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决战脱贫攻坚 走进“三区三州”
在三江源播撒希望的种子——记北京市第四批援青干部刘建新
发布日期:2021-02-08

刘建新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不惑之年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成为一名光荣的援青干部。2019年5月,组织上在他所任职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拔援青干部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


直到回家见到妻儿的时候,他才犯了难。孩子正上小学,妻子在单位也是业务骨干,自己这一去援青3年,家里的重担都要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了。左右为难之际,还是妻子替他拿了主意,“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有我。”


2019年7月,受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教育工委选派,刘建新作为北京援青教育团队领队,前往玉树州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担任州教育局副局长、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负责带领团队开展对玉树的教育帮扶工作。


一年多来,刘建新的足迹遍布玉树。他早出晚归,走进草原牧场、帐篷农舍、课堂宿舍,俯下身、沉下心,用奋斗的汗水在三江源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主动担当 为玉树教育发展擘画蓝图


在玉树州教育局职业教育与学前教育科科长权玉倩眼中,新来的刘建新副局长是个“拼命三郎”。


上任后不久,在经历了心慌、气短、心跳加速等一系列常见的高原反应后,刘建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地深入全州六市县,深入调研玉树的整体教育状况。


“刘局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教育行业有很深的研究。他既能站在国家政策层面,也能站在玉树本地教育现状的角度,综合考量玉树今后教育发展的路子。”权玉倩告诉记者。


在调研全州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刘建新带着州教育局的同志制定了玉树州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州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厘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文件有了,如何将政策落实下去,推动玉树州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刘建新在调研中发现,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存在着与内地同类学校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专业建设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玉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学校办学传统和师资队伍结构,刘建新提出“围绕服务民生领域办专业、围绕信息技术革命办专业、围绕高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办专业、围绕文化特色办专业”的建设思路。他在起草学校“十四五”规划中这样建议:将现有专业逐步改造为学前教育类、医疗护理类、信息技术类、高原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类、文化特色类等5大类专业群,为学校后续发展找准方向、激发活力。


厘清了学校发展思路后,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压在刘建新心头的又一件大事。2020年4月,他得知北京国有控股企业华夏银行有意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捐助后,主动与相关负责人对接沟通,积极奔走,最终争取了250万元的捐助资金,用于帮助学校购置学生饮用开水设备、资助教师干部访学交流、改善升级学校实训条件等。


心系学生 这个局长有点“暖”


“阿妈,我们教室有暖气了!”上巴塘小学校园门口,五年级一班的卓玛吉兴奋地冲着来接她回家的母亲大声喊道。


“自从刘局长来玉树后,学校的变化大着呢!”卓玛吉的母亲带着满满的喜悦对记者说。


位于玉树巴塘草原深处的上巴塘小学,创建于1996年,初创时只有2名教师。虽然办学条件极其简陋,但是这所村小却是当地方圆几十里牧民孩子上学的唯一去处。上任后不久,刘建新在考察上巴塘小学时发现,学校教室里四壁透风,师生取暖只能通过烧牛粪。一到冬季,学生们经常出现手脚冻裂、冻伤的现象,有时手肿得像胡萝卜。


2019年下半年,学校启动了电采暖改造项目。这在草原上可不是一个小工程,需要重新架设高压供电线路、增设变压器、校园电线铺设和取暖器安装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离不开项目资金和施工团队的支持。一个月过去了,刘建新发现,虽然此前做了工作安排,但方案并未细化,新增的资金缺口还无着落,施工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冬季眼看着就要到来,如果改造工程不能及时完成,全校师生将一起挨冻受寒。“一定要在入冬前解决孩子们的取暖问题!”刘建新下定决心。他积极与供电公司、施工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协调,召开现场办公会制定施工方案。算来算去,预算资金还有14万元缺口。刘建新又多次找施工单位商量、反复说明学校情况,简直是“磨破了嘴皮子”。他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对方,施工单位慷慨捐助了这笔款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冬天如期而至,上巴塘小学的孩子们坐在温暖如春的教室里,无惧严寒、安心上课。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心系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刘建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才仁多杰是刘建新在学校党支部“1+1”结对帮扶活动中的帮扶对象。2019年8月12日,就在进青抵玉的第十天,刘建新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严重不适来到才仁多杰家。家访中,他发现这家人虽然脱贫了,但并不富裕。此后一年,他多次走访慰问,送米送面,嘘寒问暖,还协调北京援青医生郝晔为才仁多杰的弟弟免费上门诊疗。北京援青干部的温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淌进草原深处的这户普通牧民家中。


除了才仁多杰一家,刘建新主动结对帮扶的牧民家庭还有3户。他们的困难各有不同,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孩子入学存在困难,有的是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实习岗位……刘建新利用援青团队的资源,一一为他们排忧解难。


每到一户牧民家,乡亲们都会亲切地称呼刘建新“北京的亲人”,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招待他。老人们还会用藏族同胞之间相互表达敬意的最高礼仪——碰头礼,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


满腔情怀 替贫困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2020年7月31日一大清早,刘建新早早离开宿舍,出发去州职校学生尕玛蒙久江才家走访。


玉树州“虫草假期”结束后,州职校有13名学生出现在疑似辍学名单中,这一情况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作为校长,刘建新迅速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专门布置,安排班主任逐人逐户了解情况,进行第一轮劝返工作。在第一轮工作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他又率领其他校领导带队逐个对学生进行家访。


尕玛蒙久江才的母亲患有脑部疾病,父亲在他小的时候离家外出,自此失去联系。他和母亲由年迈的姥爷姥姥照顾。在家访中,刘建新认真倾听一家人的难处,把国家、省州有关教育帮扶政策和学校为防止学生辍学所做的努力、所能提供的帮助一一向他们进行讲解。在他耐心细致的劝说下,尕玛蒙久江才渐渐打开了心结。“感谢刘校长,在我迷茫的时候点醒了我。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听到外孙的一番表白,尕玛蒙久江才的姥爷非常激动,对刘建新连连竖起大拇指:“共产党噶真切(藏语意为:谢谢)、北京来的干部噶真切!”


几天后,刘建新在学校又见到了尕玛蒙久江才,此时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早早就坐在课桌前认真朗读课文。


“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本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玉树州教育局局长吉洛对这位北京援青干部的工作表现很是满意,“虽然来玉树才一年,但刘局长为这些辍学的孩子操了很多心,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


援青不久,刘建新就发现州职校有不少毕业生有强烈的升学愿望,而青海省内高职就学资源较少。当他了解到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每年尚有少量招生计划可调剂使用的情况后,随即率队在一周内对分布在江苏省内5个城市的6所学校进行了“旋风式”走访。在刘建新的努力下,州职校最终与其中5所学校达成了招生培养合作协议。


在2020年中职毕业生对口单独招生中,江苏共招收玉树籍学生397人,占全州当年升入高职学生的35%。其中4所学校对玉树藏族学生实行3年学费全部免除、1所学校免除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年多来,刘建新积极奔走,为的就是让更多玉树贫困农牧民家的孩子像他一样走出大山,用奋斗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刘建新最大的梦想,是在3年援青工作结束前,推动玉树高等职业教育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坚持‘十个必须’,其中重要一条是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刘建新认为,教育不仅是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 我们现在正在向青海省教育厅、州政府积极争取,以州职校为基础探索创建一所玉树自己的高职院校。这样一来,本地的孩子不用出去,也能在家门口享受高等职业教育。”说起玉树州未来的教育发展,刘建新的眼神中满是憧憬。


这不仅仅是他的梦想,更是一届又一届援青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刘建新和他的“援友”们一起,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玉树这片高原上,年复一年,在热血和汗水的辛勤浇灌下,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文·图:本刊记者 许鑫

责编:龙慧蕊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