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为了更好的日子——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侧记
发布日期:2020-06-08

两次回信、一次会见,独龙江乡一直记挂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2018年年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19年春天,总书记给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乡亲们回信,勉励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发了怒江州55万各族儿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干劲。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倒计时”阶段,受疫情影响,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巨大。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通过视频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全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6.24%降到10.09%,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誓将千百年来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彻底挖掉,在全面小康路上绝不掉队。”从“实现突破性进展”迈向“取得决定性进展”,怒江州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群众走进新家_副本1.jpg

2019年10月3日,云南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群众乔迀新居       李寿华/摄


怒江大峡谷里的两场硬仗


高山、峡谷、大河、陡坡,人地矛盾尤为突出……这是怒江州特殊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州脱贫攻坚战的“头号战役”,完成10余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我觉得政策还是要讲透、讲到位才是对老百姓负责任。”怒江州福贡县背包工作队队员波玉花的嗓子喊哑了,但她坚持给贫困群众做工作。福贡县阿打村是深度贫困村,生存条件恶劣,全村1488人已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村里的恰玛付老人怕搬出世代生活的大山会不适应,起初不同意搬迁。“背包队员”给老人一遍遍讲政策、算经济账,直到老人打消了顾虑。


今年初春以来,在怒江峡谷深处、山间村舍、塘边地头,一支支身着迷彩、肩背背包的工作队昼夜穿行其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背包工作队”。2月20日,怒江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重点难点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派出1705名驻村工作队员组建15支“背包工作队”进村入组,开展“背包上山、牵手进城”行动,以召开支部会议、群众大会、火塘会、入户动员等方式,全力组织动员剩余1.46万贫困群众尽快入住,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


随着“背包工作队”进村入户,全州掀起新一轮易地搬迁宣传动员热潮。工作队员都是有驻村工作经历、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精兵强将,大家发挥所长,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称杆乡“清零”、马吉乡“清零”、色德村“清零”……易地搬迁一线捷报频传。截至今年一季度,怒江新增分房领钥匙搬迁群众1307户5696人。目前,工作队员仍然足行峡谷,为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继续奔波于村组和农家院落间。


“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动员贫困群众向中心城市、乡镇集市、旅游特色村搬迁。通过扶贫车间、发展服务业、外出务工、培育产业等形式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州委书记纳云德说。“十三五”期间,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快速高效推进,所有安置点建设完工,全州共规划建设75个集中安置点,搬迁1021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859人,同步搬迁6255人。


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搬进小区、住进楼房,传统的火塘、圈舍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让脱贫群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新的社区生活,这正是易地搬迁点社区和驻点工作队近期的重点工作。


“今天家里打扫了吗?洗手了没有?疫情当前,一定要做好家庭个人卫生,勤打扫、勤洗手。”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安社区,戴着口罩的社区党总支委员李润东正在挨家挨户监督检查内务卫生,讲解卫生健康知识。


围绕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求,怒江州制定印发了开展疫情防控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的紧急通知,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由社区党员、驻点工作队员、楼栋长组成卫生消毒组,带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防疫工作。与此同时,在全州持续开展以“整治环境,清洁家园,阻击疫情,决战脱贫”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利用疫情期间搬迁群众集中居家的契机,通过开展防疫知识、卫生健康宣传和组织环境卫生整治,让防疫工作成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引导群众健康生活的“大课堂”。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疫情报告制度和挂牌督战制度,对1000人以上的安置点,派驻干部现场蹲守。充分利用“怒江易地扶贫搬迁”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向75个安置点驻点工作队员、管委会、社区干部发布疫情防控政策和信息,使用小广场大喇叭、流动广播、“党旗+摩托车+音响”的方式流动播放疫情防控音频。各安置点设立了检查室,派出驻点队员、卫生员、保安员、志愿者,每天对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组织动员辖区搬迁群众开展“大清扫 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对居住环境、饮水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全力开展疫情防控。


从忧居到安居、从山谷到社区、从贫穷落后到现代文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同步推进,相辅相成。挪穷窝、斩穷根,老百姓的精气神也变了样。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复苏,部分按下“暂停键” 的搬迁工作目前已经有序恢复,怒江州通过分级分类开启“搬家模式”,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各方努力下,全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


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早上7点,家住六库镇丙舍坝桃源居安置点的克义华走出家门,步行到安置点二期项目工地干活。“每天工资230元,上个月赚了5700多元。平时还能照顾奶奶和父母。”他高兴地说。2018年底,克义华一家搬到安置点,分到80平方米的安置新房,他还在二期安置项目找到了建筑钢筋工的工作。像克义华这样,拥有了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的易地搬迁居民不在少数。


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知子罗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家_副本.jpg


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石鼓甸永祥社区_副本1.jpg


领到钥匙的搬迁户与亲人分享喜悦  李寿华_副本.jpg

云南怒江州10万余群众陆续搬入易地扶贫安置点新居       李寿华/摄


让搬迁群众搬出来后有活干、有收入、能致富,是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巩固搬迁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关键。怒江州发挥党支部组织引领作用,采取“党组织+”模式,着力在开展技能培训、组建扶贫车间上下功夫,为贫困群众就业务工牵线搭桥。


云南怒江务工人员乘坐滇粤劳务协作返岗专列前往广东珠海务工_副本.jpg

3月8日,云南怒江州务工人员乘坐滇粤劳务协作返岗专列前往广东珠海务     来源:新华网


4月,因疫情停工停产的兰坪县永安社区兰坪百川民族文化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传来久违的机器声,30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这样的扶贫车间在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点有33个,涉及棒球生产、民族服装加工等。采取“党组织+扶贫车间+搬迁户”等模式,搬迁点党支部组织动员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在扶贫车间培训务工,9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


怒江州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开展培训_副本.jpg

云南怒江州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开展培训     李寿华/摄


此外,全州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聘用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增加家门口就业渠道,选聘的3万余个生态护林员实现户均稳定收入9600元。同时,全州启动实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党支部领办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16个,入社贫困户652户1341人。


把“培训一人、脱贫一家”作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州职教中心、党群活动场所作用,结合扶贫车间建设、劳务输出企业用工需求和搬迁群众意愿,厨师烹饪、挖掘机操作等实用技能在全州持续开展,搬迁群众走入学堂学技能、走出学堂上岗位,技能学到手的同时工资也拿到了手。目前,全州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31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8万人次,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和劳动力转移,3592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基本完成后,工作重点要放在后续帮扶上。要加强技能培训,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发展设施农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进一步拓宽搬迁户就业渠道,真正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为了衔接好搬迁村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目前,怒江州结合安置点空间布局和实际需求,配套建设幼儿园21所、小学8个、卫生室27所、村史馆19所、文化活动场所58个、公共卫生厕所70所以及污水处理、垃圾清运设施设备72个,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和文化活动等多层次需要。同时,着力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3月8日,613名怒江州泸水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滇粤劳务协作返岗专列“怒江·泸水号”G3856次列车由大理直奔珠海。“妈妈,您放心,我们已坐上‘专车’,明晚就到达珠海,开始新一年的打拼。”贡山县村民李军在路上给家人发送信息。随着省内外企业复工复产的加快,怒江州结合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实际,积极与珠海市协调对接,组织开展返岗就业专项行动。围绕“战疫情、稳就业、助脱贫、促发展”目标,云南省对怒江州泸水市、兰坪县等7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蹲点督战,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力度,采取“点对点”“门对门”服务,保障成规模、成批次的返岗务工人员安全有序复工。


外出务工是“淘金”,怒江大峡谷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州干部职工和搬迁群众上山造林,在一片片“伤疤地”上种下孕育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至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峡谷,一条百里长的草果长廊成为“生态怒江”一道亮丽风景线。108万亩草果、200万亩核桃、30万亩漆树,在扮靓怒江峡谷的同时,支撑起两岸群众真正能够靠山吃山,不种地也能脱贫致富。金果银果不如普拉底的草果。种植草果美了峡谷,富了百姓,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状况基本消失了。


大山阻隔了怒江,也造就了怒江。雄奇的景观、独特的民俗等吸引着众多游客。2019年,仅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就接待游客77.1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12.74亿元。眼下,贡山县7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同步推进。


种树兴果,盘活旅游。各族群众开车跑运输、做生意、外出务工、旅游接待,发展绿色产业、特色种植养殖业、林下经济、中药材,增收来源逐渐多样化。“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从高山小寨到河谷新家,从扶贫车间到田间地头,大家充满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在全州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上,纳云德强调,还将继续扎实推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落地见效,有力有序和“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百日总攻”啃下最后贫困“硬骨头”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深度贫困歼灭战两场战役的关键时刻,云南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按时打赢、全面交账,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要聚焦目标标准,强化攻坚措施,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面解决住房安全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控辍保学、饮水安全问题,坚决打赢深度贫困‘百日歼灭战’。”州委书记纳云德在2月14日怒江州召开的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对全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从2月20日到5月30日,历时100天时间在全州范围内迅速打响怒江深度贫困“百日歼灭战”。全体干部下沉一线集中攻坚,紧紧围绕80个贫困村、1.13万户4.43万名贫困人口,着重打好贫困村退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农村危房、控辍保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短板弱项等“七个歼灭战”,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达到退出标准。


一族一策、一族一帮,高位推动、凝聚合力,云南持续推动“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目前,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正在通过“输入式”和“开发式”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确保怒族和傈僳族如期实现整族脱贫,并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和质量,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截至2019年底,怒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20639人减少至2439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9.08%下降至2019年的7.39%;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325776人减少至39038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0.7%下降至2019年的5.7%。怒族和傈僳族未脱贫人口主要聚居在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等深度贫困县境内;从脱贫情况来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下一步攻坚重点主要是强化巩固提升,提高脱贫质量。以“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为抓手,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实现短板弱项问题整改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并强化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和致贫风险,确保脱贫质量。


怒江州贫困群众采集草果发展绿色香料产业_副本.jpg

云南怒江州贫困群众发展草果绿色香料产业     李寿华/摄


为保障怒族和傈僳族脱贫,怒江州将在已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37亿元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强化企业集团帮扶和东西扶贫协作帮扶力度。注重产业发展、就业扶贫、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措施,着力在能力上扶智,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对外交流、增加收入,带动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路径和抓手。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怒江州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随着百日总攻行动全面推进,怒江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落实责任不松劲,必将彻底赢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责编  刘雅)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