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宁夏大庆
易地扶贫搬迁
发布日期:2019-05-07

曾经,黄土地上传唱的“花儿”道不尽西海固的疾苦;而今,“易地搬迁天地宽”的民歌唱红了移民的好日子。闽宁镇,这个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名的扶贫移民区,已经是很多西海固人美好的“第二故乡”。


  6.jpg

              移民新村的新生活   


 2012 年,海国宝作为这里的第一批移民,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搬迁至闽宁镇原隆村。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国宝原隆村的家中对他说“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当时,总书记对移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


 像海国宝一样的百万移民因为易地扶贫搬迁而有了新家园,唱起了新生活的“花儿”。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自治区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根本性转变。《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提出,今年将完成82060人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使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移民收入接近全区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与全区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移民搬迁,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央重大决策。宁夏的西海固属于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


 这些年来,自治区坚持“一盘棋”策略,按照“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的思路,统筹全区城乡空间发展,整合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和财力资源,统一规划,先后组织实施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搬迁移民110多万人,开创了一条“山川共济、城乡互动、共建共促”的扶贫开发之路。


 从1983年西海固地区实施贫困群众跨区域吊庄移民开始,再到川区移民,自治区先后完成吊庄移民19.8万人、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30.8万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14.72万人、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15.36万人、“十二五”生态移民34.1万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5.5万人。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搬迁移民120.28万人,实现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推动了山区劳动力有序转移,解决了川区劳动力短缺问题,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30多年来,经过“三西”扶贫、“双百”扶贫、千村扶贫、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四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宁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00多万。到2017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3年的1100个减少到249个,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下降到23.8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5%下降到6%,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193元增长到8347元,贫困地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的祝福,自治区不断探索移民新途径,确保“搬得出,能致富”。根据迁出地、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结合群众意愿和安置条件,创新开展了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等移民方式。


 在石嘴山市华泰农农业基地,42岁的杨平梅4年前从西吉县移民来此。她流转了家里土地后,在农业基地从事瓜果蔬菜种植,做起“职业农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修房子,买小车,和大城市的人一样过好日子。当然也有压力,等把娃娃供上大学就好了。”杨平梅每年在农业基地打工9个月,工资有2万多元。


 在移民村创业3年,广东商人林伟光见证了石嘴山市平罗县移民的生活变化。“移民刚搬来时,我站在路边欢迎他们。看着他们的家当就是一口缸、几件家具。现在每家都安装了电视机,不少村民买了小汽车。”林伟光说。“十二五”期间,石嘴山市共接纳4万名西海固移民。为让移民尽快稳得住、能致富,石嘴山市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在移民区配置瓜菜、林果、畜牧等扶贫产业带,实现产业跟着移民走,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


 产业发展带来了“造血”式扶贫,自治区各地以促进移民增收为核心,通过培育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产业,切实解决移民的发展问题。县内就近规划安置34051人,占搬迁总规模的42.6%;劳务移民规划安置38422人,占搬迁总规模的48%;小规模开发土地规划安置4610人,占搬迁总规模的5.8%;农村插花规划安置2921人,占搬迁总规模的3.6%。


 与此同时,自治区将整合11.8亿元专项资金,组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通过财政贴息撬动社会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解决搬迁融资问题。2017年,自治区妇联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工厂+妇女+市场”的模式,支持宁夏伊兰峰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生态移民村建设巾帼扶贫工厂。


 易地搬迁热起来了。“十三五”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自治区以更大力度开展易地扶贫搬迁,2019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可提前完成。按照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自治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原则,实施好8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截止目前,已经搬迁5.5万人。


 通过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切实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拓宽了移民增收致富空间,促进了中南部地区生态修复,为推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扶贫开发工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治穷之方、治本之策,是一条以川济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责编  吴迪)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