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奋力开创吉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0-0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邃,高屋建瓴,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举旗定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次表彰大会上,吉林省有21个集体和25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其中,17名受表彰代表进京接受表彰,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吉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是56个民族俱全的和睦大家庭。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吉林,首站都到了民族地区,给全省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关怀。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时代内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后,省民委及时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大会精神。随后在全省民委系统下发通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在省民族干部学校、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分别组织了5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巡回报告会。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总书记提出的五项任务,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全省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基础


筹备召开第七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评选表彰150个模范集体和个人,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坚定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信心决心。同时,出台了《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办法》,为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张吉林好人颁奖典礼_副本.jpg

首届“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专场发布会颁奖典礼


抓好“两个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重点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集中开展督查,确保“两个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召开表彰大会为契机,编辑出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并依托国家民委“一报两刊”和省内各大主流媒体,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第三届“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发布活动,指导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好本级“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发布活动,在全社会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族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互交感情、互学文化、互帮关爱、互传技术、互建和谐、互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六互”活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扎根于青少年心中。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省各族人民共同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光荣历史。采取“抓两头带社会、抓九月带全年、抓典型带全员”的方式,增强创建工作实际成效。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市民大讲堂、快乐大舞台、“宪法边疆行”等平台,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典型人物事迹等,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启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延边陈列馆”项目。延边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唯一获得民族团结进步“五连冠”的模范自治州,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面旗帜,在新时代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筹建“民族团结进步·延边陈列馆”,对于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优良传统、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维护边疆稳定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也将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围绕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以深入实施《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林省“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为引领,推动政策落实,引导更多政策资金项目投放民族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向边境一线、贫困乡村和扶贫开发项目倾斜。同时,启动《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1-2025)规划》编制,带动相关部门将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


第四张军民团结一家亲 共同打打糕_副本.jpg

驻地官兵在吉林延边州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与群众共同打年糕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落实《吉林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民族边境地区脱贫攻坚暨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通过经验交流、典型带动等方式,促进民族边境地区的脱贫攻坚。同时,扎实做好扶贫包保工作,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圆满收官。


抓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实施特色村镇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加大特色村镇工作力度,启动第二批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命名挂牌工作,着力推进特色村镇廊带建设,重点打造100个民族特色村镇,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亮点、旅游看点和经济增长点。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启动我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筹备工作,确定参演单位和剧目,组织开展剧目创排和打磨。


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建设。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培训,命名一批新的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指导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开展创编、展演、训练、培训等活动,组织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参加全国性的民族文化体育学习交流活动和相关赛事。


启动第八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组织对承办地白山市场馆建设和筹备情况进行调研,同时举办两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单项邀请赛,促进竞技水平提升。


切实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做好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工作,召开东北三省朝鲜语文协作联席会议和全省蒙古语文工作会议,推进朝鲜语新词术语规范工作,制定朝鲜文信息技术标准,推动语言资源建设、语料加工、校对软件开发等工作,持续推进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为推动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从业结构、嵌入式文化教育结构、嵌入式社区环境,为各民族同胞“聚聚聊聊、说说唱唱、来来往往”创造条件,我们将在社区探索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少数民族服务站,创新开展“民族团结邻居节”“好邻居天天见”“各个民族一家亲”等特色活动,持续营造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鼓励各族群众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定居安居、联合创业。加强对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的指导和检查,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和加强对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工作,完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联系工作机制,做好全省少数民族社团组织的联系和指导工作,做好我省选派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和团拜会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让农村社区留守人员得到更好的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


第三张T302列车春节联欢_副本.jpg

长春开往乌鲁木齐的T302次列车员工与长春希望高中新疆内高班学生一起举办列车春节联欢晚会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适时制定或修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推动延边州制定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不断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作者为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编  刘娴)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