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民族团结让“海南名片”更亮丽——写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18-10-24

久久不见久久见

久久相见才有味

好久不见真想见

见到阿妹(阿哥)心欢喜

……


微信图片_20180413100653_副本.jpg

 

    那天,这首海南黎族民歌火了火了火了!


  4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引用了依据海南黎族民歌改编的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歌词。话音刚落,现场中外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气势宏大的“中国交响”中,快闪出一段“最炫民族风”的“黎族旋律”,足以让海南各族群众欢欣鼓舞。“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首方言民歌的歌词大意,不光海南人懂,中国人懂,外国人也懂。而其中蕴含的和谐、友爱、向善的理念,更是引起了广泛认同和心灵共鸣。于是,这首传唱久远、旋律古朴、意境优美的民歌,瞬间刷爆国人的微信朋友圈。


  春潮拍岸,海碧山青。4月的博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政商精英聚首,共话“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共同见证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所发生的人间奇迹——昔日的边陲海岛跃升为美丽繁荣的国际旅游岛和活力迸发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变迁,无疑是中国的一枚“金名片”。正因为如此,“海南名片”光彩四射、魅力无穷。


  对祖国最南端的这片热土、我国国土面积(含海域)第一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深牵挂,时刻与海南各族人民心心相印。


  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总书记特别提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是他2010年以来第四次来到海南,给900多万海南各族人民带来庆祝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莫大鼓舞。


  2010年4月,习近平就曾深入海南考察。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调研时,他指出:“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一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困难户的脱贫致富问题。”


  2013年4月,总书记再次来到海南考察,作出了“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海南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春天,总书记考察海南并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海南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琼州大地的海岸山川,见证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还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生活着黎、苗、回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4.4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11%,其比例在全国排前十位。30年来,海南民族地区与全省一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进入新时代,海南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180411ww乐东尖峰翁毛试验场村02_副本.jpg

受益于生态扶贫整村异地搬迁计划,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翁毛村试验场村民小组的新民居落成    武威 / 摄

  

三十而立    勃兴之地


  砥砺奋进30年,成就了海南的华丽蜕变。


  早在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昌江、白沙、乐东、陵水4个黎族自治县;后来,又确定三亚市、东方市、五指山市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9个市县的陆地面积共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7.5%。


  “三梁六柱一间房,几块竹片一张床,三块石头垒个灶,一根山藤挂衣裳。” 这首苦涩的山歌,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省之初海南一些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很多山区少数民族依然住着茅草房,一些村庄与世隔绝,五指山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带有原始社会父系家庭公社残余的合亩制生产和社会组织。


  建省办特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海南少数民族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始终把民族工作当作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从全局和战略上来部署和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及其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取得极大进步,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工程;社会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力度持续加大,各类各级民族教育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弹指30年,百业待兴的海南民族地区变身为富强文明美丽的勃兴之地。2016年,全省6个自治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81亿元,比1987年增长44倍;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比1987年增长102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着力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从1992年就启动的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持续开展了19年。2010年,经多方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包括6个自治县在内的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帮助16.59万户、80.79万黎族苗族同胞住进了明亮、坚固的砖瓦房或平顶房。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海南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落地,全省民族市县由“比照”转为“全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2011年,在国家民委的关心支持下,海南6个自治县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成为全国唯一以海域边境县享受此政策的省份。与此同时,立足区位、资源、生态和文化等特色,海南着力打造民族地区的热带高效农业、特色林业产业、民族旅游业、特色加工业等产业,努力拓宽各族群众的增收渠道。尤其近五年来,重点加强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等“五网”建设,建成一大批支撑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今,岛内不仅有环岛高铁、中线高速公路,还即将“县县通高速”,民族地区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也全部打通,在全国率先实现民族村庄出口路水泥硬板化的目标。


  海南有5个国定贫困县,其中4个是民族市县。2017年,全省贫困人口数8.3万人。其中,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数约5.79万人,占全省比例69.75%。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和重点。这几年,海南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重点实施了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精准帮扶措施。2016年,全省脱贫2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脱贫15.55万人,全面完成了民族贫困地区的全年脱贫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的“最大本钱”,各族群众一直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6个自治县紧紧围绕“美丽海南”建设的目标,突出对生态核心区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健康养老等绿色经济,扎实有序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民生优势,着力保护青山绿水和碧海蓝天,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民族地区特色的百姓富裕、生态优良、民族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71.3%,比全省高9.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为90%;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民族教育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相继实施,全面改善和提高了办学条件和水平。同时,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各自治县建成思源实验学校。省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目前已招收海南少数民族学生325名,绝大多数来自6个自治县。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2017年正式落户陵水,必将为海南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


  民族地区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自2018年,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60元,远高于国家现定最低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得到加强,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13项、省级项目35项;“三月三”、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保亭嬉水节等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


  30年奋斗探索,30年发展进步。


  对于家乡的巨变,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会理事长羊光然感触尤深。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己的家乡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曾经是闭塞落后的“山沟沟”,建省办特区以来,特别是近5年间,他每次回家都有新的发现:“不是这个村又修通了几条水泥路,就是那个村又盖起了几栋‘香蕉楼’‘菠萝楼’。乡亲们的新房里,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等样样俱全,不少人还用淘宝、微信卖起了自家的农产品。”


  从琼崖纵队和红色娘子军战斗过的万泉河畔,到遍布“美丽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五指山深处;从全省首个生态移民村——白沙县银坡村,到天涯海角的回族社区;从声名鹊起的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校区,到馆藏丰富、特色鲜明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这些天,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以及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抚今思昔,无不感慨万千,纷纷为美好新海南点赞、加油。


  “三十而立”。在美好新海南的动人画卷上,生态美、百姓富的民族地区已然成为一道道最亮丽、最迷人的风景。


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岛+


  海南的青山绿水,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端起了旅游“金饭碗”。


  近年来,海南民族地区积极参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乡村游、健康游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成功举办海上丝路国际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环岛公路自行车赛、大帆船赛、中华龙舟大赛、“三月三”等会展赛事节庆活动。目前,民族地区共有22家高质量、高标准的景区;全省5家5A级景区全部在民族地区;陵水清水湾、香水湾、土福湾旅游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黎安风情小镇、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台湾民俗文化风情镇建设初见成效。


  为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海南将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五位一体”建设理念有机融合。2011年至今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750万元,各级政府投入建设资金1.92亿元,建设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新建及改建具有黎族苗族风情元素的特色民居3323间,建成一批民族文化博览馆、黎族苗族风情展演场所,帮助1.39万名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万宁市文通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进村、白沙黎族自治县罗帅村、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等14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海南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注重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相结合,大力推动民族旅游商品开发、民族文化传承和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注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脱贫增收能力。如今,特色村寨已成为民族地区推进脱贫攻坚、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我们的日子好过起来了!大家的幸福感也特别强!”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保亭什进村,村民董开忠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总是眉欢眼笑。村里,一栋栋黎族风格的“船型屋”楼房格外引人注目。每有游客进村,热情淳朴的村民都会唱起当地的民歌,敬一碗香甜的米酒。


  这些年来,依托周边两个5A级景区,什进村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免费住上新居,还能获得土地租金、就地就业等收入。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万元,较2010年增长5倍多,真正使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惠民工程。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也成为了美丽的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还未入夏,海南却已开启夏季旅游“模式”。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享受清凉,成为不少海南人和外地游客的热门之选。从前,在位于高山区的什寒村,村民仅靠种植少量水稻勉强糊口。如今,这个“养在深闺”的偏远贫困村,抓住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的机遇,挖掘民俗特色,推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进而跻身“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3721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每年初冬,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都会举办“啦奥门”庆丰收山兰旅游文化节,黎族村民通过古法收割、新米拍卖、长桌宴和传统歌舞等民俗活动与游客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陵水黎族自治县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丰富升级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令人欣喜。


  三亚市亚龙湾附近的博后村,山海环抱间有片美丽花海,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村里的黎族农工李玉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斗笠大姐”,当年来村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接过她的竹斗笠戴在头上同村民合影留念。就是在这个村,总书记与企业和农民聊发展、话增收,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情嘱托。


281639171_8_副本.jpg

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玫瑰园的黎族“斗笠大姐”李玉梅       郭程 / 摄


  “那天,总书记来到玫瑰田中看望我们,像家人一样关心我们的收入、生活情况,鼓励我们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眼下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真心感谢总书记!”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温馨画面,李玉梅眼眶里常常噙着泪花。如今,她月收入3000元,和丈夫一起每年能赚7万多元,比以前种几亩地强多了。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支持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昔日的盐碱地成了致富沃土,贫困的博后村等黎族村庄也早已摘下“穷帽子”。全村1000多户农民参与到玫瑰产业链,种花之余搞旅游、开民宿,实现了家家都能就业、户户参与产业、人人都有收入,不少村民开上了“玫瑰车”,住进了“玫瑰楼”。


  毋庸置疑,在海南这个全国人民向往的“四季花园”、各国游客的度假天堂,民族地区的多彩文化、优美环境、发展进步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民族团结最美好


  近些天,五指山、陵水、乐东、海口、三亚、琼海等市县,都在举办丰富多样的“三月三”节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


mmexport1523973326237_副本.jpg

4月16日,海南三亚市“三月三”上的黎锦、苗绣技艺竞赛      陈文武 / 摄


  短短10年时间,海南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一步步地把“三月三” 这个当地黎族、苗族传统节日提升为全省重要文化活动,打造成符合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节庆新品牌。民族风情浓郁的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成了岛内外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极好场域,进而华丽变身为海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正是通过如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海南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唱响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赤村、三道镇政府和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海南民族技工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五指山市南圣镇红合村委会、三亚市清真古寺等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单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三亚市凤凰镇槟榔村、白沙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等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保亭县结合响水镇黎族、苗族村庄相邻而居的特点,着力加强各族村民的联谊,不断增进团结;白沙县结合“美丽乡村”推进计划,在元门乡罗帅村、牙叉镇坡类村、青松乡苗村等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明显。


236 海口市艺术团 大型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摄影@舞蹈中国-刘海栋_副本.jpg

海南民族文化精彩纷呈


  2014年,全省共有1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5名模范个人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国务院表彰。2015年6月,海南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148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可以说,民族团结在全省蔚然成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每个民族都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梳理海南民族关系的历史,自然要说到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黎安镇。这里自古就是黎族聚居地,直到明代后期,才有一些汉族人口迁移过来。安居乐业于此的汉族人为感谢黎族同胞对他们的接纳和帮助,曾自发集资修建了纪念黎婆祖的庙——黎庵。这个村子也因此得名“黎庵”,后更名为“黎安”。


  沧海桑田,眼下的黎安乃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重点建设工程。这个风情小镇的规划定位是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创新型国际滨海新城,即国际旅游岛建设先导区、国家重点文化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产品创新交流基地、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


  于困顿之际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因此,黎安也成为了新时代海南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象征。


281492142_8_副本.jpg

身着黎族服饰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志愿者      郭程 / 摄


奋进“十三五”   改革开放再出发


  今年2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而立之年”的海南省出台《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吹响“十三五”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集结号。


  这项《规划》对海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事业发展部署了十项重点任务,即大力推动经济和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特色保护工作,创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建设,全力促进对外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等。


  按照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这项《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海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维持较高水平,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等。《规划》强调,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全省农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实现全省民族地区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全部脱贫摘帽。


  对于创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加强城市和散居地区民族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等,这项《规划》也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为此,海南省有关方面正致力于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制定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协调落实机制和目标责任制……


  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激励着海南各族干部群众昂首阔步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力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在此背景下,海南民族工作大有可为,大可有为。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引用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的歌词,看到黎锦旗袍和黎族服饰在博鳌向世界精彩亮相,尤其让海南省民宗委主任和广大民族工作者深受鼓舞、备感振奋。


  春潮拍岸千帆进!海南民族地区,站在了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


  “总书记在博鳌论坛年会的主旨演讲特别是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南30年来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也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这是重若千钧的温暖嘱托,这是扬帆远航的响亮号角!极大地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创新推进民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和厚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做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在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新征程中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业绩,为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海南省民宗委主任激情洋溢地说。


  撸起袖子加油干,扬帆划桨破浪行。


  民族团结,让“海南名片”更亮丽。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