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全媒融合讲好中国民族故事
发布日期:2020-07-17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各路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涌现出一大批异彩纷呈的报道。作为我国民族新闻宣传的“国家队”“主阵地”,国家民委所属的3家媒体《中国民族》《民族画报》《中国民族报》在这一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报道同获“国家民委2019年度民族题材优秀专题专栏”奖。我们注意到,3家媒体不约而同以“56个民族”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各个民族个体的小故事,来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以说,这是一次“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全媒融合讲好中国民族故事”的成功实践。


民族团结杂志社联合人民视频推出“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融媒体作品,通过56个民族的群众在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聚居区地标性地点与国旗的合影照片、微视频,真实生动地体现了56个民族与祖国母亲血肉相连、骨肉相亲、水乳交融的神圣情感,展现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展示各族群众在新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族画报社推出“来自56个民族的心灵诉说”全媒体特别报道,记者分赴全国各地采访56个民族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通过“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家好,小家才能好”“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三大板块,刊网微视频联动讲述56个民族同胞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讲述团结祥和,讲述国家兴旺,讲述美好向往,以此表达各民族同胞祝福祖国,以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中国民族报社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特别推出“70年·在祖国的怀抱里——56个民族,56个儿女,56个故事,56个祝福”大型报道,以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再现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表达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个大主题,单从时间跨度上就是整整70年。如何展现出“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如果在传统媒体传播时代,重大主题宣传一般会采取宏大叙事模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着手,每个领域梳理、剖析一遍,以达到百密而无一疏。对权威性的综合性媒体而言,这样的报道的确不可或缺,但进入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新闻传播日益呈现出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式的宣传报道已成为各大媒体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共识。历史议题是宏大的,而历史又是由人物构成的,普通的人物构成了宏大的历史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6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56个民族都是新中国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都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民委所属3家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报道目光锁定在了“56个民族”的个体,通过个体的故事和记忆,构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华民族最真实的集体记忆。通过他们的亲身讲述,“身边人讲身边事”,生动展现出70年来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形成“集群”效应,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舆论氛围。


近年来,传媒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作品,多是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的报道方式,视频类作品尤其突出。如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献礼之作——《我在故宫修文物》,以故宫文物为主题,以日常视角切入故宫文物修复工作,通过讲述文物修复专家与文物之间的生动故事来拉近观众与故宫的距离。平实的镜头,朴素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以及故事化的手法表达,激发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揭示主流价值观,从而展示文化与历史的宏大主题。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中,除了《中国民族》与《民族画报》的主题报道外,还有不少也是通过小切口入手呈现大主题的报道方式,如《中国工人》的“我们为什么爱祖国(1949-2019):70位中国工人的家国记忆”,《农村工作通讯》的“70年小厕所大变迁——农村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中国美术》的“70年连环画里的共和国”等等。


民族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民族类新闻媒体,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有着其他类型的新闻媒体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同一个世界”,民族类新闻媒体要努力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凸显出来,体现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最大程度彰显其意义,讲好中国民族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当下,要实现这样的“新闻理想”,寻找到独到的切入视角,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不失为一种值得努力探索的方向。


寻找新闻宣传最佳切入点,属于选题策划环节,也是新闻宣传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民族新闻宣传实践中,要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的原则策划选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把做实体现在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九个方面将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高度概括为“九个坚持”,涵盖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九个坚持”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落实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九个坚持”,也是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做好选题策划的根本源泉和指针。


二是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跳出”民族宣传民族。民族新闻宣传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宣传,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民族新闻就只是宣传报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他还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新时代民族新闻宣传选题的策划,要胸中有大局、肩上有使命,放眼中华大地各行各业,聚焦56个民族的人民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鼓与呼。


三是要研究和运用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规律,不断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全媒体时代,只有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方式,才能满足越来越多样的受众需求,应对越来越多元的思想观念,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要强化“内容为王”理念,优质的内容依然是媒体提高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的基础;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使优秀的内容与有效的方式相结合。要利用媒体融合平台,针对受众的偏好,将同一内容做成不同形式进行推送,做到“一鱼多吃”,使主流声音占领更多舆论阵地。


(本文作者为民族画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责编 刘娴)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