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凝聚攻坚力量 拥抱美好生活——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黔西南
发布日期:2021-01-13

黔西南州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聚力量,向深度贫困全面发起总攻,正在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40.JPG

黔西南州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阿妹戚托小镇一瞥 陈亚林/摄


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夯实民族地区脱贫基础


聚焦出行、饮水、用电、住房四大难题,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夯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基础。


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全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城通公交、乡(镇)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农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2016年以来,共完成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6.19亿元,解决239.4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42万人;全州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9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累计新(改)建农村电网惠及群众80万户,实现用电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累计投入35.62亿元资金,建成通讯基站9032个,实现全州1007个行政村有线宽带全连接,1361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


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快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全州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29万户,整治农村透风漏雨老旧住房3.29万户,惠及农村群众120万余人,占全州农业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兴仁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创新实施“新市民计划”


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成功将33.85万人搬出深山、挪出穷窝,让搬迁群众过上城市新市民生活。


2019年6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33.85万人搬迁任务,其中少数民族群众19.32万人,占搬迁总人口的57%。


针对普安、晴隆、册亨、望谟四县城镇空间狭小、承载能力薄弱的实际,建设12个跨区域搬迁安置点,实施8.71万人跨区域搬迁安置,让搬迁群众享受优质的公共资源。


创新实施“新市民计划”,办理新市民居住证33.85万张;建立60个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新市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加强新市民就业扶持,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49个,新市民累计实现就业16.98万人,确保新市民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新市民教育扶持,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配套学校74所,5.54万新市民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围绕搬迁少数民族群众融入问题,在52个搬迁社区深入开展帮搬迁、帮融入、帮解困、帮增收“四帮”服务,全面开展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五共”社区建设,加速搬迁的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进程,让群众搬出美好新生活。


针对搬迁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在36个新市民居住区建设民族文化广场、锦绣坊、文物馆、感恩馆等民族文化设施,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依托阿妹戚托舞蹈成为3A级景区。


41.jpg

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万亩水田风光 唐可/摄


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聚焦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大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不漏一户一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措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以来,累计下达各类教育扶贫资助资金36.31亿元,惠及学生337.85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全部清零。


全面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州8个县(市)均有1所二级及以上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均有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村都有1个合格卫生室的目标,县乡村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参保率达100%,个人缴费财政资助实现全覆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对四类慢性病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州家庭医生签约(常住人口)120万人,实现应签尽签。


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建成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体活动广场和农家书屋等惠民文化服务设施。


实施“农调扶贫险”,解决3.6万贫困户产业结构调整收入保障问题。实施“新市民安居险”,解决23.55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居保障问题;实施“新市民就业险”,解决18.1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保障问题;实施“防贫扶助险”,解决易贫风险农户致贫问题;建立1亿元“农民扶助金”,预防13704户54795名欠稳脱贫人口返贫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致贫,目前已赔付68.76万元。通过“四险一金”制度安排,建立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切实织密筑牢防贫网底。


全力加快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可持续脱贫


实施教育立州、工业强州、文旅兴州战略,围绕群众脱贫增收目标,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加快创建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全州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全省前列,增强了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的经济基础。


充分发挥海拔落差大、立体生态气候明显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立体生态经济带覆盖农户15万户60万人,带动2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开创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和地方电力优势,深入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建成装机245.8万千瓦、覆盖全州工业园区的地方电网,培育地方电价优势,撬动基础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特色轻工、化工及装备、大数据电子信息六大重点工业加快发展。2016年以来,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


发挥丰富山地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2016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


全力打好“两场战役” 坚决夺取“两个胜利”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黔西南州把写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和疫情防控“加试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针对疫情对就业的严重影响,黔西南州坚持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民生就是稳民心,有序组织“外输”,全力推进“内拓”,全力推进稳岗就业。疫情发生以来,新增就业岗位22.52万个,组织7.51万人次劳动力就近就业。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四逐四准”工作机制,动态地发现不足、解决问题、堵塞漏洞、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成色。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着力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奋力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文: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刘文新

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 杨永英

责编:江凌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