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澳门行 民族情——2015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侧记
发布日期:2015-09-22

在澳门中华民族雕塑园合影留念.JPG

在澳门中华民族雕塑园合影留念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岛之一的路环岛上,有个黑沙青年旅社。虽没有澳门本岛、氹仔两岛那样的繁华,但它背靠绿山面朝大海,环境优美。从2010年起,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都会有来自内地的六所民族高校和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各民族青年学子入住于此。一周时间里,他们从这里走进澳门街道社区、历史文化场所等,参加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5月8日晚10点多,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黄永谦和夫人再次来到黑沙青年旅社。经过一周的系列活动,虽然身体已略显疲惫,但黄永谦依然兴致很高,他与大家握手、聊天,送上祝福和嘱托,希望各族青年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那个夜晚,很多房间的灯光彻夜通明。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谈心,互赠礼物,签名留念,哼唱《我们都是一家人》……两岸三地青年学子相拥,眼中闪烁着难舍的泪花。澳门之行结下的民族情缘,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相聚虽短,情谊悠长。微信朋友圈里,青年们的交流依然在继续:“欢迎再来澳门”、“回到学校了吗”、“当地的天气怎样”、“欢迎来内地游览”等话题,不时闪烁在微信群组当中,大家畅聊、点赞,气氛热烈。

  

走进澳门

5月3日至8日,2015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此项活动由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主办,并得到国家民委、澳门中联办及澳门特区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作为过去5年连续在澳门举办青年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的延续和拓展,今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内容更丰富,影响面更广。

在澳期间,来自国家民委的青年干部、内地民族高校和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澳门学界师生代表庆祝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等活动,走进澳门街头社区、大中小学校园等进行交流,参观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海事博物馆、澳门科技馆等,听澳门大学法学院骆伟建教授讲“一国两制”与国家建设、澳门历史教育学会会长林发钦讲澳门与中美望厦条约……

“这里与内地许多地方不同的是,虽然有的路口没有红绿灯,但行人过马路时,都是汽车让行人,感到特别亲切。”刚到澳门不久,大连民族大学的哈尼族学生李涵琪就对当地人的朴实、礼貌与热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南民族大学的白族学生石清源感受到,澳门有很多豪华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安静的城市,当地人的生活也不奢侈,治安环境很好。市民多说粤语或葡语,很多人会英语,但用普通话沟通一般都没有问题。

来自西藏那曲的藏族学生白玛才宗是中南民族大学的大二学生,她对澳门中西文化交融印象深刻。“这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也有西方文化气息,能感受到澳门在“一国两制”下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柯梅英,是该校少数民族文化指导老师。这是她第五次参加文化周活动。柯梅英告诉记者,这个活动非常好,增进各民族青年的交流,拓展对大陆、台湾、澳门更多的了解。在今年的活动中,柯梅英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走到澳门街上,听他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和发展,感觉非常好。“我感觉澳门这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大。在我们曾经的概念中,澳门可能只是一个博彩业发达的地方。其实,澳门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51岁的柯梅英是台湾原住民鲁凯人,在她任教的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约有5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很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她也把传承民族文化当做自己的使命。“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大陆来的交换生,有的是少数民族,很喜欢我的少数民族文化课。”在澳门的文化周期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柯姐。“欢迎你们有机会去台湾,没有住的地方,就住我家。”柯老师真挚地向大家发出邀请。

澳门当地的李倚敏、黄永玲、李嘉儀、黄卓霖四位高三学生,从网上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招募“结伴社区”活动志愿者后,便马上一起报了名。从活动当天早上开始,她们带领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学校的7名学生,品尝特色小吃,参观老街区,感受历史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每当夜色已晚即将分别时,四位澳门学生又将写有祝福的卡片送给大家。

澳门人的亲切与热情,澳门青年学子的乐观向上,澳门的中西文化交融与现代气息,澳门回归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给各族青年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澳门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也近距离接触祖国少数民族青年学子的风采,加深了对祖国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识,领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情谊。

 

谭俊荣: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祖国

5月4日上午,澳门学界师生代表在澳门旅游塔前广场举行庆祝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来自内地和台湾的少数民族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为澳门优秀学生代表颁发证书,当地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内地和台湾学子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

升旗仪式结束后,谭俊荣司长接受了本刊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自去年12月20日正式担任现职后,谭司长感觉必须要对青少年学子进行爱国教育,或者说国民教育。

“澳门回归祖国已经15年多了,澳门整个社会都很爱国,青年学生还应该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后,祖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归以后,中央政府对澳门给予极大支持,给予非常好的政策,澳门经济由此得到很大提升。这些国情要给青年学生讲,教材里要有这些内容,让他们知道祖国怎样从贫穷落后变为今天这样的强大。”

据谭俊荣介绍,实际上澳门的国情教育相关课程早已纳入学校的品德公民教材。今年4月13日,他在立法会上与立法会主席和议员交流说,推动国民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对此都很认同。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官员的想法,也是广大澳门居民的诉求。

早年在国外求学的谭俊荣,很喜欢和青年人交流沟通。“青少年是社会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沟通。我们非常看重青少年的培养,我经常鼓励他们,要有竞争意识,要居安思危,要发挥未来主人翁的作用,好好爱自己、爱国家、爱澳门。”谭司长表示,澳门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从幼儿园直至到大学以前,所有的教育都是免费。近几年,澳门的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样,澳门的高等教育也快速发展。谭司长介绍,国家为支持澳门教育发展,于5年前在广东横琴开始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并提出把澳门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4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榜,澳门大学已晋身世界大学前300名,这是建校30多年来,澳门大学首次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

 

黄永谦:青少年要勇于担当

对于参加文化周的各族青年学子来说,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黄永谦给他们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些天,黄会长不仅出现在每个活动场所,而且还时时关心处理其他相关的事务,经常晚上十点多还在召集工作人员开会。

5月8日下午,当整个活动即将结束之时,黄永谦会长又召集大家开了一场名为“关怀青年进步 成就民族希望”的主题会。他坐在讲台上,既像严格的老师,又像亲切可爱的大叔,上台交流的学子也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感想。黄会长不时会用他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进行点评,有时还走到台下娓娓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而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澳门之行,让这些青年学子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担当。

黄永谦是澳门当地的商人,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为何如此热衷社会工作?热衷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1985年我从美国读书回澳门,1990年参加了中华总商会,这是一个有爱国传统的团体,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澳门回归以后,我就常常在想,我们服务社会,是不是需要一种新的形式?”

当时,国家组织一些澳门人士去内地考察参观。“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也看到了国家落后的一面。1994年我随减灾扶贫行动委员会去贵州,那里没有柏油路,走了一天的山路,当时就很惊奇,原来还有这样的地方。”

黄永谦和夫人曾经在北京住了40多天,经常去逛潘家园旧货市场,以至于很多摊主都认识他了。他还逛过菜市口,“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在那里被杀害。“之前觉得这些人离我们很远,但后来想想正是他们为国家做了这么多牺牲,才有现在。虽然我在美国读书十年,但我发现在国外找不到自己。”

一次机缘巧合,让黄永谦与民族交流活动结下了深厚缘分。2000年9月,他参加国家民委组织的一个团去新疆参观。那是他第一次去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就想,希望以后能多有一些这样的交流活动,也希望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做一些事情。

2007年,国家民委向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征求意见,可否邀请台湾的少数民族青年到澳门开展交流?于是,在澳门工商界朋友以及澳门特区政府教青局等的帮助下,这样的交流活动就做起来了。自2009年始,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在澳门启动了多项系列性的民族文化推广活动,在推动澳门社会关心国家民族团结事业及两岸三地交流发展方面,开启了新的平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由澳门来做这件事,我跟他们讲,过去澳门在民族交流活动方面是空白,而澳门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国家的事情就是澳门的事情。澳门有今天,是因为国家给我们的支持,那么我们如何回报国家呢?”

“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已经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好得太多了!但年轻人对国家的历史认识不够,整个社会氛围又容易让他们产生浮躁情绪。”“参加这个活动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第一次来到澳门,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是第一次出这样的远门。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手机比我好,照相机比我贵,衣服是名牌,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还是能从活动中受益的。”黄永谦对记者说。

是的,文化周交流活动的机制还需要逐步完善,而黄永谦只是尽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为一个能多为国家做点事情的人。               (《环球时报》  范凌志对本文亦有贡献)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