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山歌好比春江水 梯田原乡一家人——走进广西龙胜侯光祖家
发布日期:2019-05-07

  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是广西各民族的传统佳节“七月半”。天边刚露出鱼肚白,明暗变幻中,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宛如山水画,而丘陵地带的壮寨、瑶寨、苗寨人家早已炊烟升腾。

  天一亮,侯光祖和妻子潘艳梅带着小儿子从黄洛瑶寨出发,他们要在这一天赶回泗水乡八滩村里排壮寨的老家,和壮、苗、侗、瑶、汉五个民族的亲人们一起祭祀祖先,共度“七月半”。12年前,龙脊梯田深处,一曲山歌对唱,让侗族小伙侯光祖“对上了”瑶族姑娘潘艳梅。今天,让我们跟随侯光祖回到侯家老宅,听听这一家子的故事。

五个民族 四世同堂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汉、苗、瑶、侗、壮等1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6%。民间俗语“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就生动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一幅四世同堂多民族“全家福”照片方方正正挂在侯家厅堂,定格了这个大家庭团聚的幸福时刻。侯正荣一家的多民族“姻缘”,也是龙胜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的真实写照。

  50多年前,侯光祖的爷爷侯正荣(壮族)参加抗美援朝后回到家乡,与邻乡的苗族姑娘喜结连理,生下女儿侯日孟(苗族)和侯日莲(壮族)。长大后,侯日莲外嫁,侯日孟招来了侗族的上门女婿王成建,生下了侯光祖和侯光源。“我们兄弟俩也是按照家里父辈的传统,我随父亲成了侗族,弟弟随爷爷入了壮族。于是,当时我们家就有了壮、苗、侗三个民族。”侯光祖说。

  从小成长在多民族家庭,侯光祖反而没觉得有什么独特:“在我们龙胜县,很多人都来自多民族家庭,从小和不同民族的伙伴一起玩耍,听不同民族的歌,过不同民族的节日,熟悉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作为侯家第三代,多民族的家庭给侯光祖兄弟俩带来了别样“缘分”。2006年,在一次县妇联组织的“同年之约”相亲对歌活动中,侯光祖和黄洛瑶寨的长发姑娘潘艳梅相识。黄洛瑶寨是有名的“长发村”,每个瑶家姑娘都有一米多长的秀发,乌黑亮泽,美丽动人。虽然民族不同,但侯光祖和潘艳梅彼此情投意合,一年后喜结连理。从此,侯家又多了一个瑶族媳妇。

  成长在多民族家庭,侯光祖深知“民族”的含义。2008年,他的大儿子出生,侯家有了第四代。和家人商量后,大儿子被确定为瑶族。“民族成分不应只是身份证上的标注,还要有语言和文化的记忆。孩子随妈妈定了瑶族,也可以更好地学习瑶族的文化。”

  弟弟侯光源则选择走出壮寨闯世界。在广州花都区务工时,他与湖南的汉族姑娘黄世红走到了一起。谈恋爱时,侯光源并没有刻意提到多民族的家庭背景。黄世红从湖南邵阳嫁到广西龙胜,见到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震撼人心的龙脊梯田,但从没想到一家人里能有这么多民族,她也深深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淳朴与善良。8年前的初春时节,侯家张灯结彩,摆起婚宴,侯光源把妻子娶进了里排壮寨的侯家大门。新婚当天,新人身穿新式礼服,长辈穿着民族服装,侯正荣夫妇带着儿孙们坐在祖屋厅堂,一家10口人齐齐整整拍了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五彩节日 “和睦”传家

  2016年央视端午节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走进桂林,应邀参加晚会的侯正荣一家与观众分享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家庭故事。虽然龙胜的多民族家庭不少,但由五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也并不多见。民族风俗不同怎么办?饮食习惯是否有差异?面对这些疑问,侯家人却处理得妥当:“都是普通百姓人家,互相体谅,和和气气,日子才能越过越好。”侯光祖一直记得爷爷的教诲。

  同一屋檐下,一日三餐,饮食之道,也体现着这个多民族家庭的独特滋味。黄世红算是家里的第一个“外地人”。湘妹子喜欢吃辣,可侯家人之前没有吃辣椒的习惯。自从黄世红嫁入侯家后,婆婆就主动改变家里的饮食习惯,口味兼顾两地差异。到如今,一家人团聚吃饭竟也是无辣不欢。

  大年三十团圆饭,侗族酸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全家人一起制作;壮族有打糍粑的风俗,苗族有喝油茶的习惯……每位家庭成员各做一道本民族的特色美食,摆上圆桌,一家人其乐融融,侯光祖父亲给家里的年夜饭起名叫“民族大融合”。

  民族多,节日多。龙胜县一年有近87个民族节庆,有“百节之县”的美誉:侗族正月初六“闹春节”,壮族三月三“歌圩节”,苗家四月八“敬牛节”,瑶寨六月六“晒衣节”……多民族的家庭让侯家每个月都有节庆,乡亲邻里羡慕不已。

  爷爷侯正荣很重视民族传统节日,在侯家,每年的“三月三”不亚于春节。全家人齐聚一堂,吃团圆饭。后来家里增添了不同民族的女婿、孙媳妇,于是,各民族的节日也自然而然成了家里的大事。遇到重要节日,家庭成员中有需要回娘家的,侯家人都会理解支持。

广西龙胜:侯正荣家庭合影.jpg

侯正荣家的合影     刘教清/摄

 

按照瑶族习俗,“晒衣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侯光祖会带妻儿回到龙脊梯田旁的黄洛瑶寨岳母家,和妻子娘家人一起过“晒衣节”。每到侗族的“红糯节”和正月初八“织布节”,侯光祖也都会陪父亲王成建回老家侗寨看一看。

  节日多了,日子越发热闹。农历五月初五,壮、侗、汉族过端午节,而瑶族和苗族则在五月十五过端午。因此,每年侯家人都会过两个端午节。不同民族的节日,也让一家人彼此牵挂。今年“七月半”,记者正好遇上了准备回家过节的侯光祖一家:“‘七月半’是壮族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桂北壮族是过农历七月十四,汉族人称为中元节。这一天,我们要回家团聚,拜祭祖先。”

  近年来,弟弟侯光源一家在广东工作,每到节日也会电话问候家中的父兄亲人。

  这么多年过去,侯家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直十分和睦。2014年,侯正荣一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五谷丰登 小康之路

  桂林龙胜,因龙脊梯田而闻名远近。作为南方稻作文化的代表之一,各民族同胞将智慧与勤劳播撒在梯田的方寸之间。龙胜梯田横亘于丘陵之上,犹如龙的脊背,蔚为壮观。今年,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继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后,又顺利获评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每年的“龙脊梯田文化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壮美景观。络绎不绝的游客多数会选择住宿在梯田景区下方的瑶寨、侗寨,这也带“旺”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今年,侯光祖一家搬到了潘艳梅娘家的黄洛瑶寨,把家里的吊脚楼改造成了客栈:一楼为餐厅,二楼、三楼做客房。8月暑期,农家乐刚刚开张,老板娘潘艳梅利索地盘起长发,招待来旅游的上海客人。“我们也要跟着时代走,龙胜是世界梯田故乡,发展乡村旅游,对少数民族村寨是好事情,也为我们脱贫找到了一条好路。”

  瑶寨农家乐刚刚开业,还没有来得及起店名,但已经有客人入住,侯光祖夫妇觉得旅游服务前景可观:“父母很支持我们开办农家乐,我们不用像老一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务农。父母也可以安享晚年,家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也很有意思。”

  2016年,龙胜荣获“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称号,通过打出民族牌、旅游牌、生态牌,不少发展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同胞在绿水青山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侯光祖的父母平时在家种植枇杷、杨梅等果树,旅游旺季时很多游客来里排壮寨游玩,采摘新鲜果子,每年除了旅游分红,还有两三万元的经营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龙胜各族群众不仅因此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也得到了解放。1980年代以前,龙胜县还是多以本民族通婚为主,“改革开放后,人的观念也开放了,一个家庭有两三个民族很普遍。”县委宣传部干事告诉记者。

  从小到大,父母带着侯家兄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六口人住在老旧的吊脚楼里。兄弟俩成婚后,老房子已不适合居住,儿女们一直想着为父母盖一栋大房子。2013年,兄弟俩集资帮家里建起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圆了一家人多年的心愿。木匠出身的父亲王成建,亲手打造了家具。“我和弟弟都有两个儿子,以前老房子过年根本住不下,现在新家有10多个房间,宽敞明亮,老人小孩都高兴。”侯光祖说。

  龙胜位于桂北革命老区,民族团结的红色种子很早在这里播下。侯光祖兄弟从小就听爷爷讲过“红军岩”的故事。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龙胜,与苗瑶侗壮汉等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80多年来,“红军岩”上印刻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等字迹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党的民族政策不仅刻在了岩石上,更烙印在当地各族百姓的心中,代代传承。1951年,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这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如今,龙胜各族人民正走在民族团结、全面小康的奋斗路上。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多民族的家庭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侯正荣一家在柴米油盐中见真情,在相亲相爱中传家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云上天梯在龙脊,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想寻找龙胜幸福生活的样本,答案就在这家人的“全家福”里……

(责编:增林)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