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同心凝聚民族情 合力共筑宜居梦——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中民族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日期:2016-06-06

棚改拆迁工作,向来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事”。当它与极具政策性和敏感性的民族宗教工作相互交织在一起时,更是“难上加难”。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中心区域的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就是这样一项“难上加难”的浩大工程。

北梁因地处“老包头”以北的“梁子”之上而得名,是包头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包头文化“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北梁地区,也是历史上“走西口”的重要目的地,曾创造了晋商数百年的辉煌。但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进入新世纪后的北梁却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这里人居条件差,房屋老旧拥挤、环境脏乱无序、市政基础设施匮乏;这里弱势群体多,在1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上分布有4.7万户住家和12.4万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这里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融合,有回、蒙古、满等7个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的11处宗教场所,回族居民和信教群众占比分别高达12.25%和12%,是包头市区内少数民族居住最为集中和宗教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区域。

多年来,对北梁棚户区进行搬迁改造,是北梁几代人的夙愿和十几万各族群众共同的梦想。回应北梁人的这一关切与期待,包头市委、市政府自2004年开始便以改善北梁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目标,陆续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李克强总理于2011年3月和2013年2月先后两次视察北梁,则进一步坚定了自治区和包头市全面推动实施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的信心与决心,并提出“四年规划、三年全面完成”的工作目标。然而,当这一宏大目标在一年之前正式对外公布的时候,无论北梁居民、地方干部,还是社会民众,心里都不免有一个不小的问号:对一个涉及上万户家庭和十几万居民的巨型城市棚户区进行搬迁改造这样一项极其艰难与复杂的浩大工程,真的能够顺利实施吗?真的能够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吗?

令人振奋和惊喜的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北梁棚户区已累计完成搬迁、安置居民13081户和10020户,拆除房屋面积达78.2万平方米,搬迁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北梁人的安居梦正一步一步从梦想变为现实。

总结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的经验,可以有千条万条。但其中关键一条,就是高度重视和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这一经验,不仅是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全国民族工作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充分尊重民族情感,准确把握特殊诉求,以真情换真心。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过程中,包头市委、市政府始终强调要充分考虑民族特殊因素,充分尊重民族特殊情感,精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考虑到回族群众依寺而居的特殊生活习惯,在确定征拆方案时特意在清真大寺附近规划设计了部分安置房,以最大限度满足回族群众回迁到清真寺周边的意愿;考虑到回族群众忌讳迁坟的文化传统,在规划设计时特别对棚户区范围内的两处回族墓地予以保留,并通过在墓地周边移种绿树形成一道自然屏障,既尊重了民族传统,还美化了环境;考虑到回族的特殊色彩喜好,为便于登记造册而给棚户区全体住户统一制作门牌时,将回族住户的门牌特意做成绿色⋯⋯像这样贴民意、暖人心的工作措施还很多。细微之处见真情,政府和干部的真情换来少数民族群众的真心理解和全力支持。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不仅积极带头搬迁,还亲身参与到搬迁改造工作中来,成为政府的重要帮手和干部的有力助手。“北梁”经验表明,民族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诚心诚意尊重少数民族、设身处地理解少数民族,既讲普遍性又讲特殊性,工作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有效平衡民族利益,充分体现民族平等,以公平促和谐。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在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过程中,包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的一些特殊利益诉求,非常关心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如,优先照顾回族居民回迁,方便他们的日常宗教生活需求;从就业、就医、社保、医保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多种形式的帮扶支持,努力解决他们搬迁的后顾之忧,等等。但棚户区内的居民大多都是特殊困难群体,也都有故土难离的特殊情结。如何平衡和照顾好他们各自的困难与诉求,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为此,包头市委、市政府从搬迁改造工作启动之初,就把研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征收补偿方案》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反复酝酿修改,40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最终,《征收补偿方案》通过经济杠杆,有效实现了回迁居民和异地安置居民之间的利益平衡,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满意率达90%以上。这一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既充分照顾到了少数民族的一些特殊利益诉求,又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公正。“北梁”经验表明,民族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一样,在本质上也是对各民族利益的一种调整和分配。我们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过程中,要把满足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诉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有机结合起来,将民族政策融入社会政策大框架中去谋划和安排,而不是单纯的照顾或特殊的帮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民族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冲锋在前,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勇担重任,各族群众齐心聚力、攻坚克难。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实基础。北梁棚改工作之初,各级党委、政府即高度重视通过配置少数民族干部,发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来推进棚改工作。市、区两级抽调2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奔走在拆迁一线,他们多来自市直、区直机关,很多群众带有疑问,后来这些干部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拆迁工作中,尤其在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拆迁问题上,少数民族干部总是冲锋在前、不畏艰难。马红霞是参与北梁棚改工作的一名回族干部,她所负责的片区80%都是回族群众,在她的带领下涌现出了著名的“马家军”。马红霞兄妹三人,再加上两个侄女,两代人齐上阵,一头扎进棚改工作中。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拆迁工作中,只要你和各族群众真心交朋友、掏心窝,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包头市伊协副会长杨景、蒙古族代表人士巴建和不仅带头搬迁,还充分发挥在本民族的威望和影响力,利用懂民族政策、熟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优势,广泛发动身边少数民族群众主动搬迁、互帮互助、支持棚改,形成了推动棚改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在北梁棚改工作中少数民族干部和代表人士是推动棚改的一面旗帜,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身作则、带头表率,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棚改工作中,在攻坚克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成为北梁棚改民族团结工作的排头兵。

广泛发动各族群众,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充分发挥各族群众主体作用。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力量源泉。东河区回民街道和财神庙街道位于北梁棚改核心区,辖区内少数民族居住集中,世居的老住户多,人员构成复杂,拆迁改造难度大。再加上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拆迁政策心存疑虑,怕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使这一地区拆迁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为有效推进工作,辖区内74个片区党支部、居民小组及415名居民代表全部由各族群众公开推举产生,其中少数民族居民代表178名占代表总数的43%。刚开始被选上来的居民代表多为几经拆迁的“经验户”、能说会道的“钉子户”,群众认为这些人熟悉拆迁政策,敢虎口拔牙,能维护群众权益。随着拆迁工作的逐步开展,群众发现这些人多围着自身利益打转转,没能发挥好居民代表的积极作用,于是又被选下去,重新选了居民代表。从统计住户信息、设计规划方案、制定征迁政策、公示补偿标准、监督安置新区建设,各族群众全程参与棚改进程,成为北梁棚改的主角。包头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更是充分发挥民族工作传统优势,广泛动员各族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和“民族法制宣传周”活动,把民族工作与动迁工作结合起来,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拆迁政策,支持拆迁工作,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少数民族群众疑虑,使其由最初抵触反感、怀疑观望转变为全面参与、主动支持。这种充分发动各族群众,紧紧依靠各族群众的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拆迁怪圈,真正发挥了各族群众主人翁作用。实践证明,各族群众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力量所在,只有把充分发动各族群众、信任各族群众、依靠各族群众贯穿工作始终才能做好民族工作。

心里装着各族群众,感情连着各族群众,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致胜法宝。回族老人丁志清家庭困难,因为缺少几百块钱搬不了家,铁西区干部哈斯和其他干部自掏腰包免费帮老人搬家。福义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巴青华看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可怜得几年不换一身衣服,自己掏出钱来救助。在北梁,这样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财神庙街道办事处主任石丽娜说:“做拆迁工作,要善于换位思考,各族群众所需要的并不是多讹几平米多要几个钱,而是一种身份和态度上平等、善意的对待,只要你真心为他着想,一定能换来理解和支持。”北梁棚改的大幕徐徐拉开,从中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政府的手和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官民互动”。民族工作最朴实无华的道理就是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为各族群众做好事,一切为了各族群众,一切依靠各族群众。具体地说,就是要真正做到“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梁各族群众的“宜居”梦想必将实现。“北梁经验”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也必将在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过程中结出更加喜人的实践硕果。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