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在林芝人家 看十里桃花——西藏林芝市少数民族民宿发展掠影
发布日期:2018-02-28

  西藏的春天是从林芝开始的。
  沿着“最美国道318”一路向西,进入雪域高原的第一站,便是有着“藏地江南”美誉的林芝。三月的林芝,桃花灿烂,沿途的风光看不够,那就请你留下来——诗意地栖居在藏地民宿里。推开窗就看见沃野桃花,最传统的藏式生活,有不得不尝的藏香猪、石锅鸡……你还可以亲自酿制一壶桃花酒,沉醉在酒香和花香之间。
  党的十八以来,西藏林芝市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最美时光”。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林芝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独具林芝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林芝的农牧民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等不同民族风情的民宿驿站、家庭旅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寻找心灵的“香格里拉”。


Nipic_17961491_20170125143147615000_副本.jpg

西藏林芝•雪上下的桃花

 

“欢迎来到珞巴族部落”


  林芝米林县的南伊沟民族乡,风光秀美,景色如画,生活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珞巴族。近几年来,南伊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一大批珞巴族农牧民积极开办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
  南伊河蜿蜒曲折,行车至曲径深处,一个别致的庭院早已敞开大门,木头搭成的大门上写着“珞巴族部落山庄”。沿着原木栈道,走进庭院深处,到处种着各式花草,生机盎然。并排的几栋原木房屋充满浓郁的珞巴族特色,房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堆放生活用具、上层用于居住。
  热情的庭院主人林东今年30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神情话语间自带狩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以前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房屋主要以竹编为主,搬出大山后,我们开始盖这样并排的木头房。珞巴族是属于大山的民族,我们的木头房屋就地取材,抗震效果好,还可以防止野兽袭击。” 林东自豪地说。
  屋舍的墙壁和屋顶由竹子编织而成,房间里摆放着两张床、两张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地上铺着仿真动物皮毛做的毯子,墙上挂着牛头挂饰。如今,林东的民宿共有10间客房。每逢六月至九月的旅游旺季,客房住得满满的,很是热闹。
  院子里有间约100平方米的大房子,一边是餐厅另一边陈列着珞巴族传统的竹弓、长剑等生产用具以及锅灶、服饰等生活用品,墙上挂满有关珞巴族历史的老照片,俨然小型的珞巴族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品尝珞巴族特色美食的同时,慢慢了解神秘的珞巴族文化。
  由于珞巴族和藏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当地民宿也为游客准备了一些藏族风味美食。善于钻研的林东还把珞巴族和藏族的饮食特色相结合,打造出一些新式菜品吸引游客。到了夜晚,当地村民会表演珞巴族传统的“夹音”(民歌),主客围着篝火跳起珞巴族“巴尔给”刀舞,热闹得很。
  南伊沟海拔2500米,生态资源丰富。如今,珞巴族人过上了现代生活,但仍保留着一些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曾经在拉萨当司机的林东,正是看好家乡的这些自然和文化资源,回到家兴办起了民宿。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年收入就已达到2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林芝市农牧民家庭旅馆总数达到538家(其中,星级155家,非星级383家),拥有客房4945间、床位12799张。全市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达1285户7818人,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户均增收77579.5元,人均增收12790元。


Nipic_17961491_20170125143230890000_副本.jpg

西藏林芝•桃花深处的民宿

  

远方的客人“找个地儿待着”


  “你好,请问有房子出租吗?”
  “你把我的房子租了,我住哪里好呢?”
  樊敬芳面带微笑,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当地居民,一路走来问了十几家,淳朴的藏民面露难色。回想几年前刚开始做民宿的场景,她颇为难忘,但正是林芝那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纯粹的交心与交融,让这个“远方的客人”留了下来。
  曾是设计师的樊敬芳,经常辗转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每天醒来,擦把脸就去工作,设计成为她生活的全部。一次偶然采风,让她与林芝“亲密接触”,设计灵感瞬间被点燃,恨不得把所有看到的景色都画下来,但是怎么可能呢?“林芝天空飘过的每一朵云,都在随着光线的移动而变幻,这一秒看见的是一个样儿,下一秒又变成另一个样儿。”待了一个星期之后,樊敬芳决定留下来。
  面朝雅江,劈柴喂马,从此以后,樊敬芳就在林芝过上了理想的生活?现实拒绝了她的“想当然”。“三年前的林芝没有一家像样的民宿,可以让我好好待着。”樊敬芳决心自己开一家理想中的民宿。
  在林芝米林县羌那乡朗多村,樊敬芳找到一栋藏南传统民居,并将其改造成当地第一家民宿,取名“找个地儿待着”。“我知道这名起得不那么正式,但这就是我最初做民宿的想法。”
  干净整洁,文艺复古,是樊敬芳做民宿的标准。房间里的每一件家具,都是她自己去林芝山里或河滩捡回来的漂流木。这些漂流木,纯天然生长,又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磨练成另一副模样。小到茶几,大到桌椅床器,她都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然的馈赠,才是最好的。
  “找到地方了吗?等你们回来吃饭啊!”一碗松茸石锅鸡,消除一天的舟车劳顿;一块甜美藏香猪肉,令人食欲大开。久而久之,樊敬芳与村里的藏民、住宿的游客更像是亲人,交往很纯粹很简单。“不断地有人来,带着心中对西藏的向往;也不断地有人离开,去寻找人生该去的方向”,樊敬芳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林芝的昼夜温差很大,傍晚时燃起柴火,暖暖身子,几杯拉萨啤酒之后,天南地北的旅人,开启各种有趣话题。樊敬芳特意在院落里留出一块空地,就是想让来这里的人,能够感受到天地的空旷,呼吸新鲜的空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像樊敬芳一样离开都市,来到林芝归田园居,做起了客栈的“掌柜的”。他们也希望更多内地人跟自己一样幸运,能敲开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房门,看看真实的他们有多可爱。
  如今,林芝市正大力推进生态旅游。雪山、森林、河流、峡谷、冰川、草甸,工布文化、塔布文化、娘布文化以及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和僜人文化,以前 “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随着“集美自然——林芝生态旅游季规划”的启动,正越来越广为人知。

  

鲁朗镇里的“香巴拉”


  “去西藏,必去林芝;去林芝,必去鲁朗”。在携程网等旅游门户网站里搜索“西藏旅游”,总能看到网友如此的精辟总结,纷纷晒出旅行“大片”,分享民宿攻略。
  网友沈耀在他的民宿日志中这样记述:走进村子,错落有致、风格鲜明的建筑映入眼帘。无论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还是玩耍的孩童,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眼神清澈,热情欢迎你的到来。即便你不在那儿住下,他们也不会嫌烦,更不会生气,甚至会帮你推荐适合的民宿客栈,用热忱的笑脸却又有一丝遗憾的眼神,目送你找到心仪的落脚点。
  沈耀描述的村子是鲁朗镇扎西岗村,全村68户中有48户开设了家庭旅馆或藏式民宿。
  鲁朗,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位于林芝市巴宜区的小镇“坐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米堆冰川等著名景区,被誉为“东方瑞士”。随着2016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开门迎客,当地百姓们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受益者。
  观光大巴开进鲁朗镇扎西岗村,几乎家家户户的门栏上都挂着“家庭旅馆”的招牌。每家民宿庭院里,都有一座精心打理的花圃。2000年,扎西岗村头的平措大叔家开办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村里开民宿的越来越多了。前不久,平措大叔升级了自家的套房,设立独立卫生间和洗浴间,将一楼和二楼的房间改成观景房,三楼成了观景台。条件改善后,客人也更多了。现在,每年约有五六千人住平措大叔家的民宿,很多人是在网上预订。陈坤的公益团队“行走的力量”也曾在这里住宿。年收入20多万元的平措大叔感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广东省援藏重点项目,总投资38亿元,创下全国旅游援藏投资最高记录。目前,鲁朗小镇已被西藏自治区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景区,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康体疗养、科考探险、乡村旅游、摄影旅游、文化旅游、徒步旅游等主题于一体,成为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新样板,为林芝市旅游市场拓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林芝市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4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
  许多藏式民宿也乘着鲁朗小镇的东风,实现了“华丽转身”。鲁朗小镇支持当地藏族群众改善和提升藏家乐,通过爱心企业捐助设立了鲁朗旅游扶贫基金。村民通过申请旅游扶贫基金,修缮民居、提升硬软件设施,提高民宿档次,增加旅游收入。
  特色旅游让西藏农牧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目前,西藏农牧民家庭旅馆达到1669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达4万人以上、间接从事旅游服务达10万人以上,实现2.6万建档立卡人口脱贫。过去五年,西藏将乡村旅游发展同旅游扶贫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以农家乐、藏家乐、休闲度假休闲点和家访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全力推动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目标。
  前不久,党的十九大代表、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芝大力做好“进藏第一站”文章,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红线”,绿色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林芝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的林芝一定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兴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香巴拉”。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