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肩负新使命 展现新风貌——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掠影
发布日期:2020-06-0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指由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以各民族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是构成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与时代同步,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取得辉煌的成就,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无不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密切相关:石鲁的《古长城外》、董希文的《春到西藏》、程十发的《欢乐的泼水节》、于月川的《翻身农奴的女儿》、吴冠中的《扎什伦布寺》、黄胄的《丰乐图》、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黄永玉的《阿诗玛》、朱乃正的《春华秋实》、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刘秉江和周菱的《创造·收获·欢乐》、靳尚宜的《塔吉克新娘》、哈孜·艾买提的《木卡姆》、李伯安的《走进巴颜喀拉山》……这些反映新中国各族群众精神风貌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成为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典范。


16、回信(中国画)200×150cm 孙震生2009年_副本.jpg

《回信》(中国画)      孙震生/作


在每五年举办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中,不乏获金奖的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比如:韩书力的《邦锦美朵》、王华祥的《贵州人》、韦尔申的《吉祥蒙古》、赵培智的《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孙震生的《回信》、许海刚的《亮宝节上的人们》、颉元芳的《远方》等,都是有着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之作,也是全国美展留给人们的难忘的视觉记忆符号。


70多年来,国家对民族美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持续加大,民族美术教育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国家民委所属的6所民族院校,都开设有美术教育相关的院系专业;各民族地区综合院校美术院系专业以及艺术学院的民族美术教育覆盖面广,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育、创作、研究体系。为培养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创作人才,促进民族题材作品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自2012年起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携手,已联合举办了八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级研修班。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推动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举办“雪域高原”“灵感高原”“阳光新疆”“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等系列大型美术作品专题展。这些展览系统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发展的基本状况、丰硕成果,形象地勾勒出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现代视觉画卷。


吉祥祖国 李善阳  油画_副本.jpg

《吉祥祖国》  (油画)     李善阳/作


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成立。艺委会旨在推动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提高各民族美术家的创作水平,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展示各族人民生活变化及精神风貌,丰富当代美术创作;加强民族美术的推广与交流,增进各民族美术家的团结与合作,把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美术推向世界。艺委会成立以来,已举办了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等重要展览。


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20多年来坚守办会初心,为推动民族美术创作和发现培养少数民族美术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已举办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民族百花奖”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2014年,国家民族画院挂牌成立。国家民族画院隶属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致力于开展民族美术创作、研究、收藏陈列、教学、展览、交流等活动。



当前,我国进入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族地区和各族人民的生活必将进入里程碑式的繁荣发展阶段。作为美术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这是时代赋予美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具有70多年来创作积累形成的丰厚资源优势和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优势。我国民族地区壮丽的自然风景,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原汁原味的文化艺术,纯真地道的民风民情,赋予创作者无穷的营养和激情,是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道出了美术创作创新发展的真谛。美术创作离不开时代的特征,缺乏时代气息,就无法体现创作的意义与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让自己和作品融入时代,反映时代最强音,展现时代风采。


随着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在当代中国美术中的地位突显,从事相关创作的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全国各地的美术展览中民族题材作品的数量大幅度增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作模式和表现方式或是临摹照片或是走马观花式的“采风”,或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猎奇”,这些现象尤其要引起注意。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的方法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扎根各族人民是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根本途径。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内在灵魂;生活,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最直观呈现的是创作者对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生活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让观者感受到作品所表现的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就美术创作而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在生活的沃土中,又在画家的情感里,是画家思想情感与客观对象的完美统一。


春到彝寨 邓枫 中国画_副本.jpg

《春到彝寨》  (中国画 )           邓枫/作  


中国画历来重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等,都道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张璪这里所说的“造化”是指大自然,而大自然,不仅只是山水景物,自然也包含着人的生活各方面;强调“外师造化”,以自然为师,就是强调要以生活为师。清代画家恽寿平在《南田画跋》里也说过:“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这同样道出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两个方面以情沟通的核心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注入新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描摹与翻版;从生活到艺术,其中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激发画家创作热情与艺术灵感的催化剂。美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发掘生活的本质,去体现时代的精神。


从事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视角自然要更多地关注民族地区和各族同胞的生活,尤其要突出把握各民族的共性和一致性。当代艺术大师黄胄对新疆一往情深,有深沉真挚的“新疆情结”,新疆生活的图画是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他先后7次到新疆采风写生,最长一次待了8个月。“远离生活,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作品肯定失去光彩。”这便是他对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感悟。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宏大的时代主题,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真实写照,也是推进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原动力。通过创作的艺术取向坚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用艺术作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艺术创作中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把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作的方向和目标。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要以中华文化的风格和基因,尽情抒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现实,创作出具有新风貌、新意境,传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象,反映中华民族审美追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当前,美术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拓展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要把创作的构思立意,自觉置于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语境中。讴歌新时代,用自己熟悉的艺术手段表现诸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东归、锡伯族戍边等历史题材,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齐心抗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现实题材,以饱满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无疑是每个美术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作者为国家民族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本文美术作品图片分别为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作品、获奖提名作品、进京作品     责编  刘雅)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