有没有改善,让我非常感动。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对农民特别关心。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听说我要到北京开会,邻村几个布依族妇女赶了六七天时间才完成一幅刺绣,让我带到大会上。刺绣绣的是扑翅的蝴蝶和怒放的刺梨花,中间有个布依族姑娘在新房前唱歌,表达了布依族同胞对党的感激之情。
  10年的乡村医生经历,让我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为农民看病解除了后顾之忧。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惠民举措,回去后我要一一讲给乡亲们听。

  

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文化工作者杨娜(佤族):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颂党恩


  作为一名80后佤族代表,我很荣幸参加党的十九大。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的民族文化。作为西盟文化工作队的一员,这些年,为了传承好、保护好佤族文化,我走遍了西盟佤山的村村寨寨。我明显感觉到,现在佤族同胞的文化自信在提高。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父老乡亲还住着茅草房,走的是泥泞小道。如今,村里的杈杈房变成小楼房,泥巴路变成水泥路……佤山日新月异,幸福喜悦的歌声在村寨中唱响。过去,外地游客到了阿佤山,乡亲们还害羞地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现在,我们自信地走出了阿佤山,走到了北京、上海,走向了世界。2014年,我参与创作的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还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并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演出。我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66年前,佤族人拉勐和云南各族头人代表剽牛起誓,立下世世代代跟党走的誓言。这些年来,这个信念在佤族人民心中世代相传。我们佤族人一直坚定着这样的信念:共产党怎么说,阿佤人民就怎么做。回去之后,我会深入村村寨寨,用汉语、佤语把十九大精神谱写成动听的民族歌曲,编排成引人深思的情景剧传遍佤山。我还要鼓励乡亲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高德荣(独龙族): 
早日脱贫,实现小康,独龙族要做榜样


  过去5年,我的家乡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独龙江隧道的贯通结束了每年有半年时间与世隔绝的历史,独龙江乡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村通公路、户户住新房,原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现在都实现了。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过上了现代化的日子。这是过去怎么也想不到的。
  独龙江乡要当全面小康的榜样,可不只是喊个响亮的口号。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稳定的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不可能的。比如今年独龙江乡已经有一户村民卖出了自己种的重楼(中药材),不到五分的土地里产出的5至6年生重楼就卖了25万元。等独龙江的重楼达到5000亩的那一天,我们小康的日子就能真正实现。所以,独龙族还要继续加倍努力,早日脱贫,实现小康,做出榜样。

  

云南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党总支书记李云燕(彝族):
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让我很振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千载难逢的机遇。就我们村来说,今后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精深加工;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村子成为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好去处。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党委书记李占魁(土族):
讲讲我们村的脱贫事


  听说我要来北京开会,大家都托我向总书记问好,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感谢我们的社会主义。
  班彦村是我的老家,那里高寒干旱、土地贫瘠、人多地少,村民靠天吃饭,广种薄收。长期以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在当地一直较为突出。2016年4月1日,政府开始优先为班彦村129个地处偏远山沟的农户修建新居。7个月后,129座混凝土浇筑的砖房院落就在山下落成。新建的院落,有齐全现代的配套、鳞次栉比的院落、窗明几净的堂屋。不少村民都说“只有做梦时才住得起”。几代班彦村人的梦今天真的变成了现实。搬进山下的新房后,农闲时的部分村民有了去临近城镇打工的机会,不少以前因道远路险而辍学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接着,我们乡干部又重点针对特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一户一策”实施精准帮扶,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起色。水、电、天然气,冰箱、洗衣机、沙发……城里人有的,班彦村现在都有。乡亲们都找到了致富路,对小康充满信心。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叶红专(土家族):
脱真贫,真脱贫


  2013年11月3日,是一个让湘西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求,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精准扶贫战略为指引,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工程”,推进扶贫资源由“普惠分配”向“靶向配置”转变,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成效由注重“人均”向强调“人人”转变。2014年至2016年,全州实现脱贫35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60元增加到7413元,湘西州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总书记牵挂着的十八洞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苗绣加工、劳务经济等产业,让农户通过经营、租赁、入股等形式获得收益,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实现整村脱贫,交出了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迈向新时代的号令,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兑现好扶贫政策、实施好扶贫项目、开展好结对帮扶,注重做到“防庸、防急、防散、防虚”,严格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扶贫实效,确保帮扶精准、增收稳定、保障兜底、脱贫真实、群众满意,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畲族乡党委书记蓝景芬(畲族):
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畲乡景宁尤为牵挂关怀。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两次亲临景宁,为畲乡发展谋篇布局、指明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个“最”,显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我们乡找到了发展路子:生态和畲族文化是发展的金钥匙。开发以特色畲族村寨、农耕体验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是我们的发展秘诀。短短3年里,大漈畲族乡这个只有8个行政村、3000多人口、海拔1030米的高山乡已经发展了星级农家乐63家,具备同时接待4300人就餐和760人住宿的能力。2016年,全乡农家乐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同胞的特别关爱。我们一定把党中央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九大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推动十九大精神在畲乡落地生根。

  

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党委书记贺卫国(裕固族):
不等不靠,艰苦奋斗


  这5年,我深深感受到裕固族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比如张掖市通了高铁,正在建设第二个机场。明花乡的农牧民坐高铁、乘飞机去旅游变成了很平常的事情,大部分家庭还都有了私家车。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感谢祖国的日益强盛。
  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甘肃的生态环境受到关注。祁连山是肃南各族群众世代生存的家园,也是甘肃西部地区的“母亲山”,保护祁连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国家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给予地方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当地少数民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铅山县篁碧乡党委书记雷海燕(畲族):  
带领畲乡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聆听十九大报告,“石榴籽”三个字我牢牢记在了心里。5年来,在我的家乡,畲汉群众紧紧地抱成团,造就了畲乡巨变。我们立足乡村旅游、茶叶种植加工、毛竹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三绿一白”特色产业,让畲乡走出贫困,群众像石榴籽般团结在一起。今后,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甩开膀子、干出样子,集中精力做好“生态+”,带领畲乡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