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男子2×200米赛场,出现了感人的一幕:海南代表团跑第一棒的选手受伤倒地,陕西、贵州、福建代表团的一棒队员见状连忙将他背到医务室救治。据了解,比赛中受伤的队员是黎族,帮助他的3名队员分别是侗族、水族和苗族。这一行动,受到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们的点赞。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省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有79.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6%。
长期以来,福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2018年11月,福建举办了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共10个代表团的畲、回、满、蒙古、高山、维吾尔等21个民族7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6个竞赛项目和16个表演项目。
福建代表团开幕式入场 邹毅/摄
四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福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民族工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这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也为福建省组团参加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运动会,福建派出由畲、回、高山等15个民族组成的191人代表团,参加了蹴球、独竹漂、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等7大项46小项竞赛项目以及《抛陀螺》《畲家婚庆》《锯木头争上游》等3大类8个表演项目。
9月7日,本届运动会实地火炬传递在郑州市举行。福建代表团两名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当天的火炬传递,她们分别是第50棒的畲族火炬手钟舒娴和第52棒的高山族火炬手陈思琦。
福建代表团30秒驻停表演方队由50名畲、回、高山等各民族运动员组成,表演融合了福建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元素,以畲族婚礼和高山族劳动为场景,展示了新时代福建少数民族的风采。
民族武术是福建的优势项目。9月9日,民族武术项目比赛在郑州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福建代表团运动员庄吉获得女子传统四类拳项目一等奖、女子传统双器械项目二等奖,杜家宝获得武术套路男子传统其他类拳项目二等奖、传统双器械项目三等奖。
庄吉获得的一等奖,是福建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获得的首个一等奖。日进四枚奖牌,也是福建省民族武术队参加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武术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
9月10日下午,男女混合双蹴项目决赛在河南工业大学体育训练中心举行,福建代表团李圣辉和钟金雪夺得一等奖。这是福建省蹴球队继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男女混合双蹴金牌之后,时隔12年再次喜获丰收。
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于9月9日至14日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4个(含马上和骆驼表演项目数)节目参赛。
福建代表团带来的《打枪担》《抛陀螺》《山岭悦动竹音来》《畲家婚庆》等8个项目,艺术再现了畲、高山等民族的生活劳动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打枪担》由畲族妇女上山砍柴休息时,利用柴刀和挑柴的“枪担”敲打嬉戏的场景演变而来。表演者腰佩刀鞘,一手握柴刀,一手持枪担,以柴刀敲击枪担、刀鞘,以刀柄、枪担撞击地面,变换不同节奏且敲且舞,声音清脆悦耳、节奏分明,同时还吸收了畲族武术棍术中的拔、挑、架、劈等对打动作,融体育、武术、舞蹈为—体,极具特色。
台湾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喜欢在劳作、狩猎、节庆、祭祀等活动中载歌载舞,风格丰富多彩,节奏明快,粗犷淳朴。《山岭悦动竹音来》就表现了他们生活劳作的形态,体现了时空张力和生命律动感。
经过表演项目两轮紧张激烈的比赛,福建代表团最终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的表演项目《畲家婚庆》,还在颁奖晚会上进行了展示。
本届运动会,福建代表团135名运动员在民族武术、蹴球、陀螺、高脚竞速等7个竞技项目和3类表演项目比赛中共获得21个奖项,包括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11个三等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此外还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本届运动会,福建代表团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到了团结与比赛成绩双丰收。
(责编 牛志男)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