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点赞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0-06-09

教育是西藏发展与稳定的基础和动力。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广大农牧民孩子享受到均衡义务教育。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拉萨市提出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设想,并得到北京市的全力支持。


北京市在教育援藏工作中弘扬首善精神,用好用足用活教育资源优势,探索规划、建设、教学、管理均由北京主导的“组团式”援教新模式,充分发挥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积极性,整合北京、拉萨两地教育资源,重视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推动两地管理团队的高度融合,促进拉萨教育改革发展,带动教育质量提升,使广大农牧民孩子广泛受益,在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摄影-柴济东1_副本.jpg

北京市援建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柴济东/摄


创新“五好”教学模式


抓好规划。充分学习借鉴北京的办学经验,按照“首善标准、民族特色、全国一流”的原则,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立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发展路径、办学模式、学校特色。经过一年的援教实践,制定了“探索实践精细化管理,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发展策略;明确了“民主办学、师生共进、关注人生、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打造绿色、人文、智慧、阳光、书香“五彩校园”,从而实现“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的栋梁之材”的育人目标。


建好学校。根据拉萨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合理调整办学布局的决策部署,北京市援助2.5亿元资金,在拉萨教育城内新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学校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实用性、长期性、特色化,体现北京教育与拉萨教育交流交融的理念,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既融入了现代教育赋予学校的建设要求、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又融入了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适应培养新西藏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整所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全面挖掘学校立体空间,教学、办公、生活、体育、文化等设施一体化建设,各族师生共生共融、共同发展。


选好教师。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满足拉萨市关于选派优秀援藏教师的需求,严格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标准。对照需求,认真反复研究,确定选派科目和人数,拟定从人大附中、实验学校、北京四中等选派管理团队;把好政治关、业务关和身体关。按照援藏教师必须为中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中级以上职称、教龄10年以上、能够适应高原工作的要求,选派四批200多名优秀老师到拉萨援藏;加强培训,安排反分裂斗争和历史文化、高原保健、拉萨教育发展等专题讲座,使援藏教师到拉萨能够尽快熟悉情况、转变角色、投入工作。


建好机制。北京市认真总结援教经验,探索建立有利于造血功能提升、着眼于教育全局发展的援教长效机制。建立援藏教师选派机制。以拉萨需求为基础、北京师资资源为依托,通过相互协商,选派优秀教师到拉萨开展援教工作;建立援藏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教师援藏优惠待遇执行办法》,全面落实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子女升学、路费报销、医疗费用、生活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援藏教师作用发挥机制。通过传帮带、参与教科研、师资培训等形式,发挥援藏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援藏教师管理机制。严格出藏请销假、定期体检、述职考核等制度,保障援藏教师身体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安全。


用好资源。坚持用好援藏教师、本地教师两个资源,积极发挥硬件建设、信息化教学、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建立了教学科研、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援藏教师带来了现代教育的最前沿知识、带来了首都教育的先进经验,他们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理念,采取公开课、教科研、报告会等形式,无私地倾囊相授、交流互通,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更是以高度的热情欢迎接纳北京援藏同行,业务上虚心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政治上充分信任,为援藏教师了解拉萨教育、融入当地环境、熟悉学生情况提供帮助,在相互学习、共同工作、互助互爱中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谱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崭新篇章。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强大的教学资源和援藏教师的力量,在区域教育中通过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方式主动发挥作用,联合其他学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进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组织300余名教师进京培训,邀请北京教科院的专家对拉萨市6所高中教师进行了培训。


“组团式”教学模式成效卓著


“组团式”援教模式,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拉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得以顺利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提倡追求不增加学生负担、不损害学生个性发展的绿色教学成绩,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经过北京教师管理团队、援藏教师骨干与当地教师的共同努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各项指标创造历史最高记录,从普通中学跃升为自治区重点中学。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摄影-柴济东_副本.jpg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做广播体操       柴济东/摄


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在管理团队的带领之下,在全校干部教师的支持下,学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学校文化基调,改进学校管理机制,奠定学校课程基础,校风校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为了拉萨乃至西藏地区最美校园。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争创六好学校(民族团结最好、文明礼貌最好、校园环境最好、宿舍规范最好、校内无烟最好、爱护公物最好)的倡议,学生身心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校特色不断彰显。学校的蓬勃发展在当地各族人民当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为突破,强化民族艺术特色和民族体育特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校课程特色,例如依靠北京外研社的力量强化英语教学特色。


北京援教经验的启示


思想认识要到位。北京市、拉萨市各级领导与部门高度重视教师援藏工作。两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程到学校调研,亲自协调选派优秀援藏教师事宜,齐心协力把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办成全区一流学校。拉萨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制定实施《拉萨市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把教育事业摆到兴市之基、强市之本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政策保障要到位。北京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专门出台文件,制定援藏教师的专业职称、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和子女探亲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优秀教师赴藏工作。市领导专程到学校看望慰问援藏老师,为老师们送去问候与温暖。拉萨市委、市政府修建星级宾馆式援藏教师公寓,免费提供供氧、供暖、宽带网络,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使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融入融合要到位。援藏队伍真情融入。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校长们干在前头、敢于担当,援藏老师兢兢业业的备课、上课,一言一行都践行着“真心真情做好援藏工作”的要求,受到本地教师的赞誉和同学们的爱戴;两地教育方法有机融合。北京实验中学坚持让北京和拉萨教育经验做法互补相融,大胆采取“北京理念+拉萨特色”模式。比如学校采取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促进的教学理念、汉语教学与藏语交流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援藏教师和本地班主任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等做法,在实践上实现了两地教育优势互补;校园文化的交流交融。在援藏教师情感融入、教学和管理方法契合的基础上,学校设计出体现内地文化与西藏文化交融特色的“五彩校园”文化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中。


首善引领要到位。北京市着力充分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按照首善标准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学科”,促进首都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拉萨本土化进程;“带队伍”,提升本地教师自我发展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带全面”,把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打造成科研、教学、管理的示范基地,帮助带动拉萨乃至全区的学校,让“首善标准”永远留在拉萨、造福拉萨。


(责编 牛志男)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