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上海民族工作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贡献——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赵卫星专访
发布日期:2016-05-06

  上海,简称“申”或“沪”,是“长三角”地区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面积634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逾2380万。

  上海于宋代得名,元代建城,明清两代商品经济发达,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称,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中央进一步要求上海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现阶段,上海正致力于“四个中心”(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建设。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落户浦东,为上海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最近一次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首超香港位列第一。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6个民族成分齐全,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



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民族工作呈现着怎样的气象呢?

世博会:城市民族工作的大舞台


  记者:赵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城镇化水平位列全国前茅。以多民族散居型为特征的上海民族工作不同于民族地区,决定了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你对此是怎样看的?


  赵卫星:的确,城市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更需要我们注重对“两个大局”战略的贯彻落实。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民族工作必然也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其实上海民族工作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如何立足于“两个大局”、立足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来谋全局、找规律、抓重点、寻突破。

  近年来,上海民族工作不断拓展深化,比较典型的就是抓住了2010年世博会的契机。缘此契机,上海民族工作乘势而上,既积极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又切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使上海城市民族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比如,上海市民宗委全力配合全市工作部署,承担起了清真食品供应监管、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及世博会期间民族团结和谐的重任。在此过程中,上海市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总队发挥了很大作用,共计有2375名少数民族志愿者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他们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既展现了上海少数民族群众的风采,也为这座城市涵养了精神和文化,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记者:回顾世博会,在哪个方面最能体现出上海民族工作的亮点?


  赵卫星:我记得,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特别提到:“上海世博会把服务参观者和参展方放在突出位置,园区内大量增设便民设施,特意挑选9家清真餐厅进驻,使人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对上海进一步深化民族工作有极大鼓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上海市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总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记者:您之前说到,借世博会契机,上海城市民族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这中间不乏法律法规层面上的完善。近年来,上海市在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中有哪些有益探索?


  赵卫星:上海非常注重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及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我们努力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工作的连续性。自1994年起,上海连续19年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二是坚持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民族政策法规“五进”,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窗口单位”,不断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宣传有效性;三是坚持工作的长效化。健全长效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四是坚持工作的创新性。利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平台,形式多样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五是坚持工作的法制化。积极开展立法调研,推动民族事务的依法管理;六是坚持工作的社会化。积极利用好“三社”(即社团、社区、社工)资源,在宣传民族政策法规、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扶贫帮困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我们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扩大社会化,以达到“政社合作、政社互动”的效应。


白玛龙珍向赵卫星主任献哈达.jpg

藏族同胞向赵卫星主任献哈达    胡志敏/摄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记者:我了解到,为支持民族教育工作,上海有许多学校相继开设民族班,走在前列的有回民中学、共康中学、七宝中学新疆部等。我的母校位育中学也从2011年起开办新疆部。上海是如何与少数民族教育一步步结缘的?


  赵卫星:其实,上海在民族教育方面起步很早,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他们已经和正在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就建成了回民中学。近年来,这所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今学校已形成了高中部、初中部、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培训中心、上海市台球协会青少年培训中心的办学格局,特色鲜明,成绩斐然,教学质量非常高。

  根据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海分别从1984年和2000年起,开始设立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民族事务等部门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目前,全市有6所回民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办内地民族班的中学达到20所。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学校等高等院校相继办起了民族班,培养了一批文艺、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少数民族人才。


  记者:民族班的学生和上海普通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赵卫星:办好内地民族班,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上海在各方面为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创造保障条件。在学习上,民族班的学生与本地普通学生受到的教育是相同的。在生活方面,民族班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受照顾。学校非常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确保做好相关后勤服务。例如,为穆斯林学生单独提供清真食品等。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去过共康中学。这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由于实行“四年制”初中教育,四年里,学生不能回家。因此,相邻的社区居民十分关爱这批藏族孩子,热心肠的阿姨们会时不时地叫上他们一起吃饭,带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就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在上海也有一个家”。“每逢佳节倍思亲”,像除夕夜,老师都会陪伴学生一起度过。他们奉献敬业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世博会各民族同胞大团结.jpg

上海世博会上的各民族同胞    戴焱淼/摄


坚持二十余年对口支援, “无名英雄”创工作亮点


  记者:对口支援工作是上海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据说从1992年至今,上海已先后援建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等地区。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卫星:多年来,上海对口援建项目主要是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惠民工程,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扶持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等。比如,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德昂族和独龙族。2005年至2009年,按照“分批扶持,整村推进,重点突破”的帮扶思路,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帮扶德昂族,总共投入了3689万元。利用这些资金,我们总共做了457个扶贫惠民项目,德昂族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对独龙族的帮扶工作从2010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上海市政府总共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支持,计划完成“567项目”:“五个特色村”——增加这些村庄的“造血”功能,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六个安居点”——全面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七个整村推进”——包括村庄改造、污水处理、翻修公路等。

  又如,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四县。从2011年至今,上海市民族宗教系统总共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资金,进行整村推进、基础建设、帮助当地打造支柱产业等。在喀什莎车县有一个村庄,我们对其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当地百姓和牲畜“饮水难”的问题。自此以后,村民们再也不用到几公里以外去挑水喝,而且能喝上令人放心的饮用水。老乡们说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民心工程”。


  记者:我去过青海省果洛藏区采访,实地感受到在青藏高原上开展援建项目的不易。赵主任,您曾是上海市第五批援藏干部总领队,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此,您一定有许多深切的感受吧?


  赵卫星:既然你到过果洛,那我们就从果洛说起。在所有的藏区中,青藏高原藏北板块的自然环境是最艰苦的,在西藏是那曲,在青海就是玉树、果洛。2011年是上海对口援建果洛州的第二年,我去了达日县,当地工作环境相当艰苦,超乎我的想象。回过头说说援藏,我们在援藏工作中按照“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特别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比如,我们在日喀则地区援建了一个文化惠民项目——日喀则宗山博物馆。博物馆建在尼玛山上,展现后藏地区的民俗文化,馆内存有全套《甘珠尔》、《丹珠尔》佛经等许多珍贵藏品。远眺宗山博物馆,建筑造型别致而有气派,每一片砖瓦都凝结着沪藏双方辛劳建设的心血。能够为后藏地区建造博物馆来保存藏族自己的文物、史料,进一步满足藏族百姓的精神需求做贡献,这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民族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探索力求实效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的城市民族工作也随之做了哪些新尝试?


  赵卫星:上海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城市。上海民族工作的很多领域,都涌现出创新做法。比如,成立于1991年的上海少数民族联合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有50个团体会员单位、125个民族联分会、3000多名联络员,形成了覆盖全市17个区县和各大系统的组织网络。如今,民族联已经成为联系各民族群众、反映少数民族诉求、凝聚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力量。

  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也很重要,基层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比如徐汇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区民族联合会与七所高校结对共建,开展帮困助学。十年来,共有425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45.9万元,树立了徐汇区民族工作爱心助学的品牌形象。

  又如,静安区创办了以区民族联合会副会长、回族老人达庆熙个人名字命名的“达庆熙志愿者工作服务中心”。这是上海首家以少数民族同胞个人名字命名的社会组织,也是社区民族志愿者服务领域的一次全新探索。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帮助来沪少数民族适应城市生活,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认可。中心设有民族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点,还建立起少数民族群众与联络员“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纠纷矛盾。2013年,中心被静安区授予“最具创意社会组织公益品牌项目”称号。

  在社区民族宣传工作中,宜川新村街道在工作中提出了“E时代”的新思路,搭建“宜川民族风”微博平台、建立QQ群工作窗口等,依托网络资源开展民族工作。这样,通过网络的快速便捷,尽力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在联系团结来沪少数民族的工作上卓有成效。基层是创新工作的主体,我们要从基层社区提炼新优做法,进行推广复制。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又将有哪些具体的新思路、新动向?


  赵卫星: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上海城市民族工作要着力提高整体的能力和水平。我认为,首先要着力推进民族事务的法治化。我们要推动民族工作从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向依法管理与政策引导并重,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其次,要着力推进民族事务的社会化。民族工作具有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牵动全局的整体性以及联系广泛的协同性等特点。从“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总体要求来看,“民族工作”并不等同于“民族部门的工作”,必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社会化,才能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民族工作合力。我们既要切实提高民族团体自主自治的能力;又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新途径。为此,上海市民宗委在新的一年提出了“管理网格化、服务网络化、引导社会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目标。第三,要在民族工作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维护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我相信上海的城市民族工作一定会跃上更高的台阶。


上海市黄浦区迎世博清真食品展示.jpg

上海市黄浦区迎世博清真食品展示    胡志敏/摄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民族工作动向


  记者:您谈了很多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实践、亮点和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目前在“自贸区”的新语境之下,上海市民宗委怎样把握好民族工作的新趋势? 


  赵卫星:我认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只有深刻把握好时代的特征和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开展好民族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是落实民族政策及如何更好地尊重民族习俗等。这一时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当时,民族工作主要针对沪籍少数民族。从90年代开始,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涌入上海,上海逐渐完善了民族工作的法制建设,制定《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条例》、《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新世纪以来,上海的民族工作不断深化,工作框架向体系化方向发展。同时,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从边疆和农村牧区延伸到城市和东部地区,也就是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同志说的“进城”。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上海民族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在“自贸区”的新语境之下,我认为,对来沪少数民族与沪籍少数民族的服务、引导应当并重,这方面正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


  记者:对此,我们确定的具体目标是怎样的?


  赵卫星:我们统计过,上海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到了21.48%,其中不乏社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艺术界,上海的艺术院校培养出著名的回族表演艺术家达式常、彝族女高音歌唱家杨学进等。他们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在公共事业领域也有一大批杰出代表,如回族有机化学专家蒋锡夔、满族手外科专家顾玉东、朝鲜族火箭专家李相荣、维吾尔族长江学者翦知?、满族电力工程专家白同朔等都在上海工作、生活,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服务他人、回报社会。上海的各高校都身兼重任,努力教育好、培养好、团结好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将他们的力量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未来发展中。

  上海也积极为少数民族走向世界舞台提供机遇。2009年,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西藏日喀则珠峰艺术团来沪演出。他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节目《珠峰彩虹》,给海内外观众呈现出一道视觉盛宴。演出结束后,反响十分热烈,俄罗斯圣彼得堡年轻人剧院盛邀珠峰艺术团赴俄演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期待着民族工作的后辈力量快快成长起来,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薪火相传、不断努力。


花木服饰表演队.jpg

上海市花木服饰表演队    花木街道供图


“不辱使命,带动内地、各民族走向    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是上海民族工作者共同的“中国梦”


  记者:是怎样的一种机缘使您成为了民族工作者?


  赵卫星:我调到上海市民宗委工作时间不长,在民族工作方面还是个“新手”。我为自己曾是一名援藏工作者而感到荣幸,也为能从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而感到光荣。

  “保边疆,固国防”——在上海舒适的生活环境里可能仅仅是一句口号,但是行走在西藏日喀则1753公里的国境线上,这句口号却每时每刻都萦绕心头。时至今日,我依旧每天都会去关注西藏的新闻。在我眼里,西藏的变化确实日新月异。我刚去日喀则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青藏铁路开通,现在西藏六个地区有五个机场(拉萨与山南共用一个机场),连阿里都通飞机了。在高海拔地区、冻土环境下进行交通建设是很了不起的。另外,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有序推进,通过“政府支持一点、援藏资金辅助一点、个人贷款一点”的途径,经过这些年的改造,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我深切感受到,民族工作是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积累无量功德的大事业,我愿意为之用心用力!


  记者:这么多年来,各民族同胞又给上海带来了什么?


  赵卫星:上海就是各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的家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海本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纵观历史,今天的上海能够形成“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综合竞争力稳步提高,在国际上享有“东方明珠”的美誉,也正是各民族同胞携手共创的!


  记者:2013年4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中国梦要靠56个民族共同奋斗来实现。”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您怎样诠释“中国梦”?


  赵卫星:一直以来,上海民族工作都紧紧围绕中央的要求,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及“两个大局”思想的指导方针下开展。我个人体会,“中国梦”赋予了“两个共同”和“两个大局”的新内涵,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海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不辱使命,带动内地、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和谐发展——这就是上海民族工作者共同的“中国梦”。


  记者:感谢赵主任与我们分享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成就。


  赵卫星:也谢谢你们关注、报道上海的民族工作。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