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黄河水,同是一家人。甘肃代表团的运动健儿带着对黄河的深厚感情来到郑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秋九月,他们把对祖国最炽烈的感情绽放在中原,绽放给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河——黄河,礼赞伟大祖国。
甘肃代表团入场 徐宏星/摄
他们从敦煌莫高窟走来,他们带着祁连雪水一般的澄澈,敦煌、飞天、祁连、甘南……这些极具标志性的物象,就这样随着甘肃代表团的入场,呈现在30秒的驻停表演中,敦煌飞天与裕固族少女相遇,共同起舞翩跹,呈现出陇原大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驻停表演领队李刚介绍,甘肃56个民族俱全,地域幅员辽阔、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上完美呈现甘肃民族艺术的融合之美,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刚说。2019年8月,正在积极备战本届运动会的甘肃代表团运动员们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调研后,十分振奋。大家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肃代表团在开幕式上的驻停表演 刘雅/摄
本届运动会上,甘肃代表团由汉、回、藏、东乡、保安、裕固、蒙古、哈萨克、土、满、维吾尔、土家、彝、苗、达斡尔、羌、朝鲜等17个民族组成,参加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押加、陀螺、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蹴球、射弩等8个大项55个小项的竞赛,还带来了《木尔格的力量》《采花时节》《鼓舞风雷》《保安腰刀》4个表演项目。黄河边的运动赛场上,无论是竞技比拼,还是表演联欢,各族运动员都是倾情投入,尽展民族大团结风采。
发源于青藏高原三江源的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最终在山东注入渤海,沿线穿过多个民族聚居区,滋养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各族同胞以黄河为纽带,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看着黄河水,想起总书记的话,油然而生共饮黄河水、团结一家亲的自豪。”9月12日,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在郑州黄河南岸的炎黄广场举行,裕固族武术运动员温兵和来自全国的一万多名各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虽然相隔千里,但这里的人让我觉得一见如故,我们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温兵邀请本次运动会结识的各族运动员到甘肃做客。
中华武术是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项目之一。郑州奥体中心民族武术男子对练比赛赛场,甘肃代表团派出的参赛选手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项目的“王牌军”。虽然是高手过招,但并非是刀光剑影,而是习武之人的切磋交流。甘肃代表团的项目是“双刀对双枪”,讲求你攻我防,你守我攻,攻守交替,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
现场裁判给出9.55分的全场最高分。韩晋、张瑞鹏和王超三人终于实现了赛前目标,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项目的“三冠王”。这也是甘肃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的首个一等奖。赛后,3名运动员表示,希望通过中华武术能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发扬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在甘肃代表团中,有身经百战的老队员,也有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的小队员。蒙古族女孩保欣是甘肃代表团表演项目的运动员,这次她在短短9天的时间中,要把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和藏族的民族文化一起展现在运动会的舞台上。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源自舟曲的舞蹈《采花时节》。舟曲是藏语“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县境而得名。有“陇上桃花源”“藏乡江南”之称。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舟曲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边多地”是甘南舟曲县博峪乡独有的舞蹈。每年端午“采花节”时,博峪乡藏族妇女上山采摘“达玛花”,插在头上、腰间,在林中或草地上跳“贡边多地”舞蹈。据甘肃代表团教练及编导刘爽介绍,采花时节,姑娘们会手拉手肩并肩围成首尾呼应的半圆,分两组对唱,边唱边随节奏一屈一仰手拉手挪动转圈,祝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平安。此次,他们把《采花时节》带到了郑州的舞台上,并获得表演项目一等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赞美的那样: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美好的生活场景,壮美的自然景观,就这样通过保欣和她的小伙伴们呈现给全国各族观众。
运动会期间,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马廷礼在看望并慰甘肃省参赛运动员表示: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对甘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次重要检验。甘肃代表团全体运动员要恪守体育道德,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友谊,取得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本届运动会上,甘肃代表团取得了近三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最好成绩,共获得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其中,民族武术男子对练、民族式摔跤且里西74公斤级、民族式摔跤女子博克和表演项目《采花时节》获得一等奖。
这些年来,甘肃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1985 年至今已先后在甘南、临夏、张掖、武威、兰州、嘉峪关、酒泉、庆阳、白银等地成功举办了9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上,甘肃各族健儿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 吴迪)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