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中原连草原 永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内蒙古代表团纪事
发布日期:2019-10-15

时空倒回7月中旬的内蒙古呼和塔拉草原。21匹骏马在起点绳后集结,因反复踱步而激起的扬尘,显示出它们早已按捺不住,想要一展身手。运动员俯身在“搭档”耳边轻语,做最后的“战略部署”。起点绳一放,马匹立即冲了出来,运动员立于马镫之上,高高挥舞马鞭,赛场欢腾一片,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8000米民族赛马开始了!


7.jpg

        民族赛马           新华社  沙达提/摄


比赛进行到第二圈,8号运动员、内蒙古代表团的双英和战驹“灰姑娘”的耐力优势逐渐显现,冲出小方队时,他不忘回头和云南代表团的白族运动员杨杰打招呼:“杨哥,一起上啊!”就是蒙古族兄弟的这样一句鼓励,令紧跟其后的杨杰振奋起来,“和兄弟们一起冲向终点,这感觉特别爽!”


这一南一北两兄弟的缘分,始于12年前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彼时,两人都还是十七八岁的青葱少年,意气风发,逐梦赛场。如今同为老将,彼此多了一些惺惺相惜,“能够在退役前和杨杰在我的家乡赛一场,太开心了!”这场相聚,在两兄弟心中的分量早已超过所获得的奖牌:蒙古族和白族都是爱马的民族,能够跨越山川结交到志趣相投的各族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一场56个民族共襄的体育盛会,连接起草原与中原。


7月12日至1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作为本届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分会场,迎来了9个代表队。“办好这项赛事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要契机,更是促进呼和浩特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增进交流、扩大影响力的极好机遇。”分赛场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副总指挥,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继平在总结马上项目比赛时表示。


7月15日,正值马上项目比赛后半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的消息传到赛马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弘扬蒙古马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总书记的话语令内蒙古代表团倍受鼓舞。


“内蒙古是全国唯一承办过两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自治区。我们应该强化优势,在马上训练、马上产业、马术发展上都做出示范,不断发展壮大内涵丰富的马背文化。”内蒙古代表团马上项目总领队范春阳表示,能在11个马上竞赛项目中拿到10个一等奖,圆满完成《马上技巧》《驼球》两个表演项目,充分彰显了内蒙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水平,以及“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马背生、马背养,手舞套马杆,烈马被驯养。”北疆草原各族群众热衷马上运动,民族赛马、马上拾哈达、马上射箭等项目的群众基础非常好。近年来,通过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举办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方式,内蒙古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体育系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联合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成为内蒙古培养民族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7月的草原欢聚是短暂的,2个月后,正值中原秋高气爽时节,内蒙古224名各族运动员赶赴郑州,投入到民族式摔跤、射弩等其他7个竞赛项目和《天地安代》等3个表演项目的赛事中。


“查干扎那”,这个在蒙古语里意为“白色大象”的名字,因为著名搏克手(即摔跤手)查干扎那而被蒙古族广泛采用,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强大有力量。


参加本届运动会民族式摔跤项目的内蒙古运动员名单中,就出现了3个查干扎那。有意思的是,这3名运动员的教练,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蒙古最负盛名的那位“搏克偶像”。


4.jpg

        内蒙古代表团民族式摔跤队合影          马建荃/摄


谈到3个徒弟,查干扎那开怀一笑:“孩子们都是老实的牧民,这次比赛发挥得不错,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传承了老一辈摔跤手的光辉与荣耀,正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一步步发扬光大。”


蒙古族有句谚语:“哭着哭着成人,摔着摔着成搏克手。”在草原长大的孩童会走路就会摔跤,这项运动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3个查干扎那除各自的搏克项目外,每个人都有兼项,他们要和25个代表团的选手一起完成民族式摔跤6个跤种的比拼——这是本届运动会历时最长的比赛项目之一,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在赛场上,外行人看热闹,只能凭借各具特色的比赛服来区分不同跤种。


性格最外向的查干扎那参加了90公斤级以上绊跤项目,每结束一场比赛,这个身高近一米九的大高个都会细心地将跤衣叠好,放进行李包中。等他换好帆布鞋,戴上棒球帽,就又回归到了率真的大男孩。


6.jpg

        查干扎那(右)在进行且里西比赛         马建荃/摄  


赛场上,查干扎那是沉默内敛的,以小组第一的“王者姿态”冲进了决赛。赛场下,他会熟稔地和各个团的运动员打招呼,由此也结交到了不少朋友。若是比赛的兴奋劲儿没过去,查干扎那还会经常拉着队员们继续“过招”。


“我参加的绊跤是回族、满族同胞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搏克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搏克手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技巧动作还是需要专门练习。”与全国优秀的摔跤手们同台竞技的机会难得,查干扎那一刻都不敢放松。


“能够通过民族式摔跤,让运动员和观众更加全面了解我国的摔跤文化,各民族运动员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共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就是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意义所在。”教练查干扎那十分鼓励运动员参与不同项目的比拼,“只要有兴趣都可以上去试一试”。最终,在民族式摔跤项目中,内蒙古代表团荣获12个一等奖,再次彰显非凡实力。


搏克与赛马、射箭并称蒙古族“男儿三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内蒙古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年夏天,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项目是每个那达慕的“标配”,最是让观众激情澎湃。


不只“男儿三艺”,自治区为蒙古象棋、驼球、秋千、跳板等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设立了单项协会,大部分旗县区成立了农牧民体育协会。有些项目已经走进内蒙古的各大校园,成为一些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全区14所盟市业余体育学校、49所旗县区业余体育学校大多数都开展了相关项目培训。多年来,各协会、业余体育学校等都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了大批民族体育项目专业人员。


草原孕育了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予了各族群众无限的发展活力。蒙古族的安代舞、达斡尔族的“波依阔”(即曲棍球)、鄂温克族的“抢枢”比赛……这些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出现在了本届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中。“每一个都很有看头!”自治区民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毛权向记者推介比赛看点时充满自信。本届运动会上,内蒙古代表团取得了奖牌总数和一等奖总数“双第一”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5.jpg

表演项目《抢枢》  陈鈺/摄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民族团结和群众体育的盛会,内蒙古从1953年第一届时就开始组团参赛,还连续举办了9届自治区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们真正把民族传统优秀体育项目发展成为了群众广泛参与的项目。”毛权介绍说,被誉为“蒙古族集体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经过改编已经成为内蒙古全民健身的一张亮丽名片;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曲棍球队运动员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这些都是内蒙古发展民族体育的重要成果。


跟随内蒙古代表团采访期间,记者被反复告知:“我们的那达慕一年比一年多,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赛事,是内蒙古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连续举办‘男儿三艺’大赛、摔跤大会、搏克争霸赛、马术节、旅游那达慕、冰雪那达慕、8·18赛马节、驼球赛、传统射箭比赛等活动,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进文化大区和体育强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代表团副团长,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李志友在9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以赛会友,以赛代练,不论是在幅员辽阔的北疆草原,还是在56个民族齐欢聚的中原大地,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的风采,都已精彩呈现!


(责编 王孺杰)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