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不断推进“民心相通”——专访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
发布日期:2018-08-1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丝绸之路经由之地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由此,“一带一路”走入全球视野,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新旅程。4年来,在各国人民的携手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今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以其标志性意义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近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138个边境县(区、市)中109个在民族地区。已有或规划中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基本都从民族地区跨出国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将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这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发展定位,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国家民委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方面有哪些资源和优势?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国家民委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力促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有作为?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


  本刊记者:李昌平副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今年5月,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取得圆满成功。在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做出了最全面、最清晰、最权威的阐述: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的持续发展将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学习领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主要任务方面,国家民委是怎么做的?


  李昌平: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在2013年向全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隔4年,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从一家倡议到全球共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球、放眼未来的恢宏眼光,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高度自信,海纳百川、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国家民委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重要着眼点和着力点,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深刻领会“一带一路”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国家民委专门出台了全国民委系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投身“一带一路”战略,既力争唱主角、打头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开放步伐,又服务中央统一部署,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贡献。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防止极端思想和势力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共同打击消除走私贩毒、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本刊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您认为国家民委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方面有哪些资源和优势?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昌平: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有着很深的渊源,各族群众对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情感认同。“一带一路”的包容性,增加了对沿线国家的感召力。“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面对沿线国家不同的民俗、文化、法律等,没有现成的模板能够都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要为不同的“锁”制作不同的“钥匙”,制作钥匙必须取材于中国文化,不能“千人一面”,靠一把“钥匙”包打天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任重道远。我们要从民族文化和外事工作实际出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把重点放在推进“民心相通”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我们有丰富的资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从语言到文字,从音乐到歌舞,从服饰到饮食,从宗教信仰到风俗习惯,可谓五彩斑斓、绚丽多姿,这是对外交流的先天优势。这些年来,我们积极配合国家重大外交活动,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展览展演等活动,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赏。


  我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些民族,在历史上曾是同一民族。共同的历史渊源、相似的文化心理、相近的语言文字、相同的宗教信仰,使相互间交流更便利、关系更亲近。这是我们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


  国家民委下属的事业单位,涵盖高等教育、干部培训、语文翻译、新闻出版、文博展览、歌舞艺术等多个领域,有20多个社团涉及对外交流等领域,国内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展演单位,都承担过对外文化交流任务,是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200多种语言,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出版单位将继续加大民族文化经典翻译出版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把“一带一路”变成教材、变成软件、变成字典,让中华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有足够耐心。


  我们有良好的基础。国家民委于1980年设立外事处,1988年组建外事司,后又更名为国际司。经过30多年的工作,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长期工作联系。“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按照中央要求,国家民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往交流,与有关国家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务实推动高层互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以去年为例,两个部级团组出访的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它团组出访也以沿线国家为主。


  我们加强与中联部、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的沟通,积极借助外部资源,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2015年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合作,在北京举办了3期“民族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来自15个国家的59名官员参加研修。去年又办了两期,今年还在举办。此举拓宽了与沿线国家官方联系的渠道,夯实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基础。


  我们有自己的品牌。“多彩中华”是我们对外交流的一大品牌,曾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世界各地,反响强烈。2003年“中法文化年”期间,在法国卢浮宫举办“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大获好评。中央领导、外交部等对“多彩中华”品牌予以充分肯定。刘延东副总理两次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民委多次派出“多彩中华”团组赴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201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澳大利亚举办的G20峰会前,举办了“多彩中华”首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元素,传播了民族文化。2015年,组织“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化教育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展演交流。这些活动展示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密切了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


  本刊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国家民委将如何抓住机遇,力促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有作为?


  李昌平:首先,我们要把蛋糕做大。充分发挥民委委员单位的作用。此前,我们与商务部合作开展的“民族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参与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参与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参与国家汉办主办的赴国外孔子学院演出等,都是很好的尝试。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与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等部委的协调沟通,争取把我们的活动纳入他们的项目,由我们来承办或协办有关活动。就此,我们与文化部领导多次商谈,已形成合作意向:每年共同举办一项重大活动;每年组织少数民族文化代表团赴境外交流;利用境外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展览或举办讲座;在境外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周或文化节。目前,以上意向已经转化为工作举措。


  其次,我们要把资源用好。要通过建立机制、统筹项目、形成合力,整合有限的经费、资源和力量,围绕服务“一带一路”,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实效。我们要发挥好智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争取协调力度,切实发挥好全国民族问题研究牵头者和科研管理指挥棒的作用,支持全国民委系统和民族院校智库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智库的交流合作,为民族地区抓住机遇、破解难题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


  本刊记者:再次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相信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推动下,民族地区能抓住机遇,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有更大的作为!


  李昌平:谢谢!是的,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民族地区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发展步伐的同时,一定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