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新“配方” 新“工艺” 新“包装”——大连民族大学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考
发布日期:2018-02-22

  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十九大精神全面高质量地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政治任务。
  为了切实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为办好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民族高校还担负着促进“五个认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重要职能。大连民族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为首的改革建设指导小组,立足新时期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出了有效的做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

努力推进“两个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高校思政课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各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历史观、文化观。大连民族大学为改变思政课僵化、枯燥的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学中升华已有的教材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专题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坚持以问题来设计教学,围绕问题来构建专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专题式教学不是丢掉教材,而是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精髓和体系关联,再结合理论、实践和学生思想中的问题来构建更加有效的专题体系,真正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整合资源,凝炼方向,密切关注理论动态和社会发展走向,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用科研来支撑和反哺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有向度,理论分析有深度。
  开展常态化的调查研究。学校每年专门为思政课立项,深入调查各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使思政课教学更有针对性。2014年,大连民族大学思政课教师组织的全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为民族院校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依据,该成果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建立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每个教研室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包括专题体系的构建、问题的导向、内容的设计、案例的使用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等。每周一次的学术沙龙活动则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动态和学术热点,思想的交流不断产生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课堂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大连民族大学积极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各个层次的示范培训、课程培训、骨干研修等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会议。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大连民族大学建立起一支精干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中包括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思政课教学名师、辽宁省思政课教学标兵,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多人在辽宁省思政课教师大赛中获奖。


参加校外实践2_副本.jpg

  

试点小班研讨式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很大比例。他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诸多文化特质。因此,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民族院校的特殊情况采取特殊手段。现阶段,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一般院校大致相同,普遍采取大班教学形式,教育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学并不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教育者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客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劝导者,学生从进入教室那一刻起就处于被动和依附的状态,其主体性受到压制。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学理念影响了民族院校思政课的效果。
  新时期民族院校思政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双主体”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同时逐步扬弃现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关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特殊性。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突出引导作用;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要体现其主观能动性。为此,大连民族大学设立小班研讨式教学改革试点,探索解决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工艺”问题和“包装”问题。小班教学能够确保教育对象不再是群体,而是个体。通过小班教学不仅传授了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班才能真正研讨,实现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和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式、引导式地“教”,学生研究式、互动式地“学”。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探讨,达到思想政治认同、道德水准提升、知识能力增长等教学目标。

  

着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知行合一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解决一些历史性难题,即“入耳”未必“入心”,“理解”未必“认同”,“知书”未必“达理”,“知道”未必“做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思想观念的内化认同和行为转化的问题。在民族院校,很多大学生因长期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主流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受制于文化差异性,面临着文化适应的困难和考验。要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参与覆盖面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联度不高、重形式轻内容等诸多问题。大连民族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教学设计,确保实践教学扎扎实实,实现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主题实践与常规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实践效果和质量,学校加大实践考核力度,把学生实践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全员参与,形式多样,效果突出。


参加校外实践3_副本.jpg

参加校外实践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大连民族大学充分利用大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顺历史博物馆、东鸡冠山、日俄监狱等场所、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7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每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交流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历史遗迹、深刻的现场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各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学生对于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为了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实现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深度融合,大连民族大学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设计了多种实践形式。在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非常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制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大连民族大学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了系列法律专题讲座,增强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此外,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学校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组织学生自演自拍道德情景剧。为了使各民族大学生快速适应异域文化下的大学生活,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了优秀毕业生交流会,帮助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虽然教学方式不同,但二者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不同的教学过程。大连民族大学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课时及内容都做出合理的规划安排,设计了常规实践与主题实践,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结构上相互贯穿,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度,促进知与行的合一。
  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想深度及践行能力等不仅是教出来的,更是学出来的。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连民族大学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设计了读书实践、社会调研等常规性实践活动,通过读书交流、读书演讲和撰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使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手段和渠道日益多样和便捷。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国际国内的各类重大事件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如果能够把握时机,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据此,大连民族大学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动态,适时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举办了“伟人毛泽东”诗歌会,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观看影视资料和专题讲座,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开展“我与党的十九大”主题知识竞赛等多项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进一步完善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深化了各民族大学生的理论认同,也促进了由知向行的转化。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