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以首倡之地尽首倡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湘西
发布日期:2021-0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担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湘西州正在奋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湘西答卷。


1.JPG

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群众与国旗在一起


创造精准扶贫的“湘西样本”


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首倡之地首倡之为,尽锐出战,全力攻坚,全州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65.66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1.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1%下降至0.65%,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创造了精准扶贫的“湘西样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完成8.1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9.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每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2万人,“四类人群”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左右,解决200多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对4.8万户12.2万人兜底保障对象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做到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大力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农业特色产业总面积超过40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2亩以上,全州三分之二以上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增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3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在87万人左右,建成228家扶贫车间,吸纳1.6万人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万个,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增收门路。始终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通广播电视,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有村级卫生室、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有农村电商、有村级集体经济。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705.7亿元,年均增长6.9%;财政总收入达127.7亿元,年均增长15.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8.8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5亿元,年均增长11.3%;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56元、10046元,分别年均增长8.4%、11.5%。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全州有市场主体14万余个,其中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6000多个增加到2019年的2.41万个,全州实体企业纳税占税收比重的90%以上,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8.2%。


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迈出新步伐


通过积极创建,成为全国30个自治州中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州、唯一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发展平台不断完善,湘西海关开关运行,全州每个县市都建成1个省级工业园区,9个工业园区全部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布目录。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泸溪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特色产业园是湖南省首批授牌的两个特色产业园之一。建成40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球最大的氮化锰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微细球形铝粉生产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即将获批,积极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走上与全国全省同步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立足资源优势,用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字招牌,以旅游景区、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商贸物流区“四区”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十大重点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8.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69.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28.1:58.5,经济动能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新型工业加快发展,2019年以来引进了锐阳电子、泰和美、先伟实业、明瑞西部医药、蓝城集团、中青宝、友阿集团等142个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实际到位内资、使用外资增速均位居湖南省前列,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特色农业提质发展,建成柑橘、猕猴桃、茶叶、烟叶、油茶、中药材等8大特色产业,成为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椪柑和百合基地、全省最大茶叶基地,成为中国“黄金茶”之乡和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形成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生态文化旅游井喷发展,建成凤凰古城、矮寨奇观景区等35个国家级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旅游业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6%,是全国旅游热点地区和全国十大旅游高增长地区。


 

 

 

 

十八洞村的猕猴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周建华/摄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提升


努力打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建成张花等6条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铜仁凤凰机场通车通航,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泸溪航运码头将于2021年建成运营。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水泥或沥青路,高速、高铁、水运、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湘西州正在成为承接南北、连通东西的交通枢纽,逐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一带一部”建设区位发展优势开始凸显。水利能源网、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州水利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四大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以220千伏系统为骨干、110千伏系统覆盖全州的电网体系,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城区年内将实现5G基站全覆盖。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7.6%增长到2019年的47.8%,基本建成以吉首州府新城建设为中心、7个县域新城为依托、30个特色小镇为节点,具有民族特色、山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州府吉首成为武陵山区亮丽的明星城市。


2.jpg

湘西州吉首矮寨高速公路大桥风光


3.jpg

湘西州高速公路互通互联立交


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面貌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出台《湘西州环境保护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776.18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4.41%。2013年至2019年全州累计完成生态投资133.46亿元,完成退耕还林416.35万亩、营造林120万亩,森林蓄积量由2901万立方米增加到4829.3万立方米,增幅66.5%;森林面积由1147万亩增加到1629万亩,增长42%,全州森林覆盖率由66.86%提高到70.24%,生态效益总价值位居全省之首,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南湘西”“北延安”两个绿色发展典范城市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全州土壤污染地块安全率为100%,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4.5%,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达标率均为100%。全力推进美丽湘西建设,着力打造亮丽城镇、美丽乡村、美好家园,爱护洁净、呵护绿色、美化环境已经成为各族群众自觉行动,生态环境秀美、社会和谐文明已经成为湘西最美印象。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 周建华/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在完成省定民生实事的同时,坚持兴办20件州定民生实事,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5%以上,办成了一大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高于国家要求标准1倍,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新建及迁建城区学校31所、改扩建农村学校210所,7所芙蓉学校建成投用,5所正在加快建设,增加学位6万个,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州县市二甲医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均有1所以上公办卫生院,配备1名以上全科或助理全科医生,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129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探索出“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精准扶贫首倡之地 十八洞村新风貌 周建华/摄


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商环境现场评议和第三方评估,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间压缩在1.5天内,工程、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50至10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州统一的四级政务服务导则,州县乡村四级政务实体大厅实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智慧湘西”建设应用处在全省前列,“云聚武陵”大数据中心实现与国家19个部委41个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智慧湘西”政务云使用率达到90%。实行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所有入园项目免费共享评估成果,全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巨大冲击,湘西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发展成效好于预期。当前,湘西州处处生机勃勃,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州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朝着全面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迈进。


 

文:中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 龙晓华

责编:张昀竹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