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让美创造价值——羌绣走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发布日期:2019-05-07


“正月里,新年到,尔玛姑娘绣花忙。绣好一对凤凰枕,放在新房等呀等情郎。炊烟飘在寨楼上,尔玛喜庆跳萨朗。”羌族自称“尔玛”,这首由四川词曲作家木西创作的《羌绣十二月》,道出了羌绣在羌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羌绣是羌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积累而成的手工技艺,凝聚了羌族对自然、生命、爱和美的深刻领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2008年汶川5·12地震发生后,羌族群众遭受了巨大损失。抢救、保护和发展包括羌绣在内的羌族文化,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当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绣娘先后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投入巨资修建并免费提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成为她们传授技艺、研发产品的基地。与此同时,一些基金会、公益团体和个人也纷纷加入了羌绣保护的行列。10年来,在地方政府、非遗传承人、社会公益人士、广大羌族妇女的共同努力下,羌绣已成功走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陈云珍和她的“伊珎羌绣”


以羌绣非遗传承人为核心,通过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组织当地羌族妇女生产,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妇女创收减贫和促进地方旅游发展的双赢或多赢,是羌族地区羌绣保护和发展的典型模式。北川羌族自治县羌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云珍和她的“伊珎羌绣”,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3.jpg

        四川省级羌绣传承人陈云珍     易成晨/摄


“是母亲教会我怎样设计、怎样裁剪羌服、怎样选料配料、怎样制作羌服的。”幼年时,陈云珍就常在母亲、祖母身边学针线活。后来,她成了当地有名的绣娘,绣鞋、绣衣服、绣围腰、绣被褥样样在行。


2009年8月,陈云珍被评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6月,她被评为省级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她成立了羌绣专业合作社。2016年1月,陈云珍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当年4月,她成立了“伊珎羌绣”公司,以手工刺绣、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加工、参加各地展览会、产品展销等方式进行羌绣传承。


5.jpg


在北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列室里,羌绣作品琳琅满目,有传统的白云、羊角花图案,也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饰品、服饰。陈云珍告诉记者,2015年,她到上海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培训班,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刺绣作品,认识到只有把传统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让古老的羌绣找到市场,得到消费者认可,才能把这项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经过几年的探索,2017年陈云珍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系列创新作品——儿童帽、手镯、发夹、钱包、吊坠、扇子、香包……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能和羌绣结合起来。她的这些作品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得到了游客的喜爱。随着来北川的游客逐年递增,她的产品也供不应求。


2018年,陈云珍和她的“伊珎羌绣”参加全国各地展会30余次,并在绵阳市、北川县中小学进行羌绣技能培训百余次。2012年至2018年,陈云珍培训绣娘人数近6000人。


“绣娘可以在家看孩子、做饭,空余时间接活做羌绣增加收入。”目前,有50余位绣娘和陈云珍的公司签约。此外,她还收了5个徒弟传承羌绣技艺,大学毕业的女儿也回来和她一起创业。


“一针一线”绣出羌绣品牌影响力


2008年7月,在阿坝州委、州政府支持下,由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成都文锦文化机构联合发起成立阿坝州羌族妇女就业帮扶中心,在成都正式启动“羌绣帮扶计划”(后更名“一针一线计划”)。由此,上万名灾区妇女实现灵活居家就业。


据“一针一线”联合发起人高屯子介绍,“该计划将羌绣产品作为羌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传承文化、发展产业。


2009年,帮扶中心为更加系统、专业地对绣娘进行培训,在汶川开设了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培训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分级羌绣技艺培训体系,为广大妇女特别是高半山地区的农村妇女提供培训和脱贫增收的机会。


6.jpg


通过近10年的发展,羌绣已经成为阿坝州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劳务品牌,既有效地传承了羌族文化,又可实现增收、脱贫、奔康。帮扶中心抢救、修复了16种羌绣技法,并在保护、挖掘的基础上,将古老的羌绣技艺与各类时尚元素相结合,成功开发出系列创新羌绣产品100多类。茂县分4个片区建立了羌绣加工生产基地,实行定单回收。“一针一线”落户成都宽窄巷子,10幅羌绣作品入选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了“一针一线”零售体验店5家,实现一站式“羌绣时尚表演、现场定制手工绣品、购买精美羌绣产品”服务。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开设阿坝羌绣主题馆,在微信、淘宝等平台建立羌绣产品专营店40余家,实现绣娘与城市消费群的直接互动促销。


近10年深耕贫困地区乡村的努力,“一针一线帮扶计划”已成长为中国社会企业的典范,同时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探寻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陈瑜和她的“口袋勋章”


陈瑜,前资深媒体人,2012年华丽转身成为“稀捍行动”联合创立人。在履行保护传统文化的使命过程中,她和团队誓做“串珍珠的人”。以拯救羌绣为目的的“口袋勋章”项目为例,陈瑜讲述了她的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经历与收获。


在口袋上绣的羌绣图案,由“稀捍行动”提供设计,当地绣娘完成制作,通过产品输出的方式让现代人认领她们的羌绣产品,让她们通过羌绣获得劳动收入和尊重——这就是“口袋勋章”的基本创意。


“口袋相当于一个爱的勋章,一方面它表达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年轻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口袋的演绎下变得缤纷多彩,再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接受它。”


陈瑜认为,真正支持羌绣传承下去的,不是人们的捐款,而是一个进入当代生活的机会。“口袋勋章”上线第3天,就有32000多名网友一起来参与,为当地捐赠了230万元的善款,相当于当地两个村寨妇女一年的劳动收入。而这仅仅是“稀捍行动”开发保护羌绣的一个创意实例。以国际化的视野,把公益理念、互联网思维和高端设计融为一体,“口袋勋章”简单而深刻的创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爱惜行动——减贫为美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由李厚霖创立的IDo基金会携手北川幸存女孩蒲虹学,发起了以“减贫为美”为宗旨的精准扶贫项目——爱惜行动。希望通过“生产赋能、设计创新、市场链接、跨界传播”的守护模式,拓展与企业资源的合作、与时尚品牌的联合、与乡村发展计划的结合,将传统技艺融入潮流设计,让中国的手工艺产品更具时代气息。项目同时还进行了手工技艺的采集和研究,举办文化传承相关公益倡导活动等,促进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现代生活,使之得以真正传承、重获新生,最终实现“减贫为美”。


该行动获得了众多明星的点赞支持。同时,诸多爱心企业品牌也一起助力,形成公益矩阵,彰显了新时代互联网公益正能量。


4.jpg


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的支持下,“爱惜行动”的网络众筹已有近万人参与,为北川绣娘带去了1500余份订单,帮助50余位返乡“妈妈”通过自己的羌绣手艺获得收入。坐在轮椅上的绣娘赵阿姨表示,自己因地震腿部受伤,失去了工作。现在这份靠手就能完成的工作,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责编: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