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祝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10-14

2019年9月8日—16日,河南郑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体育场中央,一棵石榴树叶茂枝繁硕果累累,树下,56个民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音乐推叠,人们聚拢,手捧家乡水,共育石榴树——刹那间,一种叫作“美好”的情感迅速从场地中央传向四面八方,弥漫浸润了人们能够感知的每一个空间。


开幕式上的这一幕,稳稳地铺陈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底色。9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首次民族体育盛会定格了自己的色调,也展望了前路的征程。


1.jpg


团结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运动会的显著特征之一。1953年即开始的这个盛会是比全运会还要历史悠久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在她的旗帜上,深深镌刻着民族团结四个大字。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这个四年一次的盛会中始终被高高擎起,引领着我们奔跑在不舍昼夜的前行之路上。


法定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中国所独创。《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磅篇章。历史上备受压迫和歧视的少数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在全国性的体育运动场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就这样润物无声却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人们心中。30年后的1984年,这届大会被确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此,这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赛事活动便成为四年一届的中华民族大聚会,民族团结也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质,从塞北到江南,从高原到草原,从内陆到沿海,运动会一如既往地在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中彰显着自己的政治属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的66年间,每一项规则、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各族运动员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扩大交流,在互学互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9年,郑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将这一氛围渲染得炽热浓烈。共同捧起民族团结的“最高奖杯”,是我们欢聚的深刻缘由,更是我们要传达的坚定信念。


从1953年的5个竞赛项目22个表演项目到2019年的17个竞赛项目194个表演项目,从1953年的13个民族395名运动员到2019年的56个民族7009名运动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体育为名,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缘起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娱乐活动,也是民族文化、生存方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前行的绵长历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然地承担起了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介质和角色。达瓦孜(维吾尔语),一种流传于新疆的走钢丝杂技,在东汉张衡的《西京赋》中便曾经登场,“临回望之广场,呈角抵之妙戏……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张衡所记,为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召集各族艺人表演之事,此时,达瓦孜已为中原人所熟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拓展了人们的眼界,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历史上也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多个民族所共有,生动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理念,成为维系民族感情、增进民族认同的载体和符号。如今的运动会赛场上,一个个原本只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域的传统体育项目,因了这个平台而为更多人熟知和喜爱:民族式摔跤进入了职业俱乐部,赛马成为无数人的心之向往;陀螺、武术、毽球等是百姓广场上的常客;花炮、龙舟、板鞋竞速等南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在北方大地越来越流行,东北满族人民酷爱的珍珠球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生了根;列入运动会竞技项目的民族健身操规定动作,融合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头部运动、景颇族的甩银袍、藏族的手臂运动、蒙古族的硬肩、土家族的拍打动作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传统民族体育不再局于一隅,而是铸炼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传递着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奋斗


强调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政治属性,一丝儿也不会影响它作为一项综合性体育赛事的专业属性。奥林匹克运动有两句名言:“更快更高更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淡化金牌意识和锦标意识,不颁发金、银、铜牌,改设一、二、三等奖,反而让赛场上胜利的信心和赶超的勇气表现得越发耀眼。奋斗和超越,刻画了运动会的主轴,步步抬升了我们的目标刻度,更凸显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质。


《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运动会赛场内外,各民族同胞生动地诠释着这两句话。四川男子珍珠球队的俄木学已经参加了5届运动会,从队员变成了教练,实力不差却总差运气,这一次,拼搏多年仍不放弃的他终于看到自己的队员获得了一等奖;安徽女子陀螺项目的王菲只有15岁,训练艰苦,王菲的肠胃又不好,父母曾劝她放弃,她却咬牙坚持,暑假期间连续两个月每天都在学校的露天操场上练习,皮肤晒成了小麦色,赛场上的她成绩虽不突出,却渴望与强者切磋交流;还有9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武术项目运动员陈佳慧,82岁的陕西跳绳队员胡安民,以及同场献技的祖孙、父子、夫妻、姐弟……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积极进取、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充盈了古老的中原大地。


“我们追求的是心中的完美。”


“过去的付出很值得。”


“我们年轻,还有机会。”


“每天都想比前一天更好。”


赛后采访时朴实的话语,流露着“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鲜明时代气质,是运动员们对自己本届运动会的总结,也是我们对未来新征程的承诺和期许。


同样展现奋斗姿态的,还有运动会赛场内外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媒体人。组织者日以继夜的辛劳,换来赛事的有序进行;志愿者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代表团开心的庆祝;媒体人风里雨里的身影,换来文字图片视频的精彩和核心理念的传递。他们在参与中感受运动会的真谛,在奉献中收获真正的快乐。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奔跑,每一份劳累疲惫后依然展现的坚持,都在描绘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时代风貌。


价值


体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9年8月30日与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雷会谈时明确阐述过: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强国之举,强国是复兴之途。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体育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于助力全民健康。一个国家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国家安康。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新时代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伟大征程。


也许你从未到现场看过任何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但运动会上的项目却离你一点儿也不遥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肇始于各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并在其中积累与发展,这样的演进路径决定了其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轨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鲜明的强身健体功能。陀螺、武术、毽球,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但简单易学,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低,室内房前屋后都能练。这样的特点,让民族传统体育在推动全民健身中优势明显,成为号召各民族群众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纽带,为健康中国铸就牢固基石。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还在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方面有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反贫困斗争之一。2018年底,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仅余602万人,6年累计减少80.7%,世界银行用“史无前例的成就”来描述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的成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助力健康扶贫,助力文化产业与就业,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伴随各民族共创中华的进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陆续挖掘整理的近千个传统体育项目中,就有近700个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而运动会是一次集中展示的机会,让中国古老的体育文化绽放出了绚丽色彩。另一方面,运动会让各个民族体育项目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不但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传承和保护,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激发。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民族工作或者体育本身。中华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下情怀,中国希望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向全世界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宽厚。东方的体育文化和理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的发展模式,都在为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类体育赛事逐渐发展为展示呈现、传播推广民族文化的最佳平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掘了一大批新项目,探索普及与提高结合、群众性与专业化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的方式,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上普及、提高、规范、科学的道路;培育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产业。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传统体育表现出养生为主、竞技次之的特点,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基础,以重视自然之道、重视身心愉悦、重视人际和谐为特征,彰显着东方体育文化的色彩。这些中国式的经验和理念,在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和认同的过程中,日益呈现出迷人的光彩。

 

“北疆的雪,南国的花,一轮明月映照我们共有的家……”闭幕式上,《同心共筑中国梦》和着56个民族的缤纷舞步,倾诉着心里的话。


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有着嫣红姹紫,勃勃生机。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勇气和激情站在这里,憧憬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正像马克思引用过的那句名言所说: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责编  刘雅)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