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在这里感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民族八省区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展风采
发布日期:2019-06-19

妫水河畔,徐徐春风送来花草清香。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在北京市延庆区隆重开幕,来自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各具特色的展园亮相园区,向世人展现生态文明之美。

世园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提出“五个追求”的行动倡议,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发出全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中国邀约,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正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形象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在这场世界园艺的盛会中,来自民族八省区独具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园区集中亮相,便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29.jpg

        航拍北京世园会园区        中新社  侯宇/摄


21.jpg

        北京世园会园区的中国馆         中新社  毛建军/摄


内蒙古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里有西北荒漠中“铮铮铁骨”的千年胡杨,有草原上争奇斗艳的四大名花,有大兴安岭生机盎然的白桦林,还有悠扬的草原乐曲,飘荡在洁白的蒙古包之间……这里是北京世园会的内蒙古园。5月16日至18日,北京世园会迎来“内蒙古日”活动,“打卡”世园会中的草原美景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


走进内蒙古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草原乡土植物种子填充而成的创意字“内蒙古”。展园设计师刘艺表示,创意字是由产自内蒙古的植物种子填充而成,旨在强调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创意字旁有一把6米高的马头琴雕塑,结合着五线谱的特色景墙,好像正在演奏一曲悠扬的草原民歌。“五线谱的特色景墙中其实暗藏玄机。”刘艺介绍,“内蒙古的参展主题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而五线谱景墙中所展示的乐曲正是这首同名蒙古族民歌。”


移步园区内,地面上“欢迎踩踏”4个字出现在游客的视野之中。刘艺表示,内蒙古园的特点就是以草做路,用耐踩踏的“走路草”作步道,不仅联结了自然景观,更带给游客置身草原的感受。


芍药、柳兰、山丹和金莲花并称“草原四大名花”,它们和樟子松、白桦树、胡杨、沙冬青等近百种植物共同组成展园的生态体验区,展示了内蒙古自东向西2400公里的森林、草原和沙漠美景。一大一小两个蒙古包,分别是内蒙古园的草原生活馆和科技体验区。游客既可以在草原生活馆了解内蒙古的发展历程、自然地貌特点和草原名优特产,也可以在科技体验区通过360度环幕体验内蒙古的多样地域特色。“这里的马头琴、胡杨、樟子松,还有能踩上去的草地,都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自河北的游客高多亚兴奋地说。


广西园:当园艺遇上壮乡民族文化


步入北京世园会广西园,迎面是展园第一景——壮乡迎宾。“我们将建筑、地形、水体、绿化,与我们广西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多彩壮乡,绚丽家园’主题。”广西园设计师潘丁晖介绍。迎宾广场以广西特色元素和绿植进行创作,烘托繁花似锦的世园会热烈气氛。前方的壮锦栏栅让展园的主体景观若隐若现,令游客急欲入园一窥全貌。


26.jpg

        广西馆        李小林/摄


往前走,便是展园的核心景观——花湖映楼,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壮乡吊脚楼、花岛和花园。“为展现原汁原味的壮乡风情,此次吊脚楼在广西进行初步搭建,再把半成品运到园区进行组装,最后搭建成独具匠心的‘水上楼阁’。”潘丁晖说。


空中艺廊也是广西园的一大特色景观。它是穿梭在茂林中的空中廊道,通过对栏杆、地面以及台阶的精细设计,展现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在广西园设计中,设计者提取了壮寨的干栏建筑、壮家独有的吉祥物绣球、色彩斑斓的壮锦、工艺精湛的铜鼓文化等元素。此外,还通过雨水花园来展现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应用成果,各种人体感应装置、雾森景观等交互体验设备都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西藏园:藏地风光  幸福家园


五彩经幡、鲜花柱、格桑花田、雪水溪流……这些雪域高原特有的风物,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世园会西藏园参观。


24.jpg

        西藏园         刘雅/摄


西藏园以“幸福家园 地球第三极”为主题,结合西藏“环境、人居、文化”三大要素,突显西藏特色。在选景上,以尼木县吞巴村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吞巴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千年古村落之一,西藏园以吞巴民居为核心,分为前、后两个展示区。前景是以五彩经幡、鲜花柱、格桑花田、雪水溪流、玛尼堆、水磨藏香等组成的藏地田园风光;后景是以雪山草地、木栈道等组成的藏地山林风光。


在西藏园的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工艺均来自西藏,建筑所使用的多种原料也是从西藏运来的,包括木材、石头,还有独特的建筑材料白玛草。除了这些原汁原味的建筑原料,用于壁画涂绘的颜料也来源于西藏。7位多次参与西藏寺庙和古建筑壁画工作的壁画师,在这里开启壁画绘制工作。


洛桑多吉来自拉萨柳梧新区,是一名画师,参与了此次西藏园的壁画、家具绘画。“能参与这个项目是我的荣幸,我希望通过我的手艺向大家展示西藏的特色。”洛桑多吉说。“阿嘎、芝麻石等都是大地的精华,也是高原文明的载体。从施工到设计,前后有80余人参与了展园的建设,希望通过原汁原味的建设,让来世园会参观的人们感受到西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西藏某装饰公司工作人员加央占堆说。


宁夏园:塞上江南  姹紫嫣红


“为了契合世园会‘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我们设计了‘一山一水一民居,姹紫嫣红醉宁夏’的景观格局。”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院院长张淑霞介绍。


32.jpg

        宁夏园         刘雅/摄


在张淑霞提到的“一山一水一民居,姹紫嫣红醉宁夏”主题中,“一山”代表六盘山,“一水”代表黄河水,“一民居”代表特色民居建筑,“姹紫”代表葡萄,“嫣红”代表枸杞。整个室外展园以“塞上江南 印象宁夏”为设计主题,从水韵宁夏、红色宁夏、生态宁夏、宜居宁夏四个方面展示宁夏特色的风俗、文化、艺术和特色的植物、花卉资源。


“十三五”期间,宁夏全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好发展状态,其中最突出也最具特色的当属枸杞和葡萄种植两大支柱产业。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8万亩,年产值100多亿元,形成种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而枸杞在宁夏已有几百年的栽培种植史,全区22个市县区均有种植,直接种植户2万多户,种植总面积将近100万亩,年产值150亿元左右。每年采摘季节,来自河南、甘肃、贵州、云南等十多个省份的20多万人参与采摘。


步入展区内部,设计者微缩运用贺兰山、六盘山、黄河等主体地理元素和自然色彩,以山水泼墨的写意手法展现了宁夏山水秀美、山河壮丽的生态图景,寓意宁夏680万各族人民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追求。


新疆园:“天山来客”


一颗红彤彤的大石榴,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格外醒目。在世园会的新疆园中,标志性的石榴雕塑吸引着游客不断前来。展园门口的硅化木上,“天山来客”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33.jpg

        新疆园         刘雅/摄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主题,新疆园的园艺景观90%以上来自新疆本地,近4万株来自天山南北的乔木、灌木、花草集聚于此。“新疆室外展园展示着丝绸之路上园艺文化的不断发展。” 新疆园前方负责人马志新指了指门口,“喏,那硅化木是远古树木的‘结晶’,游客走进展园,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植物和园艺的时间旅行,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


新疆园体现的丝路园艺,其特征之一便是与农业密切相关。“每年从入春开始,新疆先赏杏花,梨花接踵而至,苹果花等紧随其后,2200万亩特色林果,不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马志新说,“这些树木不但带来美,还带来了财富。如今林果业已是新疆重要的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疆一些地区,林果业收入甚至占到了当地农民收入的50%以上。”


整个新疆室外展园的绿地率为70%,包括新疆杨、天山云杉、小叶白蜡、红柳等近40种新疆特色植物。杨树挺拔问天,云杉千针凝碧,红柳婀娜扶风,白蜡虬枝流翠,与千年胡杨木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树种在新疆广泛分布,是呵护绿洲的重要屏障。”马志新说,“看到它们,就意味着看到了现在的新疆。”


绕过欣欣向荣的果林,新生的胡杨幼苗正在茁壮成长,展示着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如今的新疆,河流清澈,野生动物增多,天然林大规模复苏,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地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从化石到幼苗,人们感受到的是生命力量的不断存续和生长。”马志新说,“展园出口处我们设置了一个精致的葡萄回廊。在新疆,人们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夏日的葡萄架下品瓜尝果,载歌载舞,这就是幸福的模样。”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口音的人们在新疆园内流连忘返。“天山来客”将无尽岁月凝聚成一条舒畅的小径,让人们在移步换景中畅享着时间的旅行。


贵州园:用心感受绿色脉动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园围绕“多彩贵州 生态家园”主题,以自然为脉、绿色为核、文化为魂、产业为翼、园艺为媒,在展园设计建造过程中大胆尝试,突破了传统园艺小园小景的表达方式,以大山大水的开放格局,充分展示贵州山地公园省的自然秉赋、生态之美、多彩文化,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世界绿色发展同脉动,开启多彩贵州新跨越。


28.jpg

        贵州馆         李小林/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了贵州园和贵州馆设计建设的全过程。” 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向守都介绍道。贵州展园以贵州少数民族舞蹈姿态为设计灵感形成整体构图轮廓,分为入口形象区、中心展示区和生态展示区三个区域。园区融合贵州特有的山、水、林、田、植物和动物,共同织成了一幅生态环境秀美、人文底蕴浓厚的山水画卷。


贵州园不仅展示了荔波喀斯特、铜仁梵净山、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四个世界自然遗产地风貌,还模拟了贵州一些特有物种的生存环境,将马缨杜鹃、刺梨、金钗石斛、兜兰等几十种植物搬到了园中,向世界展示贵州丰富的生态资源。


同时,贵州园中心区域以梯田景观方式布置了以刺梨、茶叶、花卉为主的生态产业展示带,并在园中专门开辟出“百草园”,以展示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及道地药材优势产地的地位。这也是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呼应本届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又一力作。


云南园:微缩的“植物王国”


鎏金的傣族风格门楼,屋檐下两头温厚的“大象”,大门牌匾上书“七彩云南”,这是北京世园会内云南园的第一景——吉象迎宾。云南园是一座3000平方米的多彩园林,流线型的“茶马古道”贯穿南北,小径、流水、山石点缀其中,吉象迎宾、雀舞广场、茶语清心等“十二景”点缀其中。


27.jpg

         云南馆         李小林/摄


本次世园会对于云南园有着独特意义。1999年,由中国主办的首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举行。时隔20年,云南与世园会的缘分在首都北京延续。云南园项目经理和际春说:“20年前,世园会上的云南园更倾向于向外界展示云南的珍稀植物,强调新奇感,较少有建筑类的展示。本次世园会,云南更注重把当地的独特元素与北京的自然文化相融合,选取的植物也是楸树、梓树等大家最常见的阔叶植物,在南北方均有分布。”


在中国馆的云南展区,一面颇为壮观的“种子墙”吸引了游客目光。这面以“种子密语”为设计主题,由348粒种子组成的墙面上有40种是云南特有的物种。其中包括对世界观赏园艺影响深远的云南八大名花、代表云南园艺产业的药用植物、香料植物及茶饮植物的种子。游客可以通过扫描墙上的二维码,探寻一粒粒种子的身世奥秘。“种子墙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呼应。”和际春说。


而在云南园,18种乔木、27种灌木、13种水生植物和106种地被植物,也充分展示了云南的生态环境多样性和物种资源多样性,其中36种地被植物为云南特有稀有品种。“我们之前听说过有植物学家用这种方式来保存珍贵种子,今天有幸在云南馆见到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们兴奋地说。


20年来,世界园艺的理念、技术和趋势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如今,“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北京世园会精神在云南园处处彰显。


青海园:世界的“三江之源”


“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这更加坚定了我去青海自驾游的决心,去实地领略青海的大美风光。”游客刘东走进青海园后就兴奋地表示。在青海园的入口处,两侧的高山草甸上有几只奔跑的藏羚羊,雪山脚下是三条蜿蜒的河流造型,分别代表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站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三江之源、大美青海”独特的生态景观。


25.jpg

        青海园         刘雅/摄


青海园以“三江之源、大美青海”“绿色青海、生态画卷”“锦绣家园、河湟人家”“唐蕃古道、丝路花语”“高原精灵——藏羚羊”为主要景观构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张青海“绿色名片”为主要景观元素,展现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域风貌和鲜明地域特色。


走进展园中心,青海湖形状的自然水面、湿地、水鸟等景观尽收眼底;西侧设置以青海著名日月山命名的“日月”亭及“生态画卷”景墙;南侧则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河湟人家”高低错落的矮墙,摆置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奇石盆景,展现高原独具特色的民居风貌;一旁是以组合景墙绘制的“新丝路”及“唐蕃古道”路线图,体现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东侧的高山草甸景观,则以一组藏羚羊组雕来表达被称作“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的可可西里的意境,体现高寒荒漠生态环境下良好的生态系统。


进入青海园的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以青海地图为蓝本的花艺背景墙,丛丛绿色花卉地图中间点缀蓝色,寓意通过一双眼睛看到青海重要的生态价值。“花艺师用了3天时间,以9种植物和花卉制作了这幅背景墙。”西宁市苗木花卉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国栋介绍,展厅内布景是青海三江源的自然风光,有丹霞地貌、沙石、三江源和青海湖,其间点缀一些青海的野生植物,让游客感受到青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地貌。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