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共同发展,共创美好 ——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冯志礼专访
发布日期:2016-05-10

吴越古风吹绿了这片鱼米之乡,改革浪潮砥砺出山水江南的现代气质。作为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浙江省以综合性高产农业、产业化渔业转型、多元化新型工业、绵延悠长的历史文脉而迸发出开拓进取的勃勃生机。“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浙江省的美好未来正在56个民族儿女的齐心协力下而清晰可见。创业富民需要汲取各族人民的实践智慧,创新强省需要励志全省每一份子敢为人先。回首浙江共圆“团结梦”、共创“发展梦”的奋斗历程,也是全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深入民心的过程。民族团结进步高歌已奏响,浙江省紧紧围绕共筑“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进行更富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力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不少特色和亮点。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冯志礼。


W020120308367770701859.jpg


记者:冯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载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有不少特色和亮点。请您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冯志礼:据2012年1月统计,浙江省现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21.5万,世居的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人口为17万左右。全省共有流动人口2200万左右,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157万余人,占本省流动人口的7.14%。

近年来,为了推进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我们抓住共建共享的关键,提升宣传和帮扶的精神境界,强化少数民族同胞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始终把握平等这一基石,围绕提高思想认识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们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下发后,民宗部门及时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予以转发,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我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并明确做好工作的责任单位。

立足平等和尊重的出发点,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我们将民族地区和民族经济发展纳入浙江省经济社会大局中布局安排。对于如何实现把“后发优势”转换为“后发崛起”,我们在整个计划中做了更多倾斜式安排。再如参政议政、政治建设方面,从省里到乡镇,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或者是各类社会组织,我们都注意突出民族这个因素,注重民族识别,保障其社会政治地位、参政议政的话语权,充分体现出政治上的平等与尊重。在民族文化弘扬方面,我们专门设有民族文化发展资金,既重视挖掘更重视传承,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对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专门的计划和规划。 

二是始终把握团结这一主线,围绕交往交流交融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们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城市民族工作社会管理,打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深化城市民族工作调查研究。2010年,在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主持下,完成了《关于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1年,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思考》入选省委创新社会管理中心组读书会理论文章汇编。探索建立城市民族工作服务与管理新机制。探索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组织为龙头,以社区为依托,以少数民族联谊组织为纽带的城市民族工作新机制。全省各地通过设立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站等,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快捷服务;通过民族教育进入各级学校,加深各族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通过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企业开展试点,把民族工作纳入企业党建的范畴。201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载体创新、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比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就展、最美基层民族工作干部评选、民族风情摄影展、畲族服饰大赛等,突出互动与参与,而不同于过去纯粹法律法规宣传。发出民族本体的声音,树立干部的工作自信、民众的群体自信。以生动的工作聚焦社会关注的目光,加大社会资源的倾斜度,为全年的“十个一”系列创建活动打下基础。

三是始终把握互助这一保障,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们坚持把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打牢民族团结的发展基础,加大政策扶持。2011年,我委会同省发改委制订了《浙江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 “跟上全省发展的步伐”。创新工作载体。2008年以来,我委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特色产业培育等手段,切实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目前,我省先后有62个民族村达到了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标准, 15个民族村建成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色村寨。省委、省政府还先后推出了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 “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等系列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发达地区、省级部门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坚持全面发展。自2008年以来,省政府就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发展专门出台文件,这在别的省份也是不多见的,省财政转移支付景宁11亿元,其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在全省90个县市名列前茅。2013年,我们把目光投向18个民族乡镇,又以省政府名义下发扶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直接管到乡镇,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十二五社会事业的发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开辟生态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实现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共存。浙江民族地区实现全覆盖就业、上学、医疗保障、户籍管理等公共服务,城市有的基本设施乡镇也逐步得到完备。由共建达到共享,这样的民族关系才是牢固的。

四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强化服务中进行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比如善用社区、乡村 微组织。城市社区微组织建设,看似不起眼,效果却很好。微组织在日常中举办的活动涉及安居、就业方方面面,聚合感情、兴趣爱好、文化,可以即时解决困难。看上去松散,实际上很稳定,所起作用较之于社区组织“拉郎配”的传统模式而更加温馨、长久。 微组织、e组织起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别是让外来少数民族更加便利地共建、共享社区文明,已成为我们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

此外,将在本地社区生活时间比较长的少数民族骨干组织起来,一起做民族工作,他们讲一句话,更具情感认同和信赖感。集腋成裘,发挥城市少数民族自治组织作用,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同胞,平等推进社会性一般公共管理,不因民族不同而实行差别化对待,于沟通上更加尊重,更多耐心,“一碗水端平”。真正坚持统一管理,落实政策制度,完善组织体系,增加投入,落实配套。把平等尊重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着力点,通过共创和过程共享,促进新型民族关系的建设。

结合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我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市场运作,调动多方投入,分包活动给其他的社会组织,有的活动合办、有些活动由基层承办,通过主流媒体推送,整合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宣传月的活动,扩大宣传面。

总而言之,浙江省的世居少数民族关键是加快发展,提高生活水平、质量,而对于城市少数民族的工作关键是做好促进和谐稳定,促进其融入流入地。


畲族阿婆们组织的舞蹈队正在畲族大戏台表演.jpg

畲族阿婆们组织的舞蹈队正在畲族大戏台表演


记者:浙江省是城市民族工作和世居少数民族工作两手抓,那么近年来在促进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乡村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富有浙江特色的举措?


冯志礼:按照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们将特色村寨建设同我省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2009年开始,我们深挖畲族文化历史底蕴,全面掌握全省民族特色村寨的历史沿革、发展潜力和保护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提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精髓,把畲族文化中带有原始神秘的“崇高”的美学特征和相应文化元素融入建设中。并且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制订出《浙江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设计了一套结合畲族文化、突出畲族建筑特色的《畲族风格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切实起到指导全省实践的作用。近4年的实践表明,不仅群众的居住环境美了,文化生活乐了,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也火了,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大支撑。


15李士明--记录.jpg

畲乡娃上课


记者: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浙江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带来了哪些益处和希望?


冯志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浙江民族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实现了经济增长率、群众幸福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步提升。好处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和全省18个民族乡(镇)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4.23 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2.53亿元,全省少数民族农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 2662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6419元。

二是城市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省上下形成了城市民族工作党政齐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增强少数民族同胞自身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感受到全体社会的温暖和包容。相对以往的民族工作,我们着重关注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理和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其对社会温暖的感知,塑造内心的强大,树立文化自信,发现自己的民族之美。在非常浮躁、奢华、喧哗的社会环境下,传递原生态的宁静之美,吸引整个社会的目光。我们期盼他们欣喜内心强大升腾,因为文化自信而走出去,因为能力自信而融得入,因为自豪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社会对他的关注、关爱、关心。这种温暖是我们过去工作过程中比较忽略的,给钱给物不全是关怀,从思想、文化、情感入手才能维持更加长远的民族关系。宣传月活动给山区打开了一个窗口:无论是生态移民,还是“畲家乐”、畲族风情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为山区少数民族打开了通向现代文明的一条条通道。

四是能通过时间相对集中、力量相对集中的创建宣传活动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矛盾。基层的问题是琐碎的,通过这个宣传月让大家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商议疑难、化解矛盾,可以有规律地形成好社会氛围。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更是对全社会的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浙江是有扎实基础的。 


记者:如今,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请问您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


冯志礼:“中国梦”也是民族梦,民族梦就是“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这个梦落实在浙江,也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同胞的发展。现在,浙江普通农民年平均收入为15000元,而少数民族同胞只有7400元,没有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就不是惠集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所以浙江省委提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其中重点就包括实现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翻番,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为此,我们重点抓好生态移民、地质灾害移民,放宽政策,帮助他们走出山门,走进城市,走进社区。同时也帮助生态产业走进大山,通过流转山上土地,让工商资本和现代企业理念、技术流入生态特色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环节,实现他们绿色发展之梦,进一步解决好少数民族下山脱贫的城市之梦。同时,为了让梦更富文化色彩和民族特点,我们实施了“幸福浙江、魅力畲寨”建设工程、畲族典籍修复和文化研究工程、畲族三月三传统节庆推广工程等,保存好文化基因,坚持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将民族文化传承、提纯、复壮,在各族人民交融大潮中提升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品质、文化品质、文明素质。总之,我们希望他们的内心能够时时洋溢幸福感。 


2、藏族学生在教室认真学习。.jpg

藏族学生在教室认真学习


记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浙江落地开花,芳香袭人。接力“中国梦”,浙江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还将有哪些长远规划和新的举措?


冯志礼:实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浙江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下一个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目标,在切实推动创建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气象。

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制,深化齐抓共管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常态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继续把创建活动进一步制度化,形成政策,形成固定投入,形成固定的项目。2013年,我们就又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  

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典型培育上下功夫。制订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典型培养的工作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县)、模范乡(镇)、模范村(社区)、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创建活动,分层次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成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创建活动转化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加大扶持,增强民族乡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调查研究上下功夫。重点研究创建活动如何更好地贴近基层,增强创建活动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研究创建活动如何更好地提升成效,让在浙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共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建设更多民族文化和民族产品的宣传、展示、交易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民族文化发展,为民族联谊提供网络平台,发掘各民族代言人,立体展示民族形象;主动去做好网上民族工作,让民众在网络上找到“民宗委”,找到“组织”,引导互动,善用网络;研究创建活动如何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