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齐奏奋进曲 共护团结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西双版纳
发布日期:2021-01-15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面向东南亚重要枢纽,凝聚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谱写好中国梦西双版纳篇章。


42.jpg

西双版纳州城市新貌 刘超平/摄


43.jpg

西双版纳乡村新貌 张荣钧/摄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去推动落实。不断完善民族团结体制机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严格执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全面践行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不断巩固边疆团结稳定、繁荣发展局面。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领导干部重要能力素质,深入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持续抓好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探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始终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抓脱贫谋福祉,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年来累积投入财政专项和涉农整合资金34.45亿元,举全州之力、行超常之举,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7%降至零。抓生态固根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立并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思路,切实护好热带雨林、建好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种好珍贵树、办好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01%,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中国2018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抓项目补短板,抢抓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交通、航空、水利、能源、通信及城乡公共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各族群众世代期盼的铁路即将通车,行政村道路硬化走在全省前列,“县县通高速”即将成为现实,4E级机场提升改造稳步推进,3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光纤进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发展基础持续夯实。抓民生强弱项,紧紧围绕各族群众的现实需求,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对边境民族和贫困地区医疗、教育等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边境小康村建设和第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切实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1岁,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抓产业添动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信息和现代服务、清洁能源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全州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增加值达176.68亿元。以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样板、高水平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目标,积极推动康旅、茶旅、体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夜间经济试点示范建设,抓实抓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擦亮西双版纳旅游金字招牌。抓开放、增活力,坚持西双版纳州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聚力推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五国十一方”合作机制取得新进展,全力配合做好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引进州外资金超200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达42%,昔日的边陲末梢已成为全省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44.jpg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越西双版纳 李云生/摄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双版纳州有46个民族成分,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始终保持着各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良好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继续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深入发掘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经验,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投入资金2.2亿元,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乡镇12个、示范(特色)村153个、示范社区8个、示范户1674户。景洪市等8家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7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西双版纳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把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必修课”,推动实现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以“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为内核的民族优秀生态观,深入挖掘“铁刀木”“竜林”等文化中体现各族群众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精神内核,大力发掘雨林、普洱茶、傣医药、水、农耕、民俗六大生态文化。慢轮制陶技艺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贝叶经全集》等一批传统文化精品书籍相继出版,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大力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举办文艺汇演、歌舞乐展演、传统体育运动会,讲好西双版纳民族团结故事,宣传好召存信、岩嫩、李敬忠等各族干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发展,建设一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持续办好泼水节、嘎汤帕节等节庆活动,推动澜湄文化艺术节、边交会提档升级,西双版纳州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常态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州“三馆一站”全覆盖,自然村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艺队,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到13%。


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始终把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推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不断完善边疆治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制定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及14个单行条例,民族工作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出台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把社区(村、生产队)划分为6398个网格,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站37个,涌现出景洪曼远、勐海曼拉等“西双版纳枫桥经验”,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大力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州民主法治小康指数达88.6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文:中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陈玉侯

中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 罗红江

责编:王孺杰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