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行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上 ——广东省粤北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掠影
发布日期:2015-11-10

YXX0326.jpg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2013年,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荣誉称号。

乳源的科学发展之路,彰显出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在支持和帮助省内民族地区加快科学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其他省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乳源是粤北民族地区的一个缩影。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地处广东北部山区的连南、连山、乳源三个自治县和蓝田等七个民族乡及38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均属欠发达地区。2003年以来,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力度资助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学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初冬时节,本刊记者行走在粤北,不时会听到各族基层干部群众兴奋地谈起历届省委、省政府关心扶持省内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佳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先后数次深入乳源、连南、连山三个自治县调研并慰问困难群众,体察民生,共谋良策,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努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足的问题。

为使广东省民族地区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和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差别化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粤北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


二广高速通车了

“对连山来说,今年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二广高速通车了。这是我县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连山自治县民宗局局长莫易坤这样对记者强调。二广高速公路今年底通车后,连山将与此前已通高速公路的乳源和连南两个自治县一起,全部迈入高速时代。

公路交通,犹如经济的血脉,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连为一体,为民族地区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通向富裕文明的大通道。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广东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安排项目,重点扶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民族自治地方国道、省道的建设和改造资金由省、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筹措,免除民族自治地方的配套资金等。目前,3个自治县通车里程已达4137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已全面实现硬底化。同时,7个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实现了行政村通公路、通电话、通邮、通电的目标,为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连山是一个土地比较肥沃的地方,种养条件很好,当地各族群众也非常勤劳,有了高速公路,将更好地促进农产品转换成商品,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莫易坤介绍说。多年来,连山县曾作为广东省3个民族自治县中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同时在整个清远市也是唯一没有高速路的县,不仅群众出入不方便,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路通,财通,连山县干部群众对此感触尤其深刻。

随着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至广州)规划的推出实施,连山人民再也坐不住了。在原来的规划当中,从经济社会效益及投资成本考虑,二广高速并不经过连山。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清远市委市政府很是重视,连山各族群众以及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等也多次呼吁,后经设计院专家的考察论证,二广高速终于途经连山。

地处粤北、位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壮、瑶两个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壮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3%,瑶族占20%。二广高速通车后,从连山到广州的车程将至少缩短一个小时,同时,湘桂两省区的高速路也会与二广高速对接,到广西、湖南乃至北上到北京等地都将变得很方便。从连山到广西鹤州也将只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去鹤州坐高铁更方便了。

覃春辉是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28岁,壮族。2006年,她和老公一起到云南大理经营松香、茶叶等生意。2010年,他们回到家乡连山开办了天恩原生态产业中心,利用当地产的一种特色野果提炼生产精油,外壳做养生枕,经济效益不错,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很多人没来过连山,不知道或不了解连山。路修好了,人们才愿意来连山,也就会认识连山、喜欢上连山。”覃春辉说,前些年由于种了东西卖不出去,赚不了钱,当地青壮年基本都出去打工,许多土地荒废。近几年,一些外出打工群众开始返乡,通过合作社或注册公司等形式开发经营当地特色农产品。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吸引他们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

连山太保镇欧家村的欧家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广东省规模最大、最原生态的梯田景观。今年,村里的一些农民做起了农家乐搞旅游,而且越做越红火。这在以前是难以经营下去的。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游客多到没地方住,车没地方停。二广高速开通后,当地群众相信会有更多游客到来,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

在山岭之间,一座座高速公路桥显得格外壮观。二广高速通车后,将联结起连南、乳源等整个粤北民族地区,进而融入到广东省整个发达交通网络以及全国交通体系当中。对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来说,走出大山将变得更加便利,发展的新机遇也已呈现在眼前。


逐渐做大作强的特色产业

提到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东阳光公司,让连南、连山等地的干部群众都很是羡慕。这家1998年从东莞转移来乳源时产值只有1.8亿元的公司,十多年后,产值已高达50多亿元,不仅贡献了相当多的税收,还解决了当地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东阳光公司的优势产业平台,乳源自治县顺势而为,积极引进了一批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的重点企业项目,致力于打造基于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这成为工业发展“乳源模式”的鲜明特征。

乳源的冠华食品有限公司是广东省米粉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生产的米粉不仅进入珠三角各大城市超市,而且还打入加拿大、新西兰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而依托于山地资源的宝华农业科技公司,已在乳源种植良种油茶面积3万多亩、良种油茶育苗基地250亩。这是一家以油茶产业为主体的生物科技企业,生产的“瑶姐”等品牌山茶油和“瑶妹”牌系列洗涤用品等畅销省内外。

根据粤北地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广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扶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农业和旅游业。通过举办山区经贸洽谈会、建设民族工业园区、优先审批项目、鼓励珠三角产业向3个自治县转移等方式,推动和促进自治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3个自治县招商引资项目近200个,落户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建成省、市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个。

6年前,谭永健将自己的有机稻米生产经营基地从江门市搬到了连山县,创办了壮瑶家乡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当时广东省民宗委的领导希望我的公司能够来连山发展,而且这里有种植稻米的传统。经过考察发现当地土壤、气候很适合种有机稻米,于是就过来了。”谭永健介绍说,连山以前种的都是普通大米,公司到来之后,免费给农户提供谷种、肥料等,并免费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户基本不用出成本,只要有田地、出劳力就行,风险由公司承担。目前,他的公司已经与当地2000多户群众签订合同,有机稻种植3000多亩、非有机稻种植7000多,农民每亩比以前可增收几百元。在连山,像这样经营有机稻米种植的企业还有五六家。

谭永健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公司上市计划誓师表。他说,公司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创品牌,但单一的有机稻米还难以更好地打开市场。为此,他从去年开始在当地种植蔬菜,承包农民菜地,按天给打工农民发工资。虽然蔬菜经营效益还没有显现,但他相信随着市场的培育以及当地交通状况的改善,从长久来看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连南的南岗千年瑶寨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南岗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记者在南岗看到,险要的山岗上,遍布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沿着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古寨从吊脚楼、竹水笕、火炉塘到粮仓、酒坊、豆腐坊、榨油坊等,都完整保存着瑶族古老的生活风貌,展现着瑶族这个古老民族千百年前的生存状态。南岗瑶寨的文化顾问介绍,这里每年游客有三四十万人,仅在今年国庆节当天就有一万多人。

目前,广东北部民族地区已打造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南岗千年瑶寨、大旭山瀑布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2013年3个自治县国内游客达40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28.1%。这也标志着自治县在特色资源型产业初具体系的同时,开始有序向生态文化方向转型升级。


YXX0436.jpg

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中国瑶族博物馆


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上任后到连南调研时,曾由衷地感叹:想不到广东还有民族文化保存如此好的地方。

多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民族地区已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为当地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广东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扩大民族文化知名度,增进与世界各民族的沟通了解。

在全国10个瑶族自治县中,广东省占了两个。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也是广东3个民族自治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瑶族占总人口的50.73%多。这里至今保存着淳厚的民族文化和古朴的民族风情,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也是民族文化耍歌堂和长鼓舞之乡。近年,连南实施“生态崛起,特色立县”战略,大力挖掘保护民族文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有耍歌堂、长鼓舞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和11位省级传承人。同时,全县正在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争取做大做强。

记者来到连南县县城三江镇时,在此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刚结束不久。本届以“欢乐瑶山、醉美连南”为主题的瑶族文化节,通过文艺晚会、长鼓舞比赛展演、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交流会、摄影作品展等为期一周的活动,展现瑶族文化魅力和连南特色经济潜力。文化节期间,由1023名瑶族长鼓舞爱好者在南岗千年瑶寨田间地头集体表演长鼓舞,被认定为“规模最大的瑶族长鼓舞展演活动”吉尼斯世界纪录。

坐落在连南县高寒山区自愿移民示范区内的中国瑶族博物馆,其外观以瑶族男子红头巾为主,配以吊脚楼、长鼓等文化元素,以红黑两色为主调,看上去雄壮、绚丽、典雅。正前门,是长鼓造型的《瑶族舞曲》音乐广场,整片区域营造出浓郁的瑶族文化氛围。馆内,展示着瑶族的服饰、刺绣以及生产习俗、民族文化、世界瑶族分布和连南山水风情等,向世人诠释了瑶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厚底蕴。这座2011年建成的中国瑶族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最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瑶族博物馆。今后,将以中国瑶族博物馆为中心,打造出一个4A级景区。

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风情园内的世界过山瑶博物馆,外观同样彰显民族特色、气势宏大。当地的必背镇是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乳源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博物馆于2013年12月建成,大厅内展示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盘王像。“盘王”为瑶族先祖,每年农历10月,瑶族都会举行祭祀盘王的拜王歌会。目前,馆藏文物以瑶族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刺绣、文化艺术、宗教法器、古迹等为主。博物馆的一侧附楼,民族文化传习所和民族歌舞团两个单位已经挂牌。听说,这些天歌舞团的演员随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到新西兰、斐济去表演了。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广东省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的校园传承。在三个自治县采访时,记者所到的6所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包括民族歌谣、刺绣、长鼓舞、传统体育项目等。连南民族小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95%的学生都是瑶族。校长盘金生介绍,这里的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刺绣和长鼓舞,并在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文艺会演等活动上展示、交流。同时,学校还经常参加国内外的交流展示活动,有些学生的刺绣、美术作品甚至在国外展示交流中被拍卖。这些做法,都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兴趣。


扶贫开发焕新颜

瑶族新村是连南县城郊的一个高寒山区移民新村。原来,这里曾是一座老水泥厂厂区,如今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林立。在瑶族新村入口处,一块大石上镌刻着高寒山区移民新村的由来。2007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素有“寒极”之称的粤北山区。当他看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田园风光背后老少边山穷的贫困现实时,感到震惊,没想到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还有如此贫穷的地方。自此,一场移民工程在粤北大地轰轰烈烈地掀起。

“移民工程开始时,很多人并不愿移民下山,现在则是争着抢着来。”瑶族新村办事处副主任房建文介绍说,新村第一期有112户入住,如今已建设了4期,来自全县7个镇的560户瑶族村民入住,人口3000余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瑶族新村的户型分为70平米至100平米共四档,搬迁移民只需自付5万元到8万元就可入住。同时,新村村委会提供就业、就读、金融、社会保障等后续管理服务。比如,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村委会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培训,让每位村民掌握一到两项技能。同时,与相关人事部门一起联系珠三角企业到此招工。据统计,2013年瑶族新村人均收入5800元,比原来在山区时平均增长两千多元。每户都建有信息卡,县相关部门一对一负责,及时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2010年,李玉搬进了瑶族移民新村。她原来生活在连南县涡水镇的一个最边远村寨,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我家现在住的是90平米的3居室,只花了7万元,而且是精装修。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如今,李玉在县城一家平价米店工作,丈夫则在老家那边开了一个家电维修店,为没有搬迁的群众做上门维修,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她的儿子在新村附近的民族幼儿园上学。记者采访时,一辆大巴车驶了进来,这是接送移民新村学生上下学的班车,每天早、中、晚都免费接送。

“一根竹杠当衣箱,两捆稻草铺张床,三块石头垒个灶,一年四季吃杂粮。”这是曾流传在连水村的一曲歌谣。以前,这里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08年开始,连水村与省民宗委深度“结亲”,省民族宗教委主任陈小山等领导多次带队前往该村调研,大力推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仅3年多时间,省民宗委就投入1000多万元,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如今,一座连水移民新村也已竣工。穿过移民新村寨门,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无论是瓦顶、翘檐,还是墙上的瑶族长鼓舞表演彩绘,都体现出浓郁的瑶族特色。村内建有一个文化广场,这里将建成集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瑶寨。村主任盘泽辉介绍,移民新村现已有60户入住。对没有搬下山的村民,政府每户提供一万元,进行危房及水电改造。

来到乳源县游溪镇的政研新村时,邓红芳一家正在其乐融融地准备着晚餐,这天有亲戚要到家里做客。她们家有栋两层小楼,共140平米,四房两厅。邓红芳的老家在距离新村40公里的老游溪镇中心洞村,那里是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村民脱贫致富困难重重。2009年,随着广东省实施扶贫“双到”政策,省政研室对口帮扶中心洞村。2012年底,全村73套新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如今,村里的人基本都搬下来住了,新村也被村民们命名为“政研新村”。邓红芳的母亲邓四妹今年76岁,是一名老党员,曾经是老游溪镇的妇女队长。说到如今的发展变化,邓四妹老人用瑶语激动地说:感谢党的政策好!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的“靶向疗法”,把粤北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省直、中直驻粤机关以及珠三角经济发达市对口帮扶民族地区,并把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纳入行政问责和行政效能监督的范围。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主、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置、“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和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程,从资金筹措、管理服务等方面为移民量身定制配套政策。

2013年,全省累计投入民族地区扶贫资金2.33亿元,对3个自治县的110个贫困村和村内人均纯收入3480元以下的11443户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2013年广东省民族地区减贫率为39%,减贫速度名列全国前列。


YXX0281.jpg


民族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在连山,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了!”连山县教育局的同志这样告诉记者。不仅在连山,记者在乳源、连南采访时同样看到,那里的学校都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特色,都彰显出广东省对民族地区教育高度重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从经费投入、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目前,乳源、连南、连山3个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以上,且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县”,龙门蓝田等5个民族乡还被评为全省教育强乡。同时,广东还采取单独划线、降低分数的办法,招录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高考生。

2012年1月,省长朱小丹到韶关接访,了解到全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学存在困难等情况后,随即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调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学难等问题。2013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大力度资助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大学的通知》,按每学生每学年1万元的标准,资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大学,受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和各族学生的热烈欢迎。

虽然全县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多元,但连山县自2011年开始争创省级教育强县以来,通过县财政、社会集资、向上级部门争取等方式,三年共投入教育资金1.5亿元。目前,全县不仅教育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也得到提高。

在连山民族小学校园内,安装着一排触屏电脑,这是学校打造校园信息网工程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输入自己名字,就可以查询学校的相关信息,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业或学习心得等。同时,全校各个班有网络多媒体,每个班主任都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些举措,保证了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朱国河告诉记者,省里出台给每个瑶族大学生一年1万元的政策后,对瑶族学生激励很大,今年学校大专录取率达到82.2%,实行两年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为保证高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全校有20%的学生可以获得助学金,学校还主动与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资助团体联系开展献爱心活动,使全校48%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资助。

近年来,乳源县通过高标准建设乳源高级中学、乳源第一小学、全省首家民族实验学校以及扩建一批乡村学校,并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出500万元,实施贫困少数民族学生住宿生活费补助等5个百万工程。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3.3亿元实施教育创强工程,城乡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2012年,成功创建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首个广东省教育强县。

记者在乳源民族实验学校了解到,这所曾经主要以乡镇少数民族学生为招生对象的学校,随着乡镇适龄儿童的减少,以及扶贫搬迁和城镇化进程,导致学校生源减少。为此,乳源民族实验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去年建成的乳源第一小学新校区,曾经是县城边缘的一片荒地,如今,漂亮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以及多媒体教室等已经建成,一所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学校拔地而起。


日益提升的幸福指数

在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粤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增强。

2013年,粤北三个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7亿元,同比增长12.6%;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8元,同比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66元,同比增长14.4%,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自治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基本形成城乡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农村人口新型合作医疗全面覆盖。

走进乳源,人们都会对这里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城乡面貌、产业发展还是道路交通、社区街道,都体现出科学发展的理念。近年来,乳源通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全县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百姓安康、生态优良的发展局面,曾先后4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去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乳源县中医院,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整座建筑富有瑶族民居特色。医院里,患者在温馨舒适的病房内接受治疗。为更好地服务各族同胞就医,该院特设了瑶医瑶药特色专科。瑶药室内,摆放着各种植物类药材及医疗器械,还有以瑶医瑶药疗法改编成的对仗歌牌匾,如瑶药歌、黄腾歌、目诊歌、头风歌、药对歌、三泡歌、火攻歌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医院在保护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多种医疗需求。

正如乳源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志敏所言,乳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了瑶族群众的幸福感。全县瑶区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县财政全额补助瑶族群众参加合作医疗。瑶族同胞在扶贫开发、民族教育、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干部培养等方面得到最多实惠,生活得到最大改善,瑶汉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连山、连南两县虽然县财政相对薄弱,但同样在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城乡面貌均有了很大变化,自身造血功能逐年增强,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也自然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正拟出台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广东决心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特色更加突出的科学发展道路,确保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刚走访了整个粤北民族地区的记者,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样,对此充满了信心。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