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宁夏大庆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
发布日期:2019-05-07

今年1月30日晚,“丝路明珠·魅力银川”2018首届银川百姓春晚在宁夏人民剧院隆重上演。银川的环卫工人、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官兵、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提前感受浓浓年味。


1.jpg

       元宵社火闹起来         新华社   彭昭之/摄


2.jpg

        银川元宵节


作为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地标性文化建筑——宁夏人民剧院,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剧场可容纳1600人,与宁夏博物馆、宁夏图书馆和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一起被誉为“宁夏文化大客厅”的文化建筑群。


投入使用以来,宁夏人民剧院先后推出《红灯记》《丝路》等经典剧目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引进《全国演艺梦寻》《大梦敦煌》等原创优秀剧目来宁演出,为《九州花儿美》等本地优秀剧目提供展示平台。


宁夏人民剧院,只是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的一个代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不断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扎实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我们唱戏就在土台子上,冷不说,刮风时一张嘴就满口沙子。现在有了文化广场,只要有空,大家就会来排练戏曲,然后给乡亲们演出。”吴忠市红寺堡区西元乡秦腔团团长张文得说。如今,自治区各个城镇乡村纷纷建起了文化广场、文艺活动室,戏台、阅览室、体育健身等设施也应有尽有。


近几年来,自治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全区先后建成市县区“两馆”6个、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8个,扶持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民间文艺团队186个;全区文化馆、图书馆覆盖率分别达93%,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89%;扶持示范村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院1405个,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410个;建设提升127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达标、全覆盖,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今年5月22日,自治区文联、曲艺杂技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和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盐池县文联“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盐池县麻黄山乡包源村启动,拉开了“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乡村振兴”主题文化活动周序幕。


包源村村民赵培武当天一大早就赶来看演出。他告诉记者:“麻黄山乡比较偏远,以前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这次文艺演出队来了,为老百姓送来了精神食粮,让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自治区的文化惠民工程,可以说做足了便民、乐民、育民、富民四篇文章。2017年,“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1988场,实现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1815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125万人次;持续开展“欢乐宁夏”群众文艺会演等品牌活动;创新举办“新春乐”全区第十三届社火大赛暨元宵节银川主场巡演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姿多彩。


3.jpg

          红寺堡区2018年社火展演       新华社   隋先凯/摄


4.jpg

         隆德县群众在腊八节民俗活动上观看秦腔表演     新华社   王鹏/摄


文化惠民工程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实实在在“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在海原县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孵化产业园,42岁的农家妇女徐琴正精心绣着一朵红牡丹。她说,过去妇女农闲时打发时间的“小手艺”,如今早已是朝阳产业,“不仅挣了钱,我们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刺绣这门传统手艺,成了当地农村妇女增收的重要渠道。正是看中这一潜力,自治区把加大刺绣、剪纸、泥塑等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开发,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推动富民增收致富。


“补齐文化短板,以文化扶贫助推文化小康,宁夏彻底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了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作用。”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万亚平介绍说。近年来,宁夏筛选确定贫困地区先期扶持的重点文化企业34家、重点项目25个,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库,利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重点小微文化企业、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特色非遗产业化开发等18个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奖励补助260万元。


今年5月,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全区将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电宽带乡村及基础网络完善、城乡电子阅报屏工程等重点项目,建立贫困县县域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自治区将组织“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等公益性品牌活动,每年送戏下乡1600场以上、开展广场群众文艺演出1500场以上、农村电影放映4万场以上;按照每村每年2000元标准,做好农家书屋补充出版物配送工作。同时,自治区还将大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基层文化骨干带头人,建立贫困地区基层艺术团体基础数据库,实施基础性艺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00名艺术基础人才,扶持农村文化大院和民间文艺团队发展。


到2020年,全区将实现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5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文化一体化。


(责编 吴迪 刘雅)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