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让民族传统体育乘上全民化的东风——吉林代表团侧记
发布日期:2019-10-18

9月的郑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赛场——郑东新区龙湖水域,龙舟比赛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观众们纷纷站起来,齐声为各个代表队加油。“咚!咚!咚!……”鼓手稳坐船头,生龙活虎地击出富有节奏的鼓点,指挥桡手们整齐划一地摆动臂膀,激发每个运动员最强大的斗志。桡手们把桨斜斜地嵌入水中,又快速地腾起一片水波,转瞬间推动龙舟划过水面向前冲锋。运动员早已汗如雨下,肌肉酸痛蔓延全身,却没有人停下。前方的目标清晰而明确,冲过终点就是胜利!


为了纪念先贤、祭神祈福或驱邪避灾,南方众多居于江河湖畔的少数民族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如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白族和高山族等。如今,民族文化跨地域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龙舟文化也在白山松水之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北华大学龙舟队为主力的吉林龙舟队,依靠科学的训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团结拼搏的精神,近年来在全国性龙舟大赛上屡创佳绩,令众多南方龙舟传统强队刮目相看。


本届运动会上,吉林省派出42人规模的龙舟队,队员选自北华大学体育学院,由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朝鲜族、满族、哈萨克族10个民族的学生组成。所有队员均为零基础,从今年1月开始进行高强度集训,绝大多数人放弃了回家过年。训练间隙,不同民族的队员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有时,队员们之间互相教大家用民族语言喊“加油”和“一二三”等口号,为艰苦的训练增添了不少活力和乐趣。艰苦的训练,让队员们换来更好的体能和对战术的熟练运用。队员们为自己能代表吉林省出战本届运动会感到自豪,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他们来说这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所以没有人想中途放弃。即便有退缩的,和我聊聊天、谈谈心,马上又精神抖擞地回去训练了。”龙舟队教练成冰笑着说。


经过近9个月的训练,龙舟队的各民族队员早已亲如兄弟,不分你我,且与教练打成一片。本届运动会,吉林代表团共派出286人,参与秋千、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押加、珍珠球、龙舟、民族健身操、陀螺、板鞋竞速9个竞赛项目和4个表演项目。


当龙舟比赛在郑州市龙湖水域如火如荼上演时,位于13公里外的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本届运动会的“空中飞人”项目——秋千比赛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来自吉林代表团的运动员太恩善,自如地驾驭着长长的绳索,摆动矫健的身姿,一次次飞向蓝天。观众们屏住呼吸,无数双眼睛跟随运动员一同加速,绷紧的绳索与人合一,划出一道半径为10米的超大半圆,冲向另一端离地最远的高度。一次、两次、三次,触铃声不断响起,观众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秋千作为全民体育活动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秋千被纳入正式比赛项目。吉林是秋千项目的传统强队,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屡次摘金夺银。然而,近年来随着秋千运动在南方各省普遍推广,各省间的实力逐渐趋于平衡,难分伯仲。“在本届运动会上,我遇到了很多来自南方省份的秋千选手,他们的实力都很强,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太恩善对记者说。


11.jpg

        吉林代表团综合类表演项目《欢乐的朝鲜族跳板》       付锐/摄


秋千的绳索为运动员左右护航,而希日木特有的腿绳,则是选手们左右发力的重要支点。希日木,又称朝鲜式摔跤,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自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就被确立为民族式摔跤竞赛项目之一。本届运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希日木选手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有些选手还接受过专业的国际式摔跤和柔道训练,因此,通过借鉴和比较,他们对希日木这一民族式摔跤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各族选手来到郑州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共叙友谊。“本届运动会,我们派出了多名十五六岁的年轻选手参赛,让他们在全国性大赛中得到历练,亲身体验和感受其他民族高水平希日木选手的实力和风采。这就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吉林队摔跤教练李雪峰说道。


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茁壮发展的不只是秋千,还有同样历史悠久的跳板运动。延边大学体育学院金英民教授指导的表演项目《欢乐的朝鲜族跳板》,由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组队表演。这支队伍曾多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和全国性表演。2018年央视春晚的长春分会场,12名队员带来了欢乐的朝鲜族跳板表演,为阖家团圆的各族观众送去了“同心逐梦”的节日祝福。“参加表演项目,是一场向各民族展示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同时也是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机会。各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交相辉映。”金英民如是说。


12.jpg

        吉林代表团民族大联欢展演          刘书亭/摄


本届运动会上,吉林代表团表现出色,是该省多年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如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吉林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由2006年的3个基地发展到现在的66个,覆盖全省各个地区,涵盖了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体育、饮食、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民俗展示等多方面内容。2016年至2019年,吉林省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共对全省66个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给予资金支持1630万元。这些基地在繁荣发展吉林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责编 金向德)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