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去岁硕果累累 今朝再立新功——2019-2020年北京市扶贫支援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20-08-27

产业花开遍地春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豌豆女王”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


商都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1400多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豌豆生长,且当地农户有着种植豌豆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缺少产品深加工等,当地农户经常面临广种薄收的窘境,对豌豆种植前景并不看好。


终于,这样的境况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迎来了转机。2018年7月,北京市平谷区政府提出引导产业落地帮扶商都。借着京蒙协作的东风,“豌豆女王”张涛决定带着她的企业——北京荣涛食品有限公司进驻商都。


13.jpg

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图为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018年 12 月,内蒙古荣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为平谷区第一家落地商都的实体工业企业。“在商都县投资建厂是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结合商都县优质资源、结合贫困户增收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张涛说。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发挥在豌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通过建立基地、组建合作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2019年,张涛在商都县试点推广豌豆种植面积 1000 亩,种植户每亩收益约 500 元。按照平谷区及北京荣涛食品有限公司的计划,今后3-5年内,将带动商都将豌豆种植规模发展到 10 万亩,帮助 3000 户豌豆种植户增收。


这仅仅是北京市支援内蒙古发展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北京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坚持挖掘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仅2019年,北京市就对内蒙古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8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推介会、共建产业园区等系列举措,帮受援地引进107家企业,带动贫困人口2.06万人;与受援地共同建设乌兰察布京蒙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1个产业园区,推动214家企业落户,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支持141个扶贫车间建设,吸纳5670人就业。


14.jpg

北京市对口支援青海玉树开展的健康扶贫


同样,在北京市对其他受援地的扶贫支援工作中,产业帮扶亦是重中之重。2019年,北京市共与扶贫支援地区共建产业园区76个,引导347家企业赴扶贫支援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实际投资208.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0万余人。


消费花开满目新


去年4月24日,“2019 脱贫攻坚公益直播盛典——直播消费精准扶贫北京光彩行活动启动晚会”在京举办。来自新疆和田、西藏当雄、青海杂多等地的市县领导共同登上直播舞台,与知名网红主播一起,通过镜头向网民推荐家乡的优质特产。此次直播活动在3个多小时内吸引超过 160 万网友观看,实现产品销售超 300万元。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工商联、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北京市光彩公益基金会携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共同发起,是北京市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又一项创举。


在消费扶贫领域,北京市通过扶贫支援工作进行了诸多探索:引导超市发、京客隆等 100 余家商超设置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提供了在京的展示、销售窗口;推出“直播消费扶贫”模式,变明星、网红的精准流量为终端消费,促进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通过订单方式实行固定价收购,探索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凯达模式”;开发“我在张北有亩地”藜麦认养模式,建立了客户端和种植端的双向对接……


凭借一项项创新举措,2019年北京市采购销售河北农副产品118.4451亿元,带动6.831万贫困人口增收。然而,这仅是北京市消费扶贫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块拼图。北京市消费扶贫工作推动以来,市内各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帮助结对帮扶地区销售农特产品,率先建立了“1+16+3+N”的消费扶贫模式(即搭建1个展示展销体验推介平台,建设16个区消费扶贫分中心,线下、线上、社会动员3种营销主体模式,引入N个市场资源要素品牌对接)。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主体运作、社会广泛参与、援受双方协同的机制,率先建成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发布《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发行第一张消费扶贫爱心银行卡,设立16个区消费扶贫分中心,形成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其中,北京消费双创中心接待市民现场参观采购人数超过30万人次,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办卡量超过60万张,各种网络平台直播量超千万次,消费扶贫总额达177亿元。


就业花开天地广


去年5月17日,北京市人社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力社保局组织首批 22 名劳务人员走进北京爱侬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 7 天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2019年,北京与内蒙古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建立省际协同就业帮扶模式,打出了支持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在京就业、提升贫困人口就业技能的“组合拳”,促进内蒙古贫困人口就业总计34522人。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农民张树琴2019年靠着在家门口削土豆皮挣到了一份可观收入,这是她曾经做梦也没想到的。


“在土豆加工厂上班,每月削土豆皮可以赚 3000 元。”在北京裕农公司蔬菜加工厂张北工厂,张树琴告诉记者,以往每逢农闲时节,她都赋闲在家。当下,像张树琴一样,在张北依靠在裕农公司蔬菜加工厂务工实现稳定增收的还有200多人。


2019年,北京与河北建立省际协同就业帮扶模式,推广来京就业之家服务模式,促进河北农村人口就业7.6455万人。


协同就业是北京开展扶贫支援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2019年,北京市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省际协同就业帮扶模式,形成北京、内蒙古、河北人社部门省际合作专项推动机制,指导支持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此外,北京还举办招聘会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推广来京就业之家服务模式,累计促进受援地农村人口就业29.27万人。


教育花开竞芬芳


扶贫支援,教育协作不可或缺。去年7 月 15 日下午,在求实职业学校望京校区的体育馆小剧场,来自河北保定三所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集体朗诵《弟子规》《游子吟》。这是他们此次访学交流的汇报演出。在过去的 2 个多月里,他们通过求实职业学校访学交流,在北京学习了专业技能课和职业素养课。


近年来,在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北京优越的教育资源不断与河北进行对接。三地职业教育合作,让学生最先受益,同时河北的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16.jpg

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的教育扶贫


与组织访学交流相比,景山学校与崇礼第一中学的协作则更为密切。2019年8月24日,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在崇礼区第一中学成立。合作办学后,两校在办学理念、教师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融合,为崇礼提升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注入了强大动力。


教育扶贫是北京市扶贫支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北京持续强化“组团式”教育扶贫,着力构建人才帮扶、学校共建、阵地孵化、劳务协作“四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格局。去年一年内,北京共向内蒙古、河北选派支教、送教干部教师4000余人次;接收冀蒙两地到京挂职锻炼、跟岗研修干部教师2500余人次;组织500所学校与扶贫支援地区614所学校结对共建。同时,北京注重探索教育阵地建设,开展名校(园)长工作室能力提升工程,为河北保定8个贫困县孵化28名校长(园长),在涞源县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贫困县中职学生北京访学计划、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帮助诸多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双决”之年  再立新功


今年2月,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及时印发《2020年扶贫支援工作要点》《加快统筹推进打赢脱贫攻坚和防控疫情两大战役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定下发各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目前,市区两级已经拨付受援地区帮扶资金54.52亿元。项目开工率超过90%。完成2019年市级考核,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强化产业就业。新增引导90个企业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投资,实际到位投资额25.1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4624人。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开展200余场“不见面”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发布招聘岗位近5万个。推动解决扶贫车间用工、用料、物流等困难,实现复工复产100%。内蒙古、河北在京就业的贫困人口已返岗复工5530人,在京新增就业2781人;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业的贫困人口目前已经返岗复工2560人,2020年在其他地区新增就业5850人。


深化消费扶贫。向受援地区发送《滞销扶贫农畜牧产品情况表》《供应商带贫成效表》,了解农畜牧产品滞销情况和劳务协作外出务工需求清单。制定印发《北京市2020年消费扶贫行动方案》《预算单位预留30%份额采购扶贫产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的通知》,建立北京市消费扶贫联席会议机制,全力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发挥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平台作用,组织16个区消费扶贫分中心,在连锁超市、批发市场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柜,建成运营1000多个消费扶贫网点。在全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七进活动”。拓宽扶贫产品网上销售、开展直播带货,助销农副产品。截止目前,“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发行量突破80万张,消费扶贫总额逾62亿元。


15.jpg

北京市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引导企业支持受援地脱贫攻坚


完善大扶贫格局。落实中央紧急通知,北京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动员145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新疆和田墨玉、洛浦118个贫困村,捐赠资金3571万元。深入30多家成员单位、龙头企业调研,与中青旅、农发行、美团、北投等签订协议,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参与脱贫攻坚。市扶贫支援办与中央和市属主要媒体主动对接,制定宣传方案,与市委宣传部召开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会,讲好北京脱贫攻坚故事。发起捐助倡议,广泛动员社会捐款捐物,向受援地区捐赠款物1亿多元(资金3954万元,物资6178万元),支持受援地区疫情防控。动员社会力量向内蒙古捐赠帮扶资金9594万元、河北4143万元。


持续有序做好对口协作合作。突出水质保护和精准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界捐赠向十堰市、南阳市等水源区捐助资金、物资共计6409.99万元。组织召开京豫对口协作工作座谈会,西城、朝阳等6个结对区相关负责同志赴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6县市调研,研究十四五对口协作工作思路,推动2020年对口协作项目实施。推动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南阳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为南阳市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京沈对口合作工作制定印发《北京市与沈阳市2020年对口合作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为140项工作任务和60项活动,形成任务清单和活动清单。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京沈合作项目管理系统,实时监督项目进展情况,推进“屏对屏”“不见面”的无接触对口合作新模式。成功举办“2020年中关村信息谷重点项目云上对对接会”、京沈对口合作项目“云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推动13个京沈对口合作重点项目落户沈阳,投资总额近400亿元。


(责编 江凌 )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