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隐秘莲花的绽放——西藏自治区纪行之林芝市
发布日期:2018-10-08

175A0064_副本.jpg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墨脱县城


  沿雅鲁藏布江畔从山南乘坐班车前往林芝,一路高峰耸立,江水悠悠。作为一条“天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冰川的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通道。7月,已是藏南的雨季。丰沛的雨水时常会导致山上碎石滑落,乘车时要格外小心。路上,不时会看到一条条钻山隧道正在开凿,宽阔的江面或山峦之间,一座座粗大的桥墩也已立起,这便是正在建造中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最近,李克强总理在西藏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工程进展时强调,川藏大通道对西藏发展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是看准要干的事,要加快全面开工建设。


  抵达林芝八一镇已近傍晚。周边山峦云雾缭绕,洁白如哈达,曼妙如轻纱,美不胜收。由于近期连绵降雨,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水面涨高不少,公路两侧的堤坝也浸满了江水。就在第二天凌晨,林芝东部波密方向的318国道发生泥石流灾害,阻断了交通,武警官兵正加紧抢修。


(一)

  

  米林县地处林芝市西南部,距离八一镇72公里。到世界最大峡谷、观最美山峰、赏最美桃花……近年来,米林县依托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伊沟风景区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并将旅游与脱贫发展、富民惠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相结合,向着西藏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迈进。


  “这几天,国务院第三方检查组刚刚对米林县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终极验收。全县8个乡镇全覆盖,到哪个村检查都是随机抽取,严格得很。”在南伊珞巴民族乡一户农家乐院子里,西装革履的达瓦多吉乡长兴奋地说。今年,林芝市的米林、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将进行终验,有望实现脱贫摘帽。“听说,巩固提升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这位珞巴族乡长介绍道。


  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米林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国珞巴族人口最多的乡,有南伊、才召、琼林3个行政村,共129户、549人。“旅游产业对全乡脱贫攻坚的带动力度最大,景区收入每个老百姓都能有分红。”达瓦多吉介绍说,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南伊珞巴民俗风景区基础设施,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景区文艺表演等发展建设当中。同时,因为南伊乡比邻印度,琼林村今后将全部抵边安置,在党小组带领下,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并在景区开设规范摊点。此外,南伊沟景区还将与正在打造的才召沟景区构建旅游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藏语意为“药洲”的米林,盛产虫草、灵芝等多种药材。结合当地实际,南伊乡引进了西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乡里420亩土地,建设灵芝藏医药产业园区。老百姓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以到园区打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园区提供给每个乡1个灵芝种植大棚,产出收入全部归贫困家庭所有。乡里还由致富带头人成立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老百姓入股增收。


  南伊村黄牡丹藏家乐女主人苍决的娘家在日喀则,老公是村里的珞巴族农民。2008年,随着当地景区开发建设,苍决看准机会办起了农家客栈。黄牡丹是当地山上的一种特色植物,有米林“县花”之美誉。在苍决家的大院里,处处盛开着黄牡丹。她家的客厅宽敞大气,多个客房一次可以接待30来人的住宿。同时,苍决还办起藏香猪养殖场,请来村里的5位妇女一同管理。如今,养殖场每年销往拉萨的藏香猪不下100头,每头猪的售价至少2000元。


  冒着蒙蒙细雨,记者又来到了才召珞巴民族村,只见一处处新房的地基已经打好。36岁的村主任达琼从小在村里长大,在他的印象中,村民差不多都搬过三次家。上世纪60年代,才召沟里只有五六户人家,其他户都分布在大山深处。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的2007年,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才召村已有36户、150人。如今,随着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村里又将旧貌换新颜。今年10月,才召村的群众就将搬入新家。


  在村委会二楼,有一个小型的珞巴民族文化展览馆。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同时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珞巴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珞巴始祖传说和珞巴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织布以及加英(珞巴族说唱)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才召村将主要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除了在村里建展演馆外,还将在景区加强民族文化展示、传承。


175A8680_副本.jpg

珞巴族大妈亚娘一家


  在珞巴族大妈亚娘家临时搭建的房子里,她的孙子孙女们正在聊天。25岁的达玛在家里7个孩子中排行老三,从西藏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后,刚刚考取了那曲市的公务员。他的一个妹妹在广东佛山第一中学西藏班读书,现在也放暑假回到家中。达玛希望今后,不仅供弟弟妹妹上学,也更好地为西藏服务。


  由于受泥石流滑坡影响,记者前往波密的行程也颇为艰辛。一路上,经常排起堵车的长龙。经过鲁朗小镇时,只见一栋栋极富民族特色的民居坐落在公路沿线,拥堵的心情顿时舒朗了许多。


  波密被称为“串在川藏线上的明珠”,素有西藏最美“冰川之乡”美誉。县域内冰川多达数百条,是林芝冰川最为集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一座座宾馆酒店在县城拔地而起。穿城而过奔涌的江水,四周的雪山冰川,让人身居县城却又仿佛融于大自然中。


175A9148_副本.jpg

仁青客栈


  仁青客栈位于距离县城10公里处的古乡巴卡村,如果乘车时开启车载导航,极有可能会被这座山水乡野之间庄园式的客栈所“捕获”。穿过江上的石桥,走进客栈简朴的大门,一栋栋样式别致的建筑矗立于山坡之上,院中鲜花盛开,绿草茵茵。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远处秀美的风光一目了然。


  女掌柜卓玛正坐在柜台前,这几天因为波密路段泥石流滑坡,需要接送往返的客人,让她十分疲惫。宽敞的房间内摆放着民族特色的铜器,还有供游客消遣的图书以及拍照用的民族服饰。卓玛的母亲正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男女准备客人预约的饭菜,有香喷喷的包子和可口的酸奶。为让餐食看上去更整齐,卓玛还手把手教年轻服务员摆放碗筷。客栈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周边民宿旅游,也帮助部分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


  仁青客栈最近有点“火”。前不久,一位游客用无人机为她家的客栈拍摄了一段优美的视频,还有一位游客准备为客栈写一首歌。卓玛打算将其做成宣传片,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家乡的美景。


  在扎木镇巴琼村,建档立卡户白玛次仁大爷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一家从昌都八宿县搬迁过来,在波密生活已有20年。2015年,一场火灾突袭扎木镇,身为党员和民兵班长的白玛次仁的大儿子在救火中不幸遇难。从此,家里的生活负担重了,他的小儿子也因此失学。脱贫攻坚以来,在公益林管护、草场奖补、新型医疗保险等政策性收入保障基础上,县里帮助老人家用大儿子的烈士抚恤金在县城购置了一套门面房,每个月老两口和大儿媳妇可以各分得3000元。小儿子现在林芝一中读书,学杂费全免。尤其让老人感动的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对口帮扶他家,连续4年看望慰问他们。如今,家里的房屋更加坚固了,庭院也漂亮了,新家具也是政府帮着购置的。“感谢党,现在很幸福。”78岁的白玛次仁大爷和68岁的老伴布琼充满了感激之情。


(二)

  

  2013年10月31日,随着墨脱公路通车,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结束。这年11月,大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的次旦桑珠,兴奋地从家乡拉萨前往墨脱县报到。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嘎隆拉隧道虽已贯通,但车辆仍无法通行,需要对面车辆接送。路上,又遇上泥石流滑坡,当天晚上11点才到达县城。关于墨脱行路之艰难,当地干部群众可以讲出很多故事。时至今日,墨脱公路依然只能靠越野车通行。特别是在雨季,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墨脱,藏语发音为“梅朵”,意为“美丽的花朵”。都说没有到过墨脱,就等于没有到过西藏。即便以前没有通公路的时候,这里也早已是不少旅行者的向往之地。历史上,由于地理、交通、气候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墨脱长期处于“高原孤岛”状态。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原有的自然风貌。雪山、原始森林、奔涌的雅鲁藏布江,作为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方,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绿意葱葱、水流潺潺,犹如“世外桃源”。


  乘车穿过嘎隆拉隧道,来到一座大山垭口,弥漫的云雾让人的视线只能看到几米开外。由于常年降雨,路上经常坑坑洼洼,颇为泥泞。山上奔流而下的泉水时而横穿过道路,水量大时,越野车都无法通过。一路上,记者到处都能看见工人师傅操作机械忙碌的身影。据介绍,从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派墨公路已于2014年底动工修建,届时将从根本上改善墨脱交通条件。去年12月,随着国道559线波密至墨脱公路整治改建工程正式开工,这条全长110多公里的道路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墨脱县城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的大山之间,房屋建筑亮丽如新,整个环境静谧而和谐,同时又透着勃勃生机。墨脱县政府脱贫攻坚指挥部内,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县农牧局副局长央宗告诉记者,目前,县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是种茶。截止今年6月,全县建成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25个,总规模达7326亩,户均增收20080元、人均增收4603元。全县建档立卡668户2615人,已脱贫282户1298人。今年底,全县将达到脱贫标准。


  “以前墨脱有茶,但没有进行推广。2012年试种后,效果特别好,群众种茶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央宗介绍说,2016年以来,墨脱茶不仅成为西藏首个省(区)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而且在四川、上海、福建等地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先后荣获“中国好茶”银奖和金奖,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墨脱村附近的茶园里,41岁的伍吉姆正带着自己的二女儿益西措姆采茶。不远处,是一座漂亮的茶叶加工厂。“这里气候环境好,茶叶也长得好。跟以前种粮食相比,现在的收入高多了。”伍吉姆笑着说。益西措姆在甘肃酒泉专科学校学水利专业,刚放假回家,她希望毕业之后能够找一份好工作,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东升老人是县里一名退休干部,今年76岁,珞巴族,曾任墨脱县人大副主任。他家客厅里,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干部培训班83级学员的大幅照片。作为当地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东升先后于1973年和1983年两次到中央民族学院干训部学习。从一个汉字不识到会写拼音字母、写自己的名字,从一名普通群众到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东升见证了墨脱的巨大发展变迁。“现在和以前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翻天覆地的变化。”


  达木珞巴民族乡距离县城约40公里。这天,县里要对该乡竹编工艺培训项目进行验收,记者随同前往。走进达木乡达木村,只见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漂亮庭院坐落在大山间,村里的民宿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45岁的扎西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不仅客栈经营的好,4个孩子也格外争气。大儿子康桑旺堆大学毕业后,在那曲市公安系统工作;女儿德吉卓嘎刚从贵州一所大学毕业,今年考取了阿里地区的公务员;小儿子扎西平措正在西藏农牧大学读大二。二儿子扎西顿珠中学毕业后,扎西把他留在了家里,一起开客栈,搞出租运输。扎西告诉记者,乡里还准备发展竹编手工业,借助新工艺和不断开拓的市场,不仅促进村民脱贫增收,也让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达木村向远处的大山望去,又一座新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