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加美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德宏
发布日期:2021-0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州坚定不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锁定目标、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尽锐出战,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末的16.05%下降至零。


51.jpg

2020年8月15日,云南腾冲至陇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德宏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新华社 朱边勇/摄


把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盘星


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脱贫攻坚成效与挂联领导、挂包单位、行业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双责任、双考核”机制,州内42名厅级领导挂县联乡包村,102个行业部门开展“挂包帮”扶贫,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164个、部门联系点684个,2.19万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3.89万户,选派336支驻村工作队、336名驻村第一书记、1190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帮扶,形成“人员、责任、措施、工作、效果”五到位的工作格局。


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舱石


始终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乡镇100%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邮件快递,行政村100%通硬化路,51%以上自然村公路通畅;芒梁高速稳步推进,环州高速网络即将建成;大瑞铁路德宏段稳步推进,没有铁路的历史即将翻篇;芒市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日均航班量50余架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万吨,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完成“两区”划定29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麻栗坝灌区、龙江水利枢纽水资源综合利用、盈江长地方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能源保障进一步优化,所有自然村通400伏动力电,天然气供气管网基本覆盖城区。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4G、光纤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7%、98%以上,5G试商用同步开展,“德宏云”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积极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和特色小镇创建,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把抓实产业扶贫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源动力


始终坚持加快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支撑群众收入水平稳定提升。立足资源禀赋,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6.22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22亿元,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巩固提升粮食、蔗糖、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蚕桑、坚果、烟草、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突破肉牛、蓝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传统产业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新兴产业突破250万亩,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带动。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从125家增加到146家,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2.28万户9.02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526个增加到1697个,做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家33个产品,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22个。陇川入选全省 “一县一业”特色县,穗丰辣椒入选云南“十大名菜”,基本形成以芒市咖啡、瑞丽肉牛、陇川蚕桑、盈江坚果、梁河茶叶为代表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产业带动脱贫成效不断显现。


52.jpg

德宏正信实业公司的工人在分拣蚕茧 胡超/摄


把困难群众基础生产生活保障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稳定器


始终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底线要求,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多措并举促增收。在产业扶贫促增收的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力度,5年来完成转移就业59.9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41万人),就业培训49.28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万人次),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岗就业。设置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扶贫公益岗位8260个,带动1万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脱贫。双轮驱动保安居。实施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500户1793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61个(其中集中安置116个、分散搬迁45个),并持续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培育、就业扶贫等工作,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断向着“可致富”的目标迈进。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3642户,并在云南省率先实施非“四类重点对象”农村住房改善工程共计20458户,形成双管齐下、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政策落地强保障。再穷不能穷教育,抓实控辍保学,实施“雨露计划”,发放贫困学生帮扶资金3.44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1.74万人次,教育帮扶实现对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两个全覆盖”。所有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实地评诂验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因贫失学成为历史。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门诊、住院报销比例100%达标,重点人群100%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兜底功能,有效衔接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双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扶尽扶。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投资2.2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群众54.1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万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全部达标。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剂


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活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9.4%、“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85%、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率达91.1%。创新通关模式,加速境外替代种植农产品返销入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46.4亿元,增长8.3%,稳居全省前列。2019年获批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迎来新一轮历史性发展机遇。建立起区市融合、一体运转的自贸区管理机构,成立中缅投资服务中心,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建成启用,跨境电商直邮模式试单成功。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稳步推进。出口无纸化退税率、退税额和退税速度位居全省第一。姐告境内关外政策活力进一步释放,免税企业增至10家,建成8个翡翠直播销售基地,从业人员突破4万人,线上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中缅跨境电商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民心更加相通。


53.jpg

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三组德昂族村民李腊六一家 胡超 秦晴/摄


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向心力


始终坚持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不重视民族工作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理念,健全完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坚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38年不间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滴灌式”教育引导群众,“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入脑入心。坚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讲“五用”“五化”并举,在全省率先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基层示范点”,全省率先建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训练场地。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坚持把示范引领作为重要抓手,“7+N”创建模式成效凸显,打造了一批看得见、可复制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命名州和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建设省级示范县(市)2个、示范乡镇15个、特色乡镇2个、示范村161个、特色村57个、示范社区4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德宏州各族干部群众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坚决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抓实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千百十亿级”重大产业培育行动,奋力推动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开放德宏、富裕德宏、宜居德宏、平安德宏、魅力德宏、幸福德宏,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更美丽。



文: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赵刚

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 卫岗

责编:刘娴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