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盛开在兴安大地 ——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书记苗银柱
发布日期:2015-10-19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书记苗银柱(左一)在八一牧场调研 王永生摄.jpg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书记苗银柱(左一)在八一牧场调研   王永生/摄


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兴安盟诞生,兴安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从此开启辉煌的篇章。2013年8月,国家民委将兴安盟列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兴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上新台阶。近期,本刊记者就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专访了兴安盟委书记苗银柱。


记者:苗书记您好。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兴安盟是总书记内蒙古之行的第一站。考察过程中,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守望相助”、“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要思想。请您介绍一下兴安盟是如何结合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创建工作的?


苗银柱:兴安盟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民族工作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在近6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26公里的土地上,蒙古、汉、回、满、朝鲜等各民族创造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荣历史,正在开创富裕文明、守望相助更加美好的未来。归纳起来,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创建工作放到全盟发展改革大局中谋划,放到民族工作全局中思考,以推进经济发展提速、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民生质量改善、民族文化传承、扶贫开发攻坚、和谐兴安建设、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干部培养9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我们抓住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牛鼻子”,着力突破重大基础设施瓶颈,推动建设9条公路、5条铁路、3个水库和1个机场;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总投资464亿元的4个煤化工项目、总投资92亿元的5个能源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11个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项目扎实推进;着力推进绿色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粮食产量突破120亿斤,牲畜存栏突破1200万头(只)。一批知名大企业相继入驻兴安,带动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兴安绿色品牌知名度;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特别是借助习总书记深情赞美阿尔山自然风光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推动阿尔山市城市美起来、旅游火起来、百姓富起来,带动全盟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着力推动县域和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全盟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9万户。2014年,全盟有6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速位居自治区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们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仅2014年,全盟民生支出达135亿元,增长9.5%,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6%。投入20多亿元实施危房改造、饮水安全、街巷硬化、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校舍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和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2亿多元发放“一吨暖心煤”,让全盟所有农牧户热了炕头暖了心窝;投入5000多万元资助低保家庭大学生,让1400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投入6000多万元购买公益岗位,近3000个零就业家庭有了收入保障。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把棚户区改造好,让老百姓住得舒适些”的重要指示,投入20多亿元棚改资金,完成拆迁近万户,安置8000多户。开通蒙汉双语广播电视频道,覆盖全盟所有蒙古族聚居区。着力提高蒙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三年来回乡的3340名蒙语授课高校毕业生有2422人就业。

我们全力保护好生态。兴安盟地处嫩江、松花江流域源头,是大兴安岭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200多条河流、4500万亩草原、2400万亩森林和10个面积千万亩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保护好生态就是发展”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沙地治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生态风险评估。阿尔山市所有乡镇全部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我们全力维护民族团结。深入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社会和谐水平。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慰问驻盟边防部队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办好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实事,解决好关系部队长远发展的大事,双拥共建、军政军民团结迈上新台阶。


兴安盟首届农牧民趣味运动会.jpg

兴安盟首届农牧民趣味运动会


记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推动。请问,兴安盟在构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苗银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是对全盟各级干部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兴安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检。我们变压力为动力,把创建作为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机遇,着力构建和完善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着力完善领导体制。组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保证创建工作在全盟工作的中心地位。

着力完善顶层设计。组织《创建全国民族团进步示范盟(试点)战略研究》等一批课题研究,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试点)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意见》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示范旗(县、市)、示范乡村、示范街道社区、示范机关、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部队等方面的示范标准,细化了工作任务,量化了主要指标,使干部群众清清楚楚地了解创建活动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样才算好。

着力推动全民共创。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企业、部队、机关等同为创建主体,共担创建责任,共享创建成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实事、惠民生,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要我创”为“我要创”。扎实的群众基础使创建工作充满勃勃生机,形成了户户是重点、人人唱主角,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乡乡有品牌、村村出模范的良好局面。

着力创新工作载体。在全盟组织开展以我为“8337”做贡献为主题的“尽责圆梦”活动、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携手奔小康”活动、以落实民族政策维护合法权益为主题的“党群连心”活动和以民族团结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主题的“争创先进模范”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优势,做实做大做强一批特色活动。开展“美丽家乡从我做起”、“手拉手、大结对”以及“我爱我家、两控两禁”、“美丽乡村从我家开始”、“寻找最美家庭”和“感动兴安十杰母亲”等,各族青少年和家庭积极参与,争创文明家庭成为创建活动一大亮点。多民族聚居的乌兰浩特市胜利街安居社区,通过“老少携手迎新年”、“圣贤教育进千家”,成立应急救急雷锋班、博爱善美关爱团等途径,增进了家庭内部和邻里间的和谐友善。兴安街幸福社区通过举办“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促进社区各族群众相识相助。“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将创建工作与三农三牧工作、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相结合,嘎查村面貌得到整体提升。兴安军分区边防连队通过开展“学蒙语,办好事”和“警民共建,固边爱民”主题教育活动,增进了军民团结。

着力健全矛盾排查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接访活动,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全盟没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也没有发生民族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着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除盟委行署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外,各旗(市、县)和各部门各单位也大力表彰先进模范。连续8年资助10余名汉族贫困生的蒙古族创业者额尔登巴雅尔、扎根基层服务蒙古族牧民的汉族干部乔广坤、以普及农业科技带动农民致富为己任的蒙古族嘎查“荣誉村民”孙久仁等模范受到表彰。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盟有2个集体和3名个人受到表彰。我们还召开了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好少年好青年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青少年模范。


和谐家庭.JPG

和谐家庭


记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丰富和提升具有中国特色、内蒙古特点、兴安盟特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内涵,是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内核。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兴安盟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新经验。


苗银柱:创建工作全面展开之际,恰逢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随后,自治区党委也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着力提升创建工作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力争使兴安盟这个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诞生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新的实践中作出新贡献、创造新经验。

以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在《兴安日报》等媒体长期开设专栏,系统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机关、街道、嘎查村等,从各自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编印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手册,发到各家各户。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组成民族政策宣讲团深入基层,用蒙汉两种语言巡回宣讲。对新上岗教师进行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培训。在全盟开展民族政策知识竞赛、为民族团结进步建言献策、贯彻民族政策从我做起等活动。发挥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作用。

以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普惠性为着力点,帮助各民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平等对待各民族文化,平等培养使用各民族干部。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条例》,蒙汉文字并用率达到95%以上。率先建立蒙汉双语诉讼制度并被自治区推广。实现旗、县、市蒙文网站全覆盖。蒙古族学生占多数的学校均配备蒙古语文专业教师。在全盟开展蒙语口语进校园活动。这些举措,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惠及各族干部群众,确保了各族干部群众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的地位和责任平等,更好实现权利共享、责任共担。

以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地方标志性建筑中注重体现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推动民族文化进入乡土教材。科右中旗的《家在科尔沁》等教材深受各族学生喜爱。科右前旗的四胡协会、安代舞团、民歌协会等文化团体常年活跃在基层。阿尔山市借助杜鹃节、圣水节、冰雪节等,演绎和传承独特民俗文化。注重对各族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开设蒙古象棋、舞蹈等学习班。马文化产业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科右中旗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科尔沁民间文化艺术节和五角枫旅游文化艺术节成为地方名片。绝大多数民族文化活动已经超越某个民族的范畴,发展成各民族共同参与的地方性文化活动,成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成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努力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全方位服务。主动适应城镇化背景下各民族交往急剧增多趋势,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变流入地单向管理为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各民族进城务工和居住人员的就业、子女上学、医疗、社保等切身利益问题,让想进城的人进得了城,进了城的人能够留得下。社区多民族化和多民族社区的普遍化,已经成为当代兴安盟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族际通婚成为兴安社会的普遍现象。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苗银柱: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一直以来对兴安盟民族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牧民生活.jpg

牧民生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