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新中国“第一宫”我们的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宫建宫60周年记略
发布日期:2020-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热情洋溢的节日喜庆氛围之中。位于北京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广场上,一座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花坛格外引人注目:绽放的鲜花簇拥着丰收的果实,一颗颗硕大的红石榴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有着“共和国第一宫”美誉的民族文化宫,便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象征。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专门为少数民族建造的宫殿,是一座全国人民共建的宫殿;这是一座“民族典籍之宫”,堪称“民族知识宝库”;这里历来被誉为“民族之家”,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窗口,是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阵地。


六十年春风化雨,六十年砥砺奋进。从1959年到2019年,走过一甲子岁月的民族文化宫,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为民族工作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的职责使命,积极发挥好窗口、平台、阵地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文化宫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阵地意识,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窗口、阵地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5.jpg

                2019年9月,民族文化宫、驻宫武警部队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联合举行升国旗仪式,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第一宫”: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象征


塔身高耸,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东西翼楼环抱两侧,墙面嵌白色釉砖;正门用彩色晶体玻璃和鎏金串枝莲花装点而成,隔扇上嵌着“团结”“进步”四个大字……民族文化宫整座建筑造型别致大气、宏伟壮观,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这座新中国“第一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并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民族文化宫的建设,来源于毛主席的一个提议。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掀开崭新篇章。1950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来到首都北京参观访问,要给少数民族建一个宫,不但可以作为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还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同胞活动的中心。1951年10月,中央民委(国家民委)向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请示修建民族文化宫,政务院批复同意,拟建在东单广场。后因抗美援朝和国家整体经济形势,此项建筑计划未能提上日程。直到1958年4月15日,民族文化宫才得以在西单破土动工兴建。民族文化宫的建设过程,一直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民族文化宫设计方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周总理亲自审定设计方案。


高速度、高标准、高艺术性是建设民族文化宫始终坚持的原则。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这样的标准显然不是一个设计者、一个施工单位能够完成的。民族文化宫,全国人民一起建。从建筑装修材料的定做、研制到一砖一瓦,从室内装饰、雕塑布置组装到每一套家具、餐具、吊灯乃至沙发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搭配,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凝结了集体的力量和全国各地的支援。


与此同时,另一场全国性的援建也在紧锣密鼓开展。195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搜集民族文化宫所需展品和图书的通知》。1959年4月,国务院国庆工程办公室又为民族文化宫文娱馆下发了征集民族乐器、体育用品和资料的通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支持民族文化宫建设的新高潮。故宫博物院将历代达赖和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的礼品划拨给民族文化宫,凉山地区彝族上层人士敬献的皮铠甲、蒙古族群众敬献的银茶碗、傣族群众敬献的象牙和贝叶经等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同胞送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礼物转由民族文化宫收藏。


民族文化宫最初由博物馆、图书馆、文娱馆三大部分构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唯一以举办各类民族特色活动为主的重要场所和机构。1959年10月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对外开放时,已征集图书20多万册,征集速度创造了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的奇迹。国内外罕见的宋代梵文《贝叶经》、元代补雕《金藏》、元刻蒙文《大藏经》以及举世无双的明清各朝用朱砂、金银粉合写的《大藏经》《四部医典》等珍贵民族典籍珍藏于此,各种地方志、史志、民族史志、年谱、传记等古籍文献也相当丰富。1981年,经国家民委批准,民族文化宫成立民族画院。1989年,经文化部批准同意将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更名为中国民族图书馆。目前,民族文化宫是我国收藏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文献和少数民族美术作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专业机构。


“中华自古多弟兄,屹立崔嵬民族宫。团结一心期进步,经营不日庆成功。传奇丰富多文采,创业辛勤冀大同。碧瓦银墙风格美,长安街上万灯红。”民族文化宫即将落成之际,郭沫若先生为民族文化宫的题词,给这一传奇般的建设作了最好的注解。


1959年国庆节,民族文化宫作为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展现出了迷人的风采。10月6日,“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览”在民族文化宫开幕。展览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变化、发展和民族工作成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检查展览筹备情况,多位外国政要及驻华使节参观展览。整个展览规模宏大,展期长达7年,其影响和作用巨大。


同样载入史册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访华,都在民族文化宫设立新闻发布中心并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些活动的举办充分显示了民族文化宫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在国家外交活动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文化宫历来被誉为“民族之家”。这里举办的歌舞、演出等各项活动及餐饮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韵味和民族风情。民族庆典、国内外音乐歌舞演出,接待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少数民族参观团以及外国来宾等活动接连不断。


60年来,民族文化宫全方位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和鼓舞了各族人民。


传承创新: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上世纪80年代后,民族文化宫通过引入“商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反哺文化建设,维系单位正常运营,成功举办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展演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民族文化宫面临走商业化发展之路还是走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之路的艰难抉择,一度进入瓶颈期。


2009年,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巨大成功。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民族文化宫这样一个阵地十分重要,应把它建设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窗口,成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基地,对内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教育,对外回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民族宗教问题对我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重要阵地。这一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民族文化宫被正式确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机。民族文化宫紧抓机遇,围绕新公益性职能定位,努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对场馆进行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修。这次大修以满足展览展示、文献收藏、读者服务、文物陈列、文艺演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接待等功能需求为重点,并对民族文化宫的整体格局进行了适当调整。


2013年1月,修缮一新的民族文化宫以时代特征凸显、民族特色突出、文化服务功能完备的崭新面貌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新时代“民族之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号角。民族文化宫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文化立宫、创新强宫”的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投身到建设新时代“民族之家”之中。


创新推出“民族文化大讲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在国家民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直属机关党委和民族文化宫共同在民族文化宫创办了“民族文化大讲堂”,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权威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2016年,民族文化大讲堂被列入中央国家机关改革开放大讲堂系列,并被评选为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截至目前,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49期,来聆听讲座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家民委机关和委属文化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及其他听众共约5000余人次,成为国家民委系统乃至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之一。


精心打造两个基本陈列。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宫主动担当、积极谋划,成功打造了“各族人民心向党——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和“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两个基本陈列展,结束了建宫多年没有基本陈列的历史,实现了几届党委和各族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目前,以两个基本陈列为依托,民族文化宫成为中组部边疆民族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干部培训长期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发挥了展览的社会功能,受到广泛好评,参观团体和社会观众数量逐年攀升。


成功举办系列特色展览。近年来,民族文化宫先后举办了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等红色专题展,以及“2013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主题展览”“新中国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档案展览”“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民族自治州成就展”“美丽中国·和谐家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系列展”等一批重大主题展览。这些展览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面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关注、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服务党的民族工作大局、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


8.jpg

        2015年,“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不断深化文化交流。发挥宫藏文化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成功举办“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和“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进校园等活动。着力发挥民族图书馆专委会和民族博物馆专委会平台作用,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图书、文博事业发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新途径。积极参与跨境文化交流,先后赴联合国、哥伦比亚以及台湾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举办“‘可持续发展 文明与爱’绘画艺术展”“霓裳之汇——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展”“文化记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重大文化交流项目,向世界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取得了喜人成果。


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着力推出“每周一宝”精品展活动,不断提升民族文物古籍研究水平。民族文化宫立足于馆藏文物精品,深挖藏品文化内涵,打造了16个系列138款文创产品。其中,“金伞”“民小美”“札萨克虎勇士”“民族之家”等4个系列产品成功入围“2019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文博创意设计比赛”决赛。加强文物古籍的征集、保护、研究、利用工作,与国家民委古籍办共同编制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保护的国家级标准,对于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推动实施“中华民族一家亲”大型美术作品创作工程,以中国绘画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新时代风貌。


使命担当:踏上同心共筑中国梦新征程


润物当如春时雨,新时代里再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文化宫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坚决打好创新牌、优势牌、特色牌、改革牌,积极引导各族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发展。2019年,民族文化宫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是民族文化宫建宫60周年之际收到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生日厚礼。


6.jpg

        2019年11月5日,民族文化宫在主楼前举行庆祝民族文化宫建成60周年活动


7.jpg

        2019年11月,民族文化宫举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成就展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内部管理,夯实事业发展基础。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挖掘潜力,才能进步发展,才能提供建功立业、干事创业的管理和组织保障。完善业务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和管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制定《民族文化宫目标管理责任制方案》,实现目标管理全覆盖。根据创新发展需要,着手研究制定民族文化宫三至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共识。以内控体系建设为抓手,研究制定《中共民族文化宫委员会贯彻<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实施细则》《民族文化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民族文化宫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办法》《民族文化宫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守初心担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新时代民族文化宫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古籍文化展”,通过200余件珍贵史料、100余件实物,集中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和各族人民心向党的感人故事,见证了党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初心使命。短短8天时间,接待观众上万人次。全方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可喜成果,先后被评为“2015-2017年度首都文明单位”“第三届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北京市节水型单位”“西城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等。通过全体民族文化宫人的共同努力,健康向上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形成。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60年来,一代代民族文化宫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窗口、平台、阵地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时代,新征程,新一代民族文化宫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