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新征程中再创辉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海西
发布日期:2021-0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州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安定和谐、生态好转、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群众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90.jpg

海西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主题雕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西州格尔木市,来到察尔汗盐湖和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海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工作的根本指南,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无比坚定。


海西州坚定不移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工业体系,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唐古拉山镇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清零。


近年来,海西州还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州,连续两次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发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入开展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落实中央、省、州、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亿元,行业扶贫资金25.8亿元。


高位有序推动,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将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形成州县纵向对接、部门横向联动的联系机制。反馈的36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凝聚工作合力,深入推进社会扶贫。投入援青资金2.56亿元,重点扶持村集体产业发展,带动5个市县13个村1500余户群众受益。140家民营企业对135个行政村开展扶贫帮扶,投入产业帮扶资金873.6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80个。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海西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硬、两不误、两发力”,夯实“六稳”基础,守住“六保”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应对疫情、支持复工复产的系列政策举措,及时制定政策措施、工作方案,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复工建设、工业企业复工生产、商贸企业复工开业,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


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居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基本稳定,增长5.6%。草食畜存栏量增长3.5%,果蔬综合自给率达66%。第二产业运行平稳,增长8.2%。规上工业健康发展,17种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16.3%。第三产业稳中有进,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8%,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


激励措施不断强化。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一企一策”服务制、增长点协调服务制,制定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十条措施,州县财政安排保增稳产资金5630万元,下达中小企业补助资金1.8亿元,累计减免企业各类税费27亿元,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125亿元。要素保障坚强有力。制定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安排州级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开展“审批破冰”等专项活动,柴达木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飞机集中收储和绿色回收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园区经济稳步发展,金昆仑锂业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创新驱动升级加力。新建工程技术中心、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各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企业25家。125项创新攻坚、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在大规模光伏光热发电、青海油田微生物污油处理方面,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91.jpg

海西州都兰县枸杞种植基地 中新社 马铭言/摄


高位推进创建工作


近年来,海西州着力巩固提升,出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方案》,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综合治理、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民生保障等推进机制,定期开展创建督查调研,分批次开展先进单位、示范单位复检复验,形成创建工作常态化。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主线,着力加强平安海西建设,走出了一条顺应发展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治久安之路,连续4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州”称号。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党员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全过程,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广泛凝聚人心。


突出文化引领。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等庆祝活动,开展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重先进典型带动。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香日德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峻县新源镇卫生院许显军等3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打造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格尔木市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将昆仑山、团结之门、民族服饰、哈达、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地域特色元素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打造民族团结主题雕塑,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格敦铁路(青海格尔木至甘肃敦煌)全线运营,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青海段开通运营。西海至察汗诺、涩北至察尔汗等公路加快建设,格尔木至老茫崖、茶卡镇北过境等公路落地实施。州内3个支线机场开通短途环飞航线。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启动。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30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8座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投入使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设美丽城镇1个、高原美丽乡村5个。新增农牧区便民公路630公里,新建桥梁37座,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7.7万群众。


92.jpg

海西州德令哈市柏树山新村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就业增收成效明显。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劳动力技能培训8293人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居全省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2元,增长8.3%。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再次提高。教育卫生长足进步。率先在青海省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设立500万元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激励奖。建成并开通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常住人口、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达到55%和91.7%。文体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州举办各类文化体育赛事300余项。天空壹号、金子海等景区相继开园,昆仑山景区、茶卡盐湖景区分别被评为“年度魅力生态景区”“年度魅力人气旅游景区”。


奋斗创造奇迹,实干成就未来。目前,海西州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九大脱贫后续巩固行动”,持续巩固“一脱贫、两翻番”成果,集中力量补齐“四实现”短板弱项。立足海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加快“数字中国•智慧海西”项目建设,扩大“新基建”等领域投资,积极投身国家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国家公园、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建设,努力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州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文:中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责编:刘雅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