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融合发展 ——访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
发布日期:2016-02-22

3.jpg


       浦东开发开放25年以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这离不开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目前,浦东民族多样,文化多元,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少数民族成份多、数量大、增长快,流动频繁,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9.9万人,较2010年增长79%,其中外来人口7.1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2%。浦东新区始终认真贯彻“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坚持“三个不动摇”工作理念,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历了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全面考验,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问题的重大事件。


       记者:孙区长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浦东新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是全市各区中最多的,新区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清真工作联席会议以及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协调小组等3个专门议事机构,把民族工作列入新区各单位考核内容,建立并完善了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的民族工作新机制。区民宗委成立了全市首家来沪少数民族联络组,建立与民族地区驻沪机构定期沟通制度和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定期联系制度。那么,浦东新区的城市民族工作通过这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摸索出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孙继伟:浦东虽然不是民族地区,但是民族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针对浦东民族成份多、人口数量大、人员流动快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做实工作举措,形成了一整套民族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加强重点工作的研究规划、难点问题的统筹协调。建立了领导机制,区级、街镇先后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协同机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多部门、多单位协同联动;形成了协调机制,在少数民族聚居点建立了专门的服务管理协调机制;完善了协作机制,加强与新疆、四川、青海等来沪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政府驻沪办事机构的常态化、长效化联系、协作机制。

       突出打造嵌入式社区环境,浦东新区建立了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的民族工作社会化运作新模式。以社区为载体,夯实基层,围绕“管理网格化、服务网格化、引导社会化、活动品牌化”目标,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为抓手,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的形成;以社团为纽带,畅通渠道,发挥浦东民族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区36个街镇和自贸试验区金桥管理局建立民族联分会,制定了指导意见,加大新社会阶层和企业的民族工作;以社工为骨干,率先试点,探索专业化、社会化、项目化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少数民族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民族社工队伍正逐步成为民族政策宣传员、民族纠纷调解员和民族感情促进员。

       浦东新区注重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构建维权保障网,坚决纠正和杜绝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努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上海、融入浦东;构建法律援助网,开通维吾尔语法律咨询热线、开设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窗口、组建200人的律师服务团专门提供法律服务;构建清真食品供应网,促使清真产品在品牌、品质和品位上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构建劳动就业网,把少数民族群众纳入浦东新区职业培训和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做到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构建帮困救助网,建立多级少数民族帮困基金。五年来,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困资金超过300万元,受助对象达5000多人次。


1.jpg


       记者:近年来,浦东新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对口援藏、援疆以及帮扶云南贫困地区的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请问,在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中,浦东新区有着怎样的思路和好做法?具体成效如何?

       孙继伟:浦东新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成立了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领导小组,牢牢把握“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方针,编制规划纲要,制定帮扶计划,落实责任主体和资金援助,注重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增强对口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96年以来,持续支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市和广南县,实施各类扶贫和经济发展项目118个,援助资金5650万元,培训各类人员4216人次。2010年6月以来,对口援建新疆喀什莎车县,援建项目185个,投入资金30.45亿元;培训当地干部1042人次,教育、医疗、管理等各类培训2785人次,接受挂职锻炼69人次,培训医务人员60人次、教师220人次。2011年12月以来,与云南西双版纳双向合作,接受16名处级干部挂职学习和210名干部短期轮训,派出2批教育专家上门培训1000余名教师。组织4批卫生专家代为培养医生和管理干部74名。还对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江孜县开展对口支援,2011年至2013年援助经费达到263.5万元,培训干部和各类人员170人次。

       同时,充分发挥浦东要素市场集聚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大型国有企业及民营资本到西部地区投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记者:这些年来,浦东新区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正在成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想必您对此感触十分深切,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体会。

       孙继伟:浦东新区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创建,高度重视典型的总结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年来,浦东新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高尚品质,他们积极进取、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他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融合发展的感人事迹,让我深有感触。

       浦东新区36个街镇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部被评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特别是花木街道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两度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7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2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花木街道围绕构建嵌入式社区,创新开展民族宣传工作“八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楼道、进广场、进公园、进车站、进清真饮食店),5年来,举办大型民族法制和民族团结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举办法规培训28次,民族知识讲座32场;以促进社区民族共荣为重点,大力开展双向服务,开设少数民族维权窗口。筹措少数民族发展基金100万元。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4000余人次;成立来沪少数民族联络组和来沪少数民族经营者联谊会;制定完善《花木街道来沪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对来沪少数民族提供承诺服务;每年组织包括来沪少数民族参加的“花木人游花木”5年累计达6000余人次,将感情融入到管理服务之中。

       生活在浦东的少数民族群众如哈丽莲、郑国芳等,积极参与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热情为辖区少数民族同胞服务,被誉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雪莲花”。她们担任街道民族联分会会长期间,走遍每个小区、来沪少数民族集居点和清真网点,化解近百起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哈丽莲2009年荣获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1年获第二届感动浦东好人入围提名。号称浦东开发“十八勇士”之一的杨小明(回族),25年来一直奋斗在浦东经济发展和园区建设的第一线。他担任过陆家嘴集团的总经理,既是陆家嘴金融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前滩、临港、御桥、东岸等新兴区域开发的野战军。他的一句话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什么是浦东精神?浦东精神就是“想做事”的精神,不仅想做事而且要做成事。杨小明就是浦东精神的典型代表,就是为浦东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少数民族功臣。

       在浦东的南汇中学、川沙中学,现有21个新疆内地高中班近800名学生。近年来,浦东新区调动各方资源,高度重视新疆班学生的成长,提出了“学习好、生活好、成长好”的理念,建立了有关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新疆班的同学们倾注了一片爱心。为此,浦东新区教育局放宽教师编制,在两所学校探索建立了“融合式”教学方法;浦东人民医院和浦东医院专设新疆学生就医绿色通道;新区民宗委定期对清真餐厅进行巡查、社区居民与他们接力结对等等,让学生们到上海也有家的感觉。2014年,刚入校的南汇中学新疆班预科(1)班学生莫吾兰·莫明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道:“请不要担心我,我在上海学习和生活得很好。来到上海南汇中学,我从刚开始的不安到坦然,从客人到主人,现在学校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这里的领导、老师都很关心我们,我们在老师们的真心呵护与关爱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有清真餐厅里的师傅们给我们做可口的新疆饭菜,让我们吃出了家乡的味道!”

       此外,浦东的知名企业中芯国际在西部地区援建了50多所希望小学,高东镇连续8年发动辖区内企业帮困结对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华美达医院免费为先天性鼻梁缺陷的贵州侗族青年美容,社区居民许红卫身患癌症仍然坚持10余年资助两位云南哈尼族孩子从小学直至大学……这些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jpg


       记者: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主城区,面对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背景,浦东新区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孙继伟: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创造浦东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亮点,不断探索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方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顺应趋势地做好民族工作。

       其次,要坚持法治引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一步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制环境。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法治意识,继续对公安、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和案例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宣传月活动,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知法、守法,以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次,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根据民族工作所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结合浦东的发展实际和民族工作现状,各街镇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民族工作队伍,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落实专项工作经费;进一步探索民族工作属地化管理新机制,形成少数民族服务管理重点在基层、重点在来沪少数民族的工作新常态;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育机制等。

       最后,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民计。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理如就读、就医、就餐、就业等少数民族群众的合理诉求。要重视感情投入,以心换心,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在浦东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