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宁夏大庆
文学:与人民同心 和时代同行
发布日期:2019-05-07

    60年来,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学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我国文学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块。


宁夏当代文学的萌芽与新中国同步,而宁夏文学的兴起则完全与改革开放同步。


好大一棵树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张贤亮从宁夏出发,走向全国和世界文坛。他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先后创作出《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等十几个短篇小说,《绿化树》《河的子孙》等系列中篇“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以及《男人的风格》等多部长篇小说。他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幕,作品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作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张贤亮最早用文学的形式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他的很多作品都引领思想观念和时代风潮,帮助人们冲破旧观念的束缚。而他自己也最早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公司所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发展成为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是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体验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以及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被誉为“宁夏之宝,中国一绝”。


“宁夏出了个张贤亮” “好大一棵树”是外界对他的最好评价。凭借他的创作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宁夏名片”和“文学大树”。


随后,张武、戈悟觉、路展、高深、高嵩、吴淮生、肖川、杭行、李唯、马知遥、南台、冯剑华、余光慧、荆竹、查舜等作家也创作出不少精品力作,形成一时之盛。他们的作品中都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家国情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将苦难审美化的书写。这是以张贤亮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给当代宁夏文学留下的宝贵财富。


三棵树


在张贤亮等老一辈作家的影响和带动下,自治区的青年作家也逐渐成长起来,形成了 “三棵树”石舒清、陈继明、金瓯,“新三棵树” 季栋梁、漠月、张学东,还有郭文斌、郎伟、杨梓、李进祥、马金莲等为代表的中青年作家群崛起,宁夏文学开始走上中国文学的前台。


宁夏青年作家普遍对文学怀有一种神圣感,作品充满对故乡、本土以及国家发展和世界的关注,还有对人生命运的追问和思索,对自然的关照。既浸染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的特征、时代特征,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而创作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获得很多奖项。


石舒清、郭文斌先后获鲁迅文学奖 ;金瓯、郎伟、了一容、李进祥、马金莲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季栋梁、马金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赵华获全国儿童文学奖 ;漠月、张学东、阿舍等作家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中国作家》奖、《北京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多人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马宇桢、牛学智、刘汉斌等 9 名青年作家的作品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杨梓、单永珍、马占祥、马骥文4名诗人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40多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今年8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经过投票表决,产生了七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宁夏女作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短篇小说奖。


宁夏文学从“绿化树”到“三棵树”,终于形成“文学林”,呈现出万木同春、花开满园的喜人局面。


中国文学之乡


在宁夏文学花园中,西海固文学一直最引人瞩目。曾经,位于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西海固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但这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严酷的自然、贫穷的生活并没有泯灭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反而激发起人们对文学的渴望。这里,先后产生了火仲舫、郭文斌、单永珍、了一容、马金莲、火会亮、李方等一批文学人才。“西海固作家群”的崛起,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振奋人心、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尤其西吉县有一支超过百人的作家队伍,是西海固作家群乃至宁夏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郭文斌、马金莲等拔尖人才走向全国,文学新人不断涌现,每个乡镇、机关、学校都成立文学协会和文学社,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群众广泛支持,全社会“爱文学、兴文学、讲文学、促文学”的良好文学氛围。文学在这里依然神圣,作家在这里最受尊重。正因为如此,2011年,中国作协把西吉县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文学之乡”。


同样地处南部山区的同心县,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骄人成就。目前,全县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8人、省级会员27人,民间诗人、文学爱好者71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近千篇(首),出版文集50余本。2017年,同心县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歌之乡”。


文学照亮生活


2016年,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活动在西吉县启动,作协主席铁凝开讲第一课。把全国性的启动仪式和第一讲放在西吉,这是中国作协对宁夏文学的关心和厚爱,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通过走访、座谈和调研,铁凝感慨地说,宁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文学宝贵的粮仓,文学是这块土地上最好的庄稼。有了文学的浸润,西吉这块土地并不贫困。具有巨大文化力量的土地,在未来是有竞争力的。


的确如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能持久的力量。优秀的文化、文学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会在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热爱文学的地方,不会永远贫困!


当时,铁凝还看望了单小花、马建国等作家。单小花住着一间只有七八平米的出租屋,屋里最显眼的是墙上的一幅字 ——“文学点亮心灯”,下面的炕就是她写作的地方。繁重的劳动和不幸的婚姻几乎压垮了她,是写作重新带给她希望。


马建国腿脚残疾,但热爱文学,从1998年一直写到现在。有一次,他挑出一些诗词糊在门板上,扛到集上让人挑毛病,门板上写着“诗歌交流”四个字,好多人觉得他疯了,可他自己很高兴。


在宁夏,有3000多名基层作家在坚持文学创作。他们当中,有的是地道的农民,在农田和稿纸上同时耕耘,汗滴滋润着禾苗,也滋润着文学 ;有的是一线的工人,用钢钎磨出老茧的手写作,炉火烫伤了皮肤,却助燃文学激情 ;有的是打工者,一边为生机而漂泊,一边为心灵而书写。这些基层作家坚持扎根基层、反映基层,脚踏实地追求文学理想,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虔诚超越功利,源自灵魂,他们是宁夏文学的根脉、塔基和希望。宁夏文学需要茅奖、鲁奖、骏马奖,但更需要基层作家。他们更能体现文学来源于人民,服务人民这一宗旨。


希望长在泥土里


作家马慧娟一边打工劳作,一边用拇指在手机上摁出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散文集《溪风絮语》《希望长在泥土里》。她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积极向上,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的态度和决心。


文学改变了马慧娟对生活的态度,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还将一幅名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剪纸画送给李克强总理。当总理得知她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草根作家时,感叹说从她身上看到了知识和文化的力量。


在被聘任为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后,她鼓励乡亲们书写身边的移民故事,让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了解文化,让文化根植于每个人心里。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60年来,宁夏文学从寂静到芬芳,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路程。一代代文学创作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传统,反映时代、讴歌人民 ;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坚定文化自信,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他们创作发表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各族人民服务,为自治区中心工作服务,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作出了贡献,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走进新时代,塞上宁夏的文学事业,必将走进新的春天,取得新的进步、呈现出新的风景。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