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藏区盛开攀枝花——四川攀枝花市对口帮扶木里藏族自治县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0-06-09

发源自青藏高原的雅砻江日夜奔流,在横断山脉南端滋养着一片古老、神秘的土地——“香巴拉”(藏语,意为极乐园)木里。清澈的雅砻江水继续一路南行,终于和金沙江交汇于中国钒钛之都、阳光康养胜地——攀枝花。尔后,浩浩荡荡,奔向远方……自然的纽带,联系起了攀枝花和木里两地。而攀枝花对木里11年的对口帮扶援助更使它们血脉相连、亲如一家。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生活着汉、藏、彝、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这里山河秀美、风光旖旎、森林茂密,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然而,由于区位和历史原因,当地丰富的优质资源没有有效地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木里长期属于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自2010年开始,攀枝花市以项目资金为帮扶引擎,以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全力助推木里藏区脱贫攻坚。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多名市领导担任副组长,32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和5个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援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组、资金组等7个工作组,分门别类开展工作。


11年来,攀枝花对木里的帮扶付出了真情实意、真金白银。“2010年以来,木里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取得,与攀枝花的无私援助是分不开的。”木里县长伍松说,“攀枝花先后投入2.52亿元资金,推进交通、教育、医疗、产业、民生保障等领域128个项目落地木里,极大地改善了木里的发展条件,为木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全景1_副本.jpg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全景


夯实基础  改善民生


为彻底改善木里贫困村群众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从2012年开始,攀枝花市实施对口帮扶木里县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工程,开展“新农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项目,累计投入4000万元,改造农户住房1850户。


今年45岁的沈长寿家在木里县列瓦乡列瓦村,以前一家六口一直住在几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受益于“幸福美丽新村”项目,2017年,沈长寿对房屋进行了彻底改造。如今,新居庭院宽敞,小花园温馨别致,屋内整洁明亮,厨房设施完备,还配备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走在列瓦村,一条通村水泥路联通了包括沈长寿家在内的所有农户新家。这条全长5.49公里的“连心路”,总投资300多万元,其中攀枝花援助180万元,于2017年完成硬化改造,彻底解决了全村3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


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地处高山峡谷中的木里变得四通八达,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据统计,攀枝花累计对口帮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94万元,一条条公路在崇山峻岭间不断延伸,引领着木里人民走上了脱贫奔康的致富路、幸福路。


2012年,木里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全县仅有的一座自来水厂在灾害中严重受损,全城供水一度陷入困难。攀枝花市立即投入援建资金600万元,组织应急抢险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了水厂。


此后,攀枝花市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木里县城市供水改扩建及管网改造建设项目。在木里县新建第二供水厂的过程中,攀枝花市还给予了200万元资金支持,以及技术上的指导。眼下,两个水厂的供水量完全解决了县城及周边4万人用水难的问题。


授人以渔  “造血”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口帮扶中,攀枝花市注重增强木里当地的自我脱贫能力,推动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郭朝红家住木里县项脚乡,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四口人,两个孩子都是在校学生。2017年在攀枝花帮扶资金的支助下,他试种了2亩羊肚菌,一年下来仅此一项产业的收入就近2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2019年,尝到了产业致富“甜头”的郭朝红把羊肚菌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


项脚乡党委书记游昊介绍到:“2019年攀枝花的援建资金,全部用于35亩羊肚菌前期标准化的种植。而通过这35亩羊肚菌的带动,村民们迅速行动,扩大到了全乡600亩种植规模。2019年收成也比较好,每亩收了五六十公斤羊肚菌的干品,我们村民户均收入达到了每亩8000元以上。”


要真正使村民脱贫致富,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十分关键。根据木里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攀枝花市共投入资金3458万元,全力帮扶木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其中,培育羊肚菌近2250亩、黑木耳段木28万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余亩、农家果园140个、大棚及高标准露地蔬菜种植基地100多亩,年产值达3244万元。同时,还建成一批养殖场,资助农户引进大量种猪种羊,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培育养殖大户,让产业能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更多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它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攀枝花市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大力扶持木里发展旅游产业,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蒙古族青年王小强是木里县项脚乡村民。2018年,他在自家住宅的基础上扩建了一个900多平方米的藏寨农家乐,设施齐备、环境优美,能一次性接待60名游客。开业第一年,纯收入就超过了6万元。“那时候资金非常紧张,攀枝花市有关部门提供了5万元,帮我建设农家乐。现在这个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们都非常感谢攀枝花!”王小强高兴地说。


像王小强家一样由攀枝花市出资帮扶的藏寨农家乐,在木里县一共有21家。同时,攀枝花市还不断加强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游客中心和自驾游营地,优化了木里县的旅游环境,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攀枝花市大力实施就业帮扶,定期为木里县提供就业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依托易地搬迁、藏区新居、通村道路改造等工程,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在全县32个摘帽贫困村开发乡村保洁、保安、护林、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289个,优先安排贫困户中的就业困难家庭就业。与中国农业银行木里县支行开展合作,设立返乡创业贷款基金专户,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返乡创业贷款。


此外,攀枝花市还依托人才优势,为木里县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培训培养干部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先后有超过1万人次参加了教育、医疗、旅游、农牧、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专业培训;组织木里县干部人才到攀枝花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跟岗学习。这些经过专业培训培养成长起来的干部人才,开拓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习了新技能,为木里县的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发展后劲。


教育为本   斩断穷根


明亮宽敞的教室、整洁干净的宿舍、一应俱全的教学设备……这是由攀枝花市援建的木里中学高中部校园的景象,这样一所中学即使放在大城市里也毫不逊色。


攀枝花市在对木里县的教育帮扶中,先后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不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成了县中学高中部、城关第二小学教学楼和乡镇小学教师周转房等项目。


切断穷根,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至今,攀枝花市已累计选派55名教师到木里县中学、县民族中学等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攀枝花市的援助给我们木里的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为全县教育水平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谈到教育扶贫工作,木里县中学校长黄河激动地说,“2010年我们学校本科上线人数只有6人,升学率在凉山全州17个市县中排名倒数,只有不到3%的升学率。而到2019年,我们学校的升学率达到20%,在州里排到了前7名。”


除了教师人才支持外,攀枝花市还组织了全市36所学校与木里县36所中小学建立结对关系,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教育帮扶。同时,将攀枝花市教学改革成果在木里推广,指导木里推进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选课走班改革等中高考改革工作。


自2009年四川省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以来,木里县累计已有1827名学生毕业于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和市经贸旅游学校。这些来自木里藏区的孩子在攀枝花市学到了一技之长,提升了个人素质,为实现家庭就业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参与“9+3”计划的毕业生,有的考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位,有的应征入伍,而更多毕业生则由学校推荐实现了稳定就业,人数达1238名。


医疗帮扶   保障健康


为解决缺医少药、因病致贫的难题,攀枝花市先后选派医疗人才100余名,赴木里县进行对口帮扶工作,新开设重症医学科、康复理疗科、心功能室等科室5个,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新增开颅手术、无痛胃肠镜等医疗服务5项,填补了木里县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


攀枝花每年还从全市三甲医院抽调专家赴木里县开展巡回医疗,5400余人次藏区群众接受了免费健康体检。同时,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开展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手术指导等,让木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是直接托管木里县人民医院,着力打造半紧密型医联体,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等4家大型医疗机构分别与木里县医疗机构签订联盟协议。“攀木协同、县乡一体”医疗体系的构建,把攀枝花的医疗管理模式向木里县延伸,提升了木里县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完善了木里县医疗服务网络。


在11年的医疗帮扶中,攀枝花市累计为木里县卫生健康系统援助资金2000多万元,木里县各级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藏区各族群众的基本健康得到保障。


援藏报国   情谊长存


经过11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攀枝花市对口帮扶木里县的工作正向着纵深方面发展。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域结对帮扶,构建起了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多位一体的帮扶格局,机关、乡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及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已经成为把协作帮扶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有效方式、长效机制。


“对口协作帮扶以来,攀枝花的同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讲政治,给木里各族干部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是攀枝花对口援建木里藏区的第11年,我们感谢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感谢123万攀枝花同胞们对木里的无私帮助、无私奉献!”木里县长伍松感慨地说。


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党员宣誓仪式_副本.jpg

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党员宣誓仪式


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全体成员_副本.jpg

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全体成员


身患癌症,治疗后仍坚持援藏驻村的攀枝花干部张翊(左二)在走访村民_副本.jpg

带病坚持援藏驻村的攀枝花干部张翊(左二)在走访村民


“攀凉兄弟情,攀木一家亲。”11年来,攀枝花市先后选派了5批次296名援藏干部人才奔赴木里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他们中有连续3批次、援藏6年的余中玉老师;有带着女儿援藏的驻村队员刘贵刚;有夫妻同心,携手援藏的张小勇、冉琴夫妇;有身患癌症,手术后又毅然返回工作岗位的干部张翊;有援藏期间家人重病,仍然坚守在援藏一线的干部刘军……他们就像一朵朵火红的攀枝花,绚丽绽放在木里藏区的山山水水,映红了藏乡人民脱贫奔康的幸福笑脸。

 

悠悠雅江水,殷殷援藏情。“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今年2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木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如今,百万攀枝花英雄儿女正和木里14万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全力打好木里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创造着现实版的“香巴拉”。


(责编  龙慧蕊)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