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坚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20-11-11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今有好茶饭,还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2018年12月9日晚,一首改编自电影《刘三姐》的民歌《多谢了》,拉开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的序幕。经过各民族文化世代交流浸润,刘三姐早已不仅仅是壮族的刘三姐,而是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刘三姐,成为中华各民族团结友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的一个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将“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归纳为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九条经验之一。这一论断,深刻揭示出文化认同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作用,指明了中华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国家组织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搜集、抢救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建立从中央到自治县(旗)体系完备的文化馆(站)、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等文化机构,组建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少数民族艺术和学术团体。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在党和国家重视关怀下,刀美兰、杨丽坤、才旦卓玛、胡松华等著名少数民族艺术家集中涌现,《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电影蜚声中外,《北京的金山上》《阿佤人民唱新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典歌曲传遍大江南北。这些巨大成就,不仅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发展,更丰植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和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


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中华文化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根据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国家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和办公室,设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孔雀奖”,投入资金对民族地区重点文物遗产进行修缮。在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下,《黑骏马》《嘎达梅林传奇》等一批优秀民族文艺作品脱颖而出,西藏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寺、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等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强调“要发挥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国家启动了以民族地区为重点的“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成立了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江格尔》《格萨(斯)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的专门机构,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看书报难、看电影电视难、听广播难等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国家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扶持力度、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文件和规划,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历时30年编纂完成并出版,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多彩中华”等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在海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调“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是中华文化,强调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精准指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现路径,就是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就是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是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明确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动民族语文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国家共扶持少数民族重点作品选题578项,资助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原创作品80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语辅助翻译软件等50余款应用型民族文软件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土司遗址、藏医药浴法等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达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5项,占全国总数比例均超1/3。各民族文化实现大繁荣大发展,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支撑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精神动力日益深厚强大。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责编 贾天粒)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