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石榴花开
“四大工程”凝聚创建合力——贵州清镇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20-12-04

清镇市是全国西部百强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总人口50余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2.5%。近年来,清镇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9年,清镇市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实施“凝心工程” 高位构筑精神家园


把好宣传教育“讲话筒”。投入1600万元打造融媒体中心,设立197个中心分所(站),在贵阳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各类新闻稿件1800余条,承办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五心”行动动员大会暨第二次现场推进会。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村寨、进学校、进部队等“六进”为主阵地、主渠道,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集中宣传活动,发放民族政策宣传资料、宣传物品5万余份(件),20多家单位制作的40余块展板全面展示了全市各部门开展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建好文明实践“加油站”。打造239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407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麦格观游、新店鸭池河红军渡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平凡的圣人”杨顺清为题材,总结提炼了“勇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新时代“挑夫”精神。打造了一批以“清镇中秋瓜灯节”红枫一小瓜灯雕刻、麦格龙滩村“四印苗”有限公司等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建成清镇“仡佬文化园”“苗族盛装制作传统工艺坊(清镇坊)”等民族文化展示基地;《簪汪传》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并同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格乡“四印”苗跳年场活动被列入国家级春节特色文化目录,麦格乡被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挖掘抢救民族文化,已整理出版《红枫湖畔的苗家》《清镇布依人》等30余部优秀民族文化系列丛书。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架好服务“连心桥”。605个党支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达标率为80.77%。探索试行“党建引领、连部带动”新模式,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连队175个,3890名党员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为载体,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50余次,各类民族文化活动170余场,其他志愿服务2000余次,受益群众达13.5万人次。


画好统战“同心圆”。以“抓统战、增共识、聚合力、促脱贫、推发展”为主线,开展送项目、送技术、送资金、送思路“同心四送行动”助力扶贫,参与、协调、组织开展三农服务项目20余个;整合扶贫资金20多万元投入民族乡村,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


舞好创建“指挥棒”。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市、区)测评指标》为导向,建立市委市政府牵总,统战、民宗部门领衔,全市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参与的高位统筹机制;市委组织部、市督办督查局、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共同参与的督办督查考核机制;在市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民族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按照年度财政收入增幅比例持续增加;制定出台的《清镇市纵深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清镇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纵深推进创建工作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目前已对全市100余家单位进行示范命名。


6F6C3DA929B2D9C087FCE3BD433D85A0.jpg

清镇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


图9 清镇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大合唱.jpg

清镇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大合唱


实施“强基工程” 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指导清镇职教城建设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清镇市在省市县三级联建共促下,大力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目前,规划的20所院校已有19所院校入驻,其中14所院校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师生近12万人,聚集了大数据核心、关联、衍生业态企业50余家;“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订单化精准培养,正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机遇,聚焦“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愿景,聚焦中高端制造和消费,着力构建“1+6”实体经济产业链,全力打造千亿级生态循环铝产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枫蔬果茶畜”四大主导产业及生态畜牧业加速发展。职教城的建设,一头牵动着城市扩容,一头引领着乡村振兴,“城、产、教、景”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成效已初步显现。


实施“和谐工程” 社会治理高效推进


创新推进德治、法治、智治、自治“四治融合”。作为贵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和贵阳市“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试点,清镇市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深化“六位一体”诚信建设,建成与省、贵阳市三级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的“链上清镇·智惠城乡”诚信共享平台,打造了卫城凤山等一批“会思考的村庄”,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及全国“可信区块链十大案例”等奖项。


以“法律六进”为抓手,多形式开展民族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民族事务管理落地见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目前已有民乐村、小坡村等7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汲取“枫桥经验”精髓,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司法入所”“律师驻所”等举措与综治、司法、相关职能部门、村(居)、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围绕打造“平安清镇”升级版,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形成。


注重激活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职能归位为重点推进基层自治。各行政村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支部引领、群众发力、抱团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实施“幸福工程” 民生福祉高标增进


紧盯脱贫固成效。目前全市3709户1002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出列。


紧盯基础强配套。实施“六网会战”,加快以水和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9亿元,启动建设覆盖7个乡镇175个村(居)受益人口达26万人的“一网三线”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86.8%、水质达标率85.2%。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组路硬化实现全覆盖。181个行政村通光缆率、4G覆盖率均达100%;全市63个行政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紧盯均衡优服务。投入资金26.4亿元,实施“百校攻坚”“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均衡补短板”等项目200余个,新增学位3万余个。改造农村危房111户、透风漏雨老旧住房388户,完成3776户房屋安全性评定。推进公租房建设,累计配建公租房6468套。市一医、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省市级医院等建立医联体,市直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医共体,推进优质资源下沉,26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9.8%、96.7%。认真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紧盯弱势强帮扶。深入开展“关爱特殊群体·你我携手同行”活动,将3830户6773人城乡低保对象、831名特困供养对象、383名生活困难留守儿童、2825名残疾人、172名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


紧盯特色推示范。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着力建设“民居特色突出、周边环境协调、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寨。目前,芦荻哨村、麦格村等6个村寨获得“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虎山彝寨、小坡村2个村寨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



文:本刊通讯员

责编:贾天粒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