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去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将决心化作脱贫致富的行动;
聆听古老丝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书写戈壁大漠变身世外桃源的新传奇;
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在这里同生共长,多彩文化在此交融创新,这片热土见证着新时代的迷人风采……
俯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吉亚乡玉叶村,宽敞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瓦房分外显眼。谁能想到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村落,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的玉叶村,已然成为绿意盎然的脱贫致富新农村。
天刚蒙蒙亮,玉叶村第一书记钦镇华就出门了。每天,他都会奔走于沙漠边缘的各家各户,一边考察当地自然环境,一边走访村民家庭。“虽然我是农民家的孩子,却是在城市长大的。来驻村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玉叶村条件艰苦,是一块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但来了以后,眼前的一切还是令我深深震撼。”4年来,作为和田市产业区管理委员会驻玉叶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钦镇华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村里的工作和生活。
玉叶村是典型的沙漠腹地贫困村,怎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直都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难题。钦镇华回忆说:“刚开始新搬迁的老百姓进村一看啥都没有,觉得这个地方荒无人烟,生态环境恶劣,都没信心能富起来。”
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制约玉叶村发展的瓶颈,淳朴的村民思想观念又相对保守,谋生技能不足同样制约着他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钦镇华很快便明白了“在这里扶贫,首先要扶智、扶志”。
2017年9月,村民布威图尔荪罕·依敏举家搬迁到玉叶新村。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度日,戈壁荒漠的苍凉为这个小家更添了几分孤独无助的忧愁。回忆起那些艰辛的日子,布威图尔荪罕·依敏感激地说:“当时钦书记反复开导鼓励我,像亲人一样关心关照我们的生活,我真的特别感动。现在,我们是真正的一家人,我的孩子已经把钦书记当成了最亲的哒哒(即维吾尔语中的爸爸)。”
扶志需扶智。当钦镇华发现布威图尔荪罕的儿子亚库普江有不错的绘画天赋,便资助他重返校园。渐渐地,钦镇华成为了亚库普江心中的偶像。“以前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兄弟姐妹生活,搬迁到新村后,村干部和邻居们帮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特别要感谢钦书记资助我学画画,我要把这些动人的故事画下来,用画笔记录家乡的发展变化。”
钦镇华(右)与自己资助的亚库普江看画谈心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意和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将感恩的心意化作一幅幅民族团结主题的画作,回报着这位汉族“哒哒”。
当笔者问起钦镇华驻村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认真地想了想,腼腆地笑着说:“老乡们支持你,大人小孩都把你放在心上,把你当成最值得信赖的人,这种感觉让我特别满足,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钦镇华和工作队的到来给玉叶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短短4年时间,玉叶村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移风易俗为突破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如今,柏油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用上长明电、自来水、天然气,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随处可见。
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治沙站利用成熟的防风治沙技术与苗木引种技术,参与到玉叶村的特色林果业发展中,为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玉叶村共有大棚420座,生态特色林果采摘园93座,种植了车厘子、红心苹果、玉露香梨、虫草果等多种新品种林果,还借此发展起亲子游、近郊游、采摘游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村里的许多贫困户都在果园务工,林果种养也让他们掌握了一项脱贫致富新技能。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9704元,玉叶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幸福村。
当前正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时刻,在和田地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还有无数像钦镇华这样的驻村干部在与各族群众并肩奋战,更有许多像玉叶村这样的村庄正在迎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走向小康生活的玉叶村村民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声:“驻村干部亚克西!脱贫攻坚亚克西!共产党亚克西!”
(责编 龙慧蕊)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