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德邻共治享和谐——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发布日期:2019-08-06

德胜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辖区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15万,是中关村科技园西城分园的政策全覆盖区。辖区内有汉族、回族、满族等3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7000余人,是北京市13个重点民族街道之一。


多年来,德胜街道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地区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嵌入式”的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具德胜特色的民族工作模式。


1.jpg

        德胜街道“民族团结惠”品牌系列活动


以党建为引领    夯实创建工作根基


德胜街道注重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强化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增强辖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责任感,形成了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健全完善。街道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到位,民族工作扎实开展。领导班子定期专题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基层民族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在民族工作重点社区成立社区民族团结协调委员会,将辖区单位、学校、宗教场所等纳入其中,定期研究社区创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社区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由各民族的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开展民族特色服务等。


民族工作队伍团结有为。德胜街道明确民族宗教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科室直接抓、社区书记具体抓”的要求,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街道设立民族宗教组,配备民族工作专职干部,统筹协调地区民族工作。街道为民族工作重点社区配备少数民族专职干部,加强地区民族工作力量。注重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加强精准教育培训。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工作。逐步形成一支区、街、社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专业工作队伍,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以科技为支撑    创新创建工作方法


德胜街道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不竭动力。


整合民族工作“大数据”。街道在全市范围内首创“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模式(3个基本框架:数据中心、信息传输渠道、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 6大职能: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维稳应急、分析研判、绩效考核、统筹推进:根据百姓需求创新N个公共管理和服务项目)。大数据中心整合了80多个市区街业务系统、316个台账,梳理了6000多项数据项和3.6亿条数据,重点建设民族团结工作数据服务中心。通过3G、GPS、WIFI等技术手段,采集和发布辖区数据和信息,及时了解各族群众的生活现状与需求,为民族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完善科学高效新机制。将街道划分为233个网格,相关负责人进入网格参与民族工作,提高行政效率。街道依托指挥中枢和公共服务大厅,运用标准化流程快速办理各族居民的低保救助、保障房申请等227项事务,使科技成为推进民族工作的强大动力。


以服务为核心    突出创建工作实效


街道针对少数民族居民散杂居的特点,通过开展新型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突出民族工作的实效。


优化服务树品牌。建立“五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特困必访、老年人生日必访、大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六代办”(代取退休金、代缴水电费、代订报刊杂志、代购买物品、代联系小时工、代挂号看病)的工作制度,做好“四对一”为老服务帮扶(为辖区空巢、低保、孤寡老人实行志愿者、楼长、社工、站长“四对一帮扶”);开展民族事务协同自治,建立社区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协助少数民族居民办理红白事务,调解邻里矛盾。


突出团结造氛围。借助《今日德胜报》、微博、微信等媒介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宣教,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街道积极整合辖区各方资源,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学校、部队、宗教场所等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工作,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品牌,久久为功,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和谐共居、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德胜街道自1991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民族团结楼门院创建活动。2014年,德胜街道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2013、2018年,德胜街道先后荣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以文化为载体  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提炼地区文化理念。街道立足德胜特点,提炼“德邻”文化理念,凝聚各族群众家园认同,推动形成“以德为邻”的良好氛围。比如“笑脸约定”项目,将志愿者日常巡视服务与社区邻里互助相结合,社区汉族居民与少数民族老人结对子,入户服务。2019年6月,地区“德邻文化中心”挂牌亮相,成为街道各族群众交流、学习的基地。


创新活动品牌。德胜街道成功打造未成年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活动——“德邻共建促团结,民族非遗代代传”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街道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德邻共治享和谐”为主题,以文化引领、民生服务、权益保障、共治共享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载体,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活动——“民族团结惠”。发布并实施涉及文化、体育、美食、健康、科技等多个领域、多民族参与的民族团结惠民项目。2019年“民族团结惠”活动,共发布“民族文化惠、民族体育惠、民族美食惠、民族健康惠、民族科技惠”5大类28项活动,内容包括首届“德邻杯”民族团结舞蹈大赛、“国音杯”民族团结朗诵大赛、民族非遗传承体验、民族团结敬老院建设、书香驿站(民族书屋)建设、民族家庭运动会等。街道各族群众齐参与,共同分享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成果,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开展民族扶贫工作。德胜街道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等民族地区对接结对,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需求和街道自身优势,通过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文艺演出、教育人才支持等方式进行精准扶贫、多方支持,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结对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时德胜街道还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北京四中网校远程教育开展对口援建与教育扶贫。


以创建“全覆盖”为抓手  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建进学校。德胜地区有1所市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校(北京七中),1所民族团结幼儿园,2所区级民族团结示范校(西师附小、五路通小学),1所民族团结小学(实验二小德胜校区)。2019年,德胜街道与北京市第七中学携手举办第七届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活动,以“德邻共建促团结,民族非遗代代传”为主题,将这一品牌全面提升,通过街道和辖区单位、学校、社区多方联动以及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展示民族工作丰硕成果。五路通小学双语舞台剧《木兰》,以民族女英雄花木兰为原型,让孩子用英语讲述民族故事,弘扬民族文化。此外,街道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校园体验、民族知识校本课程分享交流、民族体育教师走进幼儿园等工作。


创建进企业。德胜街道积极发动辖区企业参与民族工作。结合辖区聚集众多“高精尖”企业的特点,继续联合普天德胜孵化器,发挥入驻企业科技创新的引领性作用,组织社区少数民族代表走进科技双拥实践基地,体验普天德胜科技园区的虚拟现实体验、3D打印、无人超市等项目,共享科技惠民成果。


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德胜街道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结合全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五个认同”。引导法源清真寺阿訇开展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斋月互助活动),宣传民族政策,分享民族团结故事,增强居民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持续开展斋月善行活动,宗教场所慈善活动形成常态。


创建进军营。德胜街道把创建纳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工作内容,坚持与军民融合发展相结合。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战略牵引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军地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制度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双拥共建品牌。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