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35周年成就掠影
发布日期:2019-09-2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全县现有总人口38.32万,包括仫佬、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29.08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因矿产资源丰富,罗城被称为广西“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


自治县成立35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罗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jpg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城一瞥


产业经济节节攀升


自治县成立前,罗城因工业基础薄弱,全县年工业总产值仅1100多万元。自治县成立后,当地积极利用资源,创办了才龙铁矿、一洞锡矿、牛毕糖厂、九千万、野芭蕉等一批工厂与企业,全县工业生产总值得到了很大提高。


县内龙岸镇与小长安镇土地平坦辽阔,适合种植甘蔗。县里创建牛毕糖厂,生产赤砂糖、白糖和食用酒精等,使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一些当地农民也通过种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如今,罗城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东工业园、牛毕港工业园、民族工业园“一区三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县里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出栏肉牛、肉羊、香猪8.5万余头。全县特色农业总面积达200多万亩,成为河池市高产油茶生产示范基地、“三特”水果示范基地和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


罗城山清水秀、洞奇景美,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风情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城西部剑江旅游带风光旖旎,素有“小桂林”之称,是攀岩比赛、山地赛车、山地自行车骑行、野外定向徒步穿越、探险等户外活动和极限运动的理想之地。


罗城是刘三姐的出生地和“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入仕之地。仫佬族博物馆和于成龙廉政文化馆,展现了仫佬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罗城还有当年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红色足迹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四把佛子坳战役遗址,有建寺800余年的开元古寺和古刹丰安寺、多吉寺,有明清古建筑群、乐登桥古人类文化遗址、旧城遗址,以及仫佬族文化浓郁的大勒洞古民居和石围古村……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罗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千年仫佬、秀美罗城”,形成“党建联建引领发展、农民土地入股分红”模式,以“一山一城带两江”的旅游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扶贫产业,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探险健身、生态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度假景区景点。县政府组织举办的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国际攀岩旅游节、野生毛葡萄节、桃花节等节日活动,对宣传罗城、吸引游客起到了良好效果。2019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3.49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0亿多元,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县不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乡村的扶贫力度。从2O11年到2018年底,共对399个扶贫项目投入扶贫资金26745万元。其中,大部分扶贫项目用在仫佬族人口聚居的贫困村寨,受益群众达5.4万多人。2018年,全县有2.29万贫困人口脱贫,16个贫困村摘帽。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罗城交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新建公路13条,改建公路105条,列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的二级公路58公里,三级公路109公里,四级公路452公里。全县所有乡村都通了公路,集中居住15户以上的自然屯都实施了屯级道路硬化和通达工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需要。


全县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变。县人民医院与县中医院均建设成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初具规模;乡镇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看病治病的需要。


罗城西部地区山路崎岖,交通闭塞,缺水缺电。为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用水难问题,1994年,自治区计委立项对罗城110千伏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又在龙岸、东门、天河、怀群等乡镇建立4个35千伏变电站,基本解决县境内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还投资7100万元建设石龙水厂,解决了城区及周边1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罗城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环境红线和环保底线。近年来,罗城加大了对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林长制”,坚持打好碧水蓝天攻坚战。如今,县辖区内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9.07%,有效地改善了岩溶和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罗城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创建广西教育强县”目标,认真实施教育提升六大重点工程,力促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全县新建、改造幼儿园百余所,形成以县保育院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格局;统筹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新建、改扩建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与教师周转房。此外,还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仪器图书改造计划建设”项目资金,为初中学校全部装备了电子白板教室,为乡镇中心小学装备了158套先进多媒体教室和20套云计算机教室,为村级完小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使得区际、校际办学条件差异不断缩小。


认真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仅2015年,全县就累计发放教育惠民资金4200多万元,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学生实施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校园内边学习边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还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村屯设置职业教育培训点,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和操作指导,将技能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使学员培训后能实现转移就业。


和美包容共创未来


近年来,罗城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抓住仫佬族列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大好时机,积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曾被评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龙岸镇金鸡屯是一个人口不足350人的小村庄,有汉、仫佬、苗、瑶、壮、侗6个民族,平时交流用到的语言有汉语、仫佬话、壮话、闽南话、客家话等十多种。全村各族村民和睦相处,团结一心,不管是什么民族,说什么语言,大家都相互关心帮助。2018年7月,仫佬族村民彭义能修房子意外摔伤致大腿骨折,全村村民自发组织抢收队,帮助彭义能完成“双抢”任务。


罗翠美是东门镇章罗村大罗屯人,2008年从浙江打工返乡,创办了农村电子商务。2016年9月,她在罗城注册成立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3000平米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在全县67个贫困村建起67个电商服务站,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2017年至今,公司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达5000多万元,直接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莫宏灯是东门镇冲洞村人,在外创业获得成功后,他垫资2万多元为家乡修路,还为村里添置垃圾桶等环卫设施,资助附近村屯兴建文化室、篮球场。2014年他回到家乡,创办260多亩的葡萄园。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群众也种植起了毛葡萄。2018年,为解决葡萄销路问题,莫宏灯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葡萄酒厂。


近年来,罗城采取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文化交流,先后组队参加河池市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等活动。罗城创编的仫佬风情音舞剧《妹,耍去》赴桂林以及鹿寨、金秀等地巡演。在中国首届戏曲百戏盛典上,仫佬剧《柚子情》亮相盛典舞台。罗城还在南宁成功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山乡·翰墨神韵’——中国仫佬山乡书画摄影作品晋邕展”,展出书法、美术及摄影作品100多幅。


8.jpg

        2014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35年来,罗城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从贫穷落后变身祥和繁荣。如今,罗城人民满怀信心,砥砺前行,罗城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责编  江凌)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