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圣洁甘孜迎巨变 川西高原结硕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甘孜
发布日期:2021-0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把特色产业作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支撑,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统筹抓好稳定、发展、生态、民生四件大事,甘孜州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迎来了社会形势最稳、发展成效最好、生态环境最优、民生改善最大的历史时期。


30.JPG

甘孜州九龙县呷尔镇居民王友珍(后排右四)一家是由5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刘小兵/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创建工作之路


以制度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领导机制,实施领导干部结对共建制度,5.39万名公职人员与21.31万户农牧户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率先颁布实施四川省首个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即《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并确定每年9月16日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日”,以立法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以甘孜文化塑造文化甘孜。组建州县乡村四级文艺演出队伍,打造提升《康定情歌》《格萨尔》等一大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精品,每年举办山地文化旅游节、康定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塑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甘孜样板”。


以宣教常态实现常态推进。全力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全覆盖,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并通过“三报三网三微一台一客户端”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大力实施润育工程,落实宣传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


2019年,甘孜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甘孜实际、富有地区特色的创建之路。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更加浓郁,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共识更加牢固,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31.JPG

甘孜州道孚县城远眺 甘孜州政府供图


着力脱贫攻坚 全力奋进小康


精准扶贫建“小康甘孜”。整合中央定点扶贫、广东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等各方力量,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各方资金,深入实施住房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七大攻坚行动”,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帮扶管理暂行办法,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农牧民生活实现了水桶变水管、油灯变电灯、土路变油路、喊话变电话、帐房变楼房的历史性巨变。甘孜州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州)”,夺取了甘孜州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基础完善建“畅通甘孜”。先后实施四轮“交通大会战”,交通建设年度投资规模连续8年超过100亿元,国省干道累计达5695.21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2.9万公里、跃居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甘孜格萨尔机场建成通航,甘孜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新甘石”“川藏联网”等重大电网工程建成投用,通信网络全域覆盖,水利设施全面提升。


城乡提升建“美丽甘孜”。按照风貌大提升、违建大拆除、环境大整治、基础大完善、产业大配套、文化大挖掘、景观大营造“七管齐下”和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的思路,建设提升“18+2”魅力县城(即18个县城和磨西、香格里拉2个重点旅游集镇),强力推进“康定—泸定—甘孜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累计建成风情小镇121个、美丽村寨458个,评选命名最美县城7个、最美乡镇30个、最美村寨50个。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名片,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69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省级达标村737个。


改善民生建“幸福甘孜”。创新实施教学质量和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与补偿教育、技能培训有效衔接,探索形成“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长效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32.jpg

甘孜州雅江县城一瞥


建立现代产业 促进绿色发展


甘孜州是全国全省生态地位最重要、自然资源最富集、民族风情最独特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甘孜州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甘孜特点的现代产业发展路子。


全域旅游引领“4+6”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创新实施全域旅游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全人文“四大理念”以及门票经济与产业经济、景区景点与全域环境、观光旅游与康养休闲、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规定服务与理念服务“五个并重发展”的思路,强力构建“三环一带两湿地”发展格局,精细打造4条最美景观大道、6条最美精品线路,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6个、3A级景区50个和旅游厕所371座,全域旅游呈井喷式发展。


仅2019年,甘孜州接待游客33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47.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62.16%。坚持把旅游服务作为农牧民群众创业就业的主阵地,创新推出“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旅游开发模式,以全域旅游促进消费升级、引领消费增长、带动群众增收,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2019年,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达到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引领“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工业经济集约集群集聚发展,按照“大建基地、建大基地,大建产业、建大产业,大引企业、引大企业”的思路,打造提升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充分发挥水风光互补1亿千瓦资源优势,聚力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和省级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全力发展区块链、大数据等绿色高载能产业,推动绿色工业经济向规模化、高端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成甘和甘眉飞地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甘眉飞地工业园区成为“中国成长力百强产业园区”,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全省第一。


龙头基地引领“10+2”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提升以“圣洁甘孜”十大产品为核心的“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的思路,推广“园区+基地+农户”“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引进培育涉农企业55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9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5万亩、省级优质品牌农产品达到5个,“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村电商“全域统筹·整体推进”发展模式在全国民族地区推广。同时,连续举办全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两旺,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0年全省第一。


巍峨雪山,见证沧桑巨变;壮美高原,涌动蓬勃生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孜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感党恩、爱祖国、守法治、奔小康的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甘孜州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把锦绣中华、大美西部这道风景线建设得越来越亮丽,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得越来越绚丽!



文:中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责编:张昀竹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