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举行换届大会:聚焦主线,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坚实文物史料支撑
发布日期:2024-01-30

      1月27日,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64名社会各界人士当选理事。大会还研究成立了13个专业委员会。大会选举结束后,在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新当选的理事、13个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及各领域专家学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为做好协会工作建言献策。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创建于1993年,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国民族博物馆业务指导,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事业的人士和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有团体会员60余家、个人会员200余名。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大会重点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协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聚焦主线强化职责使命

      大会提出,作为委管社团,协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推动职能职责和工作举措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优化发力,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谋划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融入协会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一是深入贯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大要求。对标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这一目标,加强对我国古代民族文物、近现代民族文物以及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文物的系统性梳理,不断丰富反映“四个共同”和各民族“三交”史的史料体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文物史料支撑。

      二是深入贯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要求。以民族文物史料为载体,积极拓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在深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和阐发民族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三是深入贯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大要求。对照国家民委关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等重要决策部署,利用好协会资源和平台,积极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个体生存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紧密联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四是深入贯彻“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要求。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遗址遗迹和文物遗存,按照“四个大力宣传”和“三个讲清楚”的要求,持续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新开展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为促进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提供精神食粮。


以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国字号”协会

      大会强调,作为在民政部注册的我国唯一以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为宗旨的“国字号”社会组织,协会要将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通起来,不断提升民族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发挥好社会组织优势作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是着力强化行业引领。充分依托理事会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事业、有较大影响力等优势,推动协会向专业化、高水平方向发展。持续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好协会在专业指导和工作协同上的积极作用,努力将协会打造成为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民族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二是着力凝聚人才资源。协会广泛吸纳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建高水平协会,邀请相关领域的近70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协会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提高协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今后要继续吸纳更多专家参与进来,不断壮大协会力量,为党和政府开展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着力拓展发展平台。协会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在规律、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利用等专业要求,重新设立了13个专委会,打通了从理论研究到社会实践的业务链,为协会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要继续完善分支机构建设,不断拓展事业发展格局,努力将协会打造成为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是着力培育文化品牌。认真总结协会开展民族文物抢救、保护、阐释、开发、利用等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培育协会文化品牌为抓手,力求推出一系列民族文物保护品牌活动项目,有效盘活协会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平台资源,激发协会发展动能,不断提升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落实国家民委社团改革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协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大会提出,协会将继续认真领会国家民委社团改革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深化改革举措,切实推动协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努力在国家民委中心工作和重大专项工作中发挥好应有作用。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深化政治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协会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完善协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覆盖,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党建引领协会事业发展。

      二是打通资源壁垒。全面加强与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单位的紧密联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主动承担民族工作任务,服务民族工作大局。拓宽视野“走出去”,积极搭建跨协会、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协会事业发展格局。

      三是激发发展活力。健全协会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各专委会之间的协同机制,鼓励各专委会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开展活动,着力打通制约协会事业发展的阻滞关节,推进协会“融、转、通”,凝聚协会发展最大合力。探索建立符合协会实际的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完善内部管理。健全法人治理制度,着力提升社团依法自治的能力水平。建立完善党建、意识形态、外事、财务、分支机构管理、内部刊物编印等制度,持续深化内部治理,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国家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