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弘扬“英雄之城”精神 助力“藏源之地”小康——湖北武汉市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侧记
发布日期:2020-12-18

从江城武汉出发,沿着著名的318国道一路向西,距离3000多公里、海拔抬升3500多米后,便来到了武汉“最远的一个区”——乃东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藏文化重要发源地。


——“乃东是武汉市的第十四个区,也是距离最远、最让武汉人牵挂的一个区。”


——“我们到武汉学习、考察的机会越来越多,即便哪次只是路过,也都觉得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熟悉而亲切。”


金秋时节在乃东区采访,记者时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也看到了许多亮眼的武汉援建成果。


当雅鲁藏布江与雅砻河汇流于乃东,恰如长江与汉江交织出重镇江城,雄浑的大江大河在两地纵横,一个孕育出“藏源之地”,一个成就了“英雄之城”。


出平原、上高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由一批批援藏干部带到乃东,“老西藏”精神也在江城传承弘扬,这段始于26 年前的故事一直被浓墨重彩地续写。武汉与乃东早已连结成血脉相连、心心相印的命运共同体,援藏工作亦成为促进两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


重教育,强医疗,抓扶贫,谋发展。自1994年武汉正式启动对口援藏工作以来,历届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安排了超过4亿元援助资金投入乃东。仅“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对口援助乃东区建设项目达18个,总投资1.9亿元。过去的这五年,是武汉支持乃东力度最大的五年。


2017年11月,乃东区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近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正奋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以政府主导实施项目援藏、街乡结对推动基层援藏、广泛发动社会援藏相结合的援藏“武汉模式”,也正在显现愈发强有力的后劲。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前不久,受武汉市委市政府委托,副市长李强率市党政代表团一行专程赴乃东区考察对口援藏工作。他表示,武汉将坚决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持续做好援藏工作,助力乃东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这些年武汉对口援助乃东,既如宁静的雅砻河水源远流长,又如奔腾的长江活力无限,“英雄之城”神采斐然,“藏源之地”焕了新颜。


135.jpg

雅鲁藏布江畔的西藏山南市 武汉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供图


136.JPG

9月29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昌珠镇克松村(无人机拍摄)


干事创业 不问归期


2019年7月15日,武汉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结束三年援藏任务抵汉这一天,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12名干部和专技人才也正式到达乃东区的工作岗位,无缝衔接起各项工作。


“这支队伍的成员从‘60后’到‘90后’都有,擅长的、负责的工作领域各不相同,只为乃东而来。”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殷功博带记者参观他们在乃东的家,色调朴素的小院收拾得整洁利索。他笑言:“这是第八批同志给我们留下的福利!”


原任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的殷功博,援藏期间担任乃东区委常务副书记。这批援藏队员多数也都来自武汉市各基层单位,如今在山南市直单位和区委、区政府各个部门工作。


乃东区昌珠镇镇长胡新薇经常与工作队打交道,对这些湖北老乡称赞不已。“他们务实的团队作风这么多年一直没变,只认埋头干事,尤其这一批新到岗的同志特别有基层工作经验。2016年乃东撤县设区以来,基层乡镇、社区面临许多服务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他们的到来对帮助我们提升街道社区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大作用!”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打乱了武汉援藏工作队的节奏。直到4月17日获准集中进藏,才让大家松了一口气。有的同志刚从武汉抗疫一线撤下来,就急匆匆赶回了乃东。“我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在殷功博和工作队员的脑海里,牢牢刻印着这样一组数据:支援资金267万元以及猪肉90吨、蔬菜40吨、矿泉水4000吨,还有散发淡香的藏药防疫香囊……疫情期间乃东对武汉的捐助,无疑是藏汉人民齐心战“疫”、共克时艰的真情体现。


而尤其让武汉援藏医疗队队员袁洋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就职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就及时派遣各科室9名医生进藏,与乃东的同仁一起投身迎接全国脱贫攻坚大普查、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尚德、精医、求实、创新”,金银潭医院的优良作风深深影响着袁洋。2016年袁洋首次进藏,担任乃东区卫生局副局长。3年时间,他5次跑遍乃东全区47个村,只为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创建。2019年7月,已返汉的袁洋申请延长援藏时间。他说自己在乃东“还有些事没有干完”,便又踏上了熟悉的进藏路。遮阳帽、墨镜、口罩……走出山南贡嘎机场的袁洋,步伐如三年前一样从容潇洒。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些年来,武汉市先后选派9批56名优秀干部、专技人才到乃东工作。一批批工作队员接续奋斗,“武汉乃东智库”专家学者也纷纷走访调研、建言献策,为乃东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各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正因为人“给力”,武汉援藏工作成果才“噢力给”(网络语,即“给力噢”)。从最初的资金支持,到立体跨越式援藏(资金、人员、技术、制度等),再到如今的“系统化精准援藏”;从政府援助为主,到政府、社会、企业三方相辅相成的援助模式转变,武汉援藏模式更为成熟,也更具创新精神,且善作善成,落地即见实效。


137.jpg

武汉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合影


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35岁的张小波,既是乃东区副区长,又是索珠乡党委书记,还是成立不到一年的乡村振兴党支部书记。“身份多,但深耕的还是脚下这片土地。”张小波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9月份刚开门迎客的“藏药谷”。地处索珠乡索珠村的这个藏药材种植基地,是第九批武汉援藏工作队着力打造的产业园区。


在“藏药谷”草红花种植片区,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经历5个月的生长期,橙黄的花朵掂在手中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能卖出180元一斤干花的高价。不远处的灵芝大棚里,半年前种下的近2万个灵芝菌包即将收获第二批产品。


“去年区委和援藏工作队经过考察,觉得我们这里有产业基础,可以试点把党支部直接建到产业链上,更好地以党建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张小波介绍说,这几年因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索珠乡仅藏药材种植一项就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带动8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


“种植业收益是不错,但产业链延伸这块还很欠缺,只抓传统产业肯定不行。”找准方向,事不宜迟。很快,武汉援藏工作队便整合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与乡里协作,用不到一年时间打造出了“藏药谷”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又与国药集团中联药业公司、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谋划建设集药材种植、观光旅游、文化体验、药浴养生为一体的特色园区,逐步形成百亩示范园、千亩种植区的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区委和援藏工作队指导成立了以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支部书记、分管产业办负责人为支部副书记、乡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产业带头人为支部委员的乡村振兴党支部,实施“党建5+”(即党建+品牌、产业、生态、人才、增收),以产业为单位设立藏药材种植、高山畜牧养殖、乡村生态旅游3个党小组,共有38名党员,以培养新型乡村振兴产业管理人才队伍,深化落实党建引领产业援藏。


在“藏药谷”,藏药材党小组的党员多数是返乡大学生:乡农牧站负责人次旺索朗、驻村工作队队长罗布卓玛、村乡村振兴专干朗杰群宗。“他们有专长、有能力,每天带领村民在基地忙得不亦乐乎,经常加班加点,都是好样的!”张小波言语中多有对这些“90后”弟弟妹妹的赞赏。从这些年轻人身上可以看到,乡村振兴党支部所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非常明显。


目前,乡村振兴党支部正着力推进“三培养”工程,把表现优秀的青年农牧民培养成为党员和技术员、把党员和技术员培养成为创业能人、把创业能人培养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人才,为乃东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党支部还充分发挥主动性,整合各类资源支持地处乃东的藏香猪养殖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形成集育种、养殖、销售、培训等为一体的生产链,与内地经销商达成定向合作协议,年纯利润可达130余万元。“初步来看,乡村振兴党支部的成效是显著的,我们也正在其他特色产业上陆续推广设立。”殷功博欣喜地表示。


从2016年索珠村试种首批灵芝,到全乡建成4个藏药材种植基地,再到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武汉援藏工作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凸显。“我们的药材种植面积明年会达到1000亩。乡村振兴党支部也会把更多群众团结、带领起来,为更好的日子而奋斗!”对下一步的发展,张小波信心十足。


138.jpg


139.JPG

9月28日,武汉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殷功博(左二)和乃东区索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在“藏药谷”采摘草红花


升级文旅 邀八方客


穿梭在扎西曲登社区的村头巷尾,大红的宣传标语和色彩缤纷的藏戏脸谱元素指路牌随处可见,不时有村民帮游客拎着行李箱,热情地领着他们往自家院子走。宽敞的村文化广场上,多辆带有“武汉援藏”LOGO的环保型旅游接待摆渡车已经启用。


过去,这个山南“藏戏第一村”因古老的戏曲而声名远扬;如今,刚起步的乡村旅游业则为村里带来了更多人气。今年6月22日,扎西曲登社区的23家民宿正式营业,有31名成员的村藏戏团每两天举办一场演出,至今短短3个月就为社区集体和群众增收超过50万元。乡村旅游的魅力和前景,令人鼓舞。


9号民宿主人、“双联户”户长达娃顿珠是社区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原本,他只腾出1个房间做民宿,看到生意不错,一个月后又主动扩充到3间房7个床位,还自费将家里装饰一新。“旅游接待不仅增加了收入,我们还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生活,大家都非常高兴。”达娃顿珠格外看重民宿带来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提升基础设施,统一村舍风格,打造藏戏品牌……扎西曲登社区的华丽变身和转型,离不开这三年来武汉市约2000万元援藏资金的支持。去年9月,扎西曲登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今年7月,又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势头良好。“要在乃东以及山南的旅游环线上打造出一个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板!”殷功博和队友们都特别看重这个援助项目,正加紧谋划着接下来的精品民宿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


“收获是大大的!”扎西曲登社区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刚从武汉培训回来,与记者谈起武汉之行还难掩兴奋。在武汉援藏工作队的积极对接下,乃东区4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于9月22日至26日赴汉参加培训,这是乃东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外专题培训班。“其中一个重要收获是,学习了武汉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我们社区也要把乡村旅游搞得更红火!”巴桑次仁深有感触地说。


扎西曲登社区所属的昌珠镇,是山南旅游的必到之地。“不游山南,不算到西藏。不到昌珠,不算游了山南。”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第一个佛堂、第一块农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以及扎西曲登社区的藏戏文化等这些历史人文景观,是“历史文化名镇”昌珠最宝贵的旅游资源。


正因为瞄准了昌珠镇发展文旅产业的好前景,武汉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来到乃东区伊始,便按照3年的时间周期不断给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加码”——招商引资数家武汉新经济企业,以昌珠广场及周边为基础,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布局打造集高原特色产品开发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营销展示、大学生创业孵化、移动互联网就业培训、文旅融合接待中心、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电子竞技、新零售体验、潮流餐饮等为一体,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藏源创谷”双引擎新经济综合体和网红打卡地标。


经过近一年的推进,目前项目的商业模型、线上平台都已完成搭建,企业注册正在进行,经营场所立面及内装改造将在明确纳入“十四五”援藏规划的同时立即实施,计划于明年8月投入运营。“广开渠不如深挖井,我们的产业援藏不贪大、不求全,但一定要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确保产业发展要有后劲。”对此,殷功博阐释道。


140.jpg

武汉援建扎西曲登社区的旅游接待摆渡车


141.jpg

扎西曲登社区文艺队为游客表演藏戏


142.JPG

扎西曲登社区的特色民居


143.JPG

10月1日,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的妇女喜迎国庆节


百万藏鸡 “孵”化未来


当记者走进机器轰鸣、雏形初现的园区工地时,无法想象这片798亩的土地两个多月前还是满目荒凉。这里是海拔3800米的乃东区颇章乡布仁沟,再有不到一年时间,一座西藏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数字化藏鸡养殖场将在此落成。


去年12月,西藏自治区明确了全区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其中将山南市乃东区作为藏鸡产业发展核心区。为此,武汉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迅速行动,利用年底集中休假时间,全员上阵,拜访全国行业排名靠前的养殖企业,既宣传乃东藏鸡产业发展政策,也考察企业进藏投资意向。


据考察,目前西藏鸡蛋消费市场仍有70%以上的空缺,而内地市场对藏鸡蛋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果能把藏鸡产业做大做强,便可以彰显乃东区乡村振兴中现代农业的特色和后劲。


“疫情防控阶段全国同胞和全世界都惊叹‘武汉速度’‘中国奇迹’,我们的藏鸡产业项目推进速度也是如此。”殷功博回想起年初“打仗一样”的4个月,仍然兴奋于自己和团队竟然把这件大事干成了。


5月13日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内地8家畜禽养殖龙头企业进藏实地考察;6月13日全国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现场会上,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与山南市政府签约,确定投资5亿元发展藏鸡产业;8月底乃东区颇章乡36名有养殖意向的农牧民赴武汉考察学习,带回满满收获;10月中下旬,厂区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按计划,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藏鸡养殖场正式投产,养殖规模将逐步达到120万羽,其中工厂化养殖100万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20万羽,带动至少500户农户就近就便增收,还能保障高原净土产业零污染。


藏鸡产业园刚开工时,殷功博与队员轮流守在工地上,“帮他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一心就想把项目做好”。作为全国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现场会上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这个产业园也成为了湖北省2019年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湖北产业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后第一个正式签约落地的重大项目。


“来山南投资不为眼前利益,而是作为武汉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援藏工作的号召,想为西藏长远发展出一份力。”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林坦言,是援藏干部的真诚执着与家国情怀打动了他。当地政府和武汉援藏工作队的“店小二精神”“保姆式服务”始终细致入微,“我们一定努力将这种关怀转化为奉献西藏、发展西藏的实际成果,借助产业链延伸更加密切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乃东区的藏鸡养殖大户益西卓嘎对此也感触颇深,“我能有现在的养殖规模与武汉援藏工作队密不可分。”早在2008年,工作队组织益西卓嘎等养殖户赴汉参观培训,她对内地养殖场的先进运作模式印象深刻,回乃东后便借助援藏资金,采取“协会+农户”的方式,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并回收农户饲养的成鸡,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养殖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200只鸡,曾是张宏林父辈当年在武汉白手起家的底子,同样是益西卓嘎早期尝试家禽养殖时的鸡苗采购量。时光流转,一名进藏的武汉企业家,即将实现在乃东养殖百万藏鸡的目标;一名本土养殖户年产值也过了千万元,并带动500多户农牧民年增收达180多万元。得益于武汉多年对口援藏坚持不懈的努力,小小藏鸡,正“孵”化着乃东现代养殖业的未来。


144.jpg

9月28日,海拔3800米的乃东区颇章乡藏鸡养殖基地施工现场


援教援心 功在千秋


大家都说,这几年乃东中学的变化特别大。教学楼修葺一新,体育场绿草如茵,设备硬件上档次,教学质量也节节攀升,一跃成为山南市的名校。校门口前些年修建的黄鹤楼造型凉亭,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武汉教育援藏的成果。


乃东中学建立于1995年,是一所以农牧民子弟为生源的城区初级中学,现有藏、汉、满、回、珞巴等各族师生近1200人。这两年,为落实乃东中学整体改造项目,改善校园教学环境,武汉援藏资金投入达3700多万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乃东中学的变化都不为过。


145.jpg

10月1日,乃东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喜迎国庆节 乃东中学供图


146.jpg

乃东中学与武汉市汉铁初中建立了盟校关系 乃东中学供图


147.jpg

乃东中学校园里,黄鹤楼造型凉亭与新建的教学楼 乃东中学供图


2016年还是全市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排名倒数的乃东中学,如今已经稳居山南12个区县的前列。2019年,学校中考成绩总体排名全市第一,其中42人考入内地西藏班,创历史新高。今年,乃东中学又培养出了建校历史上首个全市中考状元。


让校长次旺多吉倍感骄傲的,不仅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去了,而且素质教育更是走在了全市前列。学校的中华文化宣教长廊、模拟法庭课堂、禁毒教育基地等深受学生欢迎,孩子们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比赛也不怯场了,表现得十分自信。


“武汉援藏援的不仅仅是资金和项目,更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励着我们本地教师向优秀看齐,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次旺多吉2016年来校任职,这几年学校的改变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过去很多事情办不到、办不好,我只能干着急,现在我有了很多好帮手来推进学校发展。”


2018年7月,武汉7名教师组团援助乃东中学。48岁的杨丰铭是团队的“超龄”人员,也是武汉光谷实验中学的资深教师,进藏后每天坚持写《支教日记》,被年轻老师们亲切地称为“杨师傅”。乃东中学青年教师、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央珍“转行”教物理,就得到了“杨师傅”一对一帮扶和精心指导。


“央珍勤奋好学,基础知识扎实,普通话讲得又好,接触物理学科后一下就从教师队伍中冒尖了!”杨丰铭欣慰地说,回想乃东师生这两年的成长进步,他感到“援有所值,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去年10月,央珍夺得了自治区级初中物理教学竞赛一等奖;今年9月,杨丰铭当选为乃东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师徒双双收获了对自己工作的嘉奖。


去年7月以来,武汉援藏工作队将乃东中学“万人计划”教师和“西部计划”支教研究生纳入工作队党支部服务管理,打通市、区、校三级对接沟通渠道,为援藏师资解决实际困难。“有活动一起参加,有任务一起完成,联动起来,武汉援藏的大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了。”殷功博说。


从1年期的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3年期的“万人计划”团队;从百余批次武汉教师专家进藏送教送课,到分批组织本地教师赴汉参加“行走的课堂”游学;从与武汉西藏中学、汉铁初级中学结成联盟学校,到援藏教师与15位本地教师结对帮扶……乃东中学取得的优异成绩,与这些点点滴滴的援藏工作息息相关,亦是武汉教育援藏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无论武汉还是乃东,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学生从最好的学校走出去,再回到最需要他们的家乡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次旺多吉总结道。


148.JPG

西藏山南市·雅鲁藏布江河谷 (无人机拍摄)


乃东,藏语“乃”意为尖、端头,“东”意为前面,可引申出“最前边”之意,这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长江之滨秀美,雪域高原壮丽。武汉援藏工作队的初心从未改变,乃东各族儿女奋进的脚步毫不停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已然走在山南乃至西藏前列。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糌粑一样紧紧聚成团,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而接续奋斗,为开创武汉援藏工作新局面、助力乃东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英雄之城”和“藏源之地”永远手牵手、心连心!



文:本刊记者 龙慧蕊(执笔) 张昀竹

图:李小林 刘雅

责编:金向德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