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特色村寨别样风景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采访侧记
发布日期:2016-07-21

在寨门口迎接宾客的侗族大歌艺术团二.jpg

在寨门口迎接宾客的侗族大歌艺术团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截至去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1亿元,同时吸引多方面资金,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600多个村寨开展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2014年,随着一个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正式挂牌命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这项惠民工程,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6月29日至7月5日,国家民委组织“中央媒体民族地区走基层”活动,记者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家媒体组成的采访组一起,实地走访了宁夏和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感受了这些特色村寨别样的风景。

 

穆民新村的“新”发展


我们采访的首站,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穆民新村。放眼望去,一幢幢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房子整齐地排列着,让人倍感祥和安宁。推开贴着“回族家访旅游接待户”标签的一家大门,两位回族老人欢颜迎客,四四方方的小庭院顿时热闹起来。

三个月前,周生岐的重孙出生,这个穆斯林家庭开始了四世同堂的生活。作为在穆民新村生活了48年的老住户,周生岐感慨万千:“如今的生活比起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住的房屋经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已经翻修了好几次,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平时,年轻人会在附近打工,家里会留下媳妇照看孩子及接待游客。”

正如老人说的,穆民新村“新”就新在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里的特色是“全国首个家访式穆斯林旅游景点”,既原生态地保护和发展了回族饮食、习俗等历史文化,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像周大爷这样的“回族家访旅游接待户”,村里目前一共有七户,他们每年都会接待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当我们走进接待户郭占武的家时,他正忙碌着,将接待访客的点心、油香、馓子、八宝盖碗茶等回族特色美食摆上餐桌。40岁的郭占武家至少有三间房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房间里的墙上挂着写有伊斯兰教经文的匾额。他是村里最早一批尝试家访式旅游接待的村民,现在每年旅游接待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赚的钱多得多。能在自己家里挣钱,这是他感到最满意的事情。

穆民新村能够打响“回族家访旅游接待户”的品牌,与它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分不开。苏志莲是穆民新村伊斯兰教女子经文学校的教师,她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有170多名学生,主要学习阿拉伯语、古兰经诵读、回族历史、回族礼仪、伊斯兰教法、思想品德等课程。马氏口弦制作技艺传承人马义珍,每天都会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们演奏并介绍这一回族古老的乐器。吴金梅和虎小花闲时就会坐在家门口做刺绣,她们认为传承回族的传统技艺是她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村68户、320多名居民中,有30多位哈吉(伊斯兰教称谓,意为“朝觐者”。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男女穆斯林)。以周生岐为代表的哈吉们,在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007年,穆民新村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点,成为中外穆斯林游客到宁夏的必到之地。


原隆村村民们在接受技能培训.jpg

宁夏原隆村村民们在接受技能培训


原隆村的生态移民再就业


与穆民新村不同,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是宁夏规划建设的生态移民村,移民主要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隆德县和原州区。2012年,原隆村被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从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我们来到原隆村时,村里的生态移民培训中心正在举办保姆技能培训。40多位来自附近村庄的妇女们坐无虚席,聚精会神地听培训师讲课。目前,原隆村与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协议,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劳务输出,月均输出劳动力可达1650人,人均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

71岁的王杰强是第一批作为生态移民搬到原隆村的。他说,生态移民后就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如今家里增收的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按照政策,移民后的村民人均可以分得7分土地,他们可以按照一亩地42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出去,并且可以到流转地打工。他还告诉我们,原隆村还参与了肉牛托管养殖项目,依靠公司托管养殖的方式,每年户均可分得4000元的红利。这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是王杰强过去未曾想到的。

在硬件设施方面,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原隆村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回族移民村寨。800栋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回族民居、回族风情浓厚的文化墙、广场走廊、商业网点与汉族民居相得益彰。

冯记沟乡强记滩村村民强吉先家的老房子,是一栋破旧的危房。去年,他家参与了“幸福村庄”项目,最先装修好了新房子。这是一座回族风格的独栋小院,大约有150平方米。拱型门窗、回族砖雕,房间里有各种现代化家电。一提到住进新房子的事,强吉先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现在的房子,顶是现浇的,墙上贴了青瓷砖,大门也都是政府统一安装的。政府不但规划修房子,还给我们每户补助4.5万元呢。”

据了解,在“幸福村庄”项目建设中,盐池县把强记滩村的住房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户4.5万元,有效减轻了回族群众修缮住宅的负担。这一包括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绿化等多项建设,并优先解决特困户和危房户的项目,正是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带动下产生的。


吴金梅与虎小花坐在家门口做刺绣弘扬她们的这一绝技.jpg

吴金梅与虎小花坐在家门口做刺绣


在肇兴侗寨听侗族大歌


国家民委公布的首批3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名录中,贵州省共有62个村寨入选,其中我们要前去采访的黎平县肇兴侗寨及贵阳市乌当区“泉城五韵”之偏坡民族乡偏坡村、下院村、王岗村,在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成效尤为突出。

来到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东南部的肇兴侗寨,只见一座侗族特色鲜明的村寨与周围的秀美山水相映,把我们带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画卷之中。侗寨被南北山峦所环抱,寨内流水滢迴,两旁建筑皆为青瓦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鼓楼、花桥、戏台、歌坪、禾晾、谷仓等建筑浑然天成,使完整的侗族古建筑群得以保存。这里共有1012户4146人,均为侗族,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古镇”。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政策的扶持下,肇兴侗寨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族风情旅游业也变得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据统计,肇兴侗寨年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商机,仅在肇兴侗寨从事民居旅馆、旅游工艺、土特产品经营、餐饮服务和民族歌舞表演的农户共有100多户300多人,户年均收入达3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发达,现如今老百姓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做生意,而且还能享受门票分成等红利。

肇兴侗寨被列为贵州省100个旅游小镇建设示范工作重点后,全寨水、电、路、广播电视、宽带全部入户,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美化绿化,不断提升村寨形象。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的侗族民俗民风,构成了吸引游客的巨大动力。

夜幕降临,侗族大歌上演了。除了游客以外,寨子里男女老少们也都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地欣赏表演。兰承高是肇兴景区侗族大歌艺术团的团长。据他介绍,目前这个艺术团共有20多个演员,全都是附近村寨招来的年轻人。他说,要想入选艺术团,一定要爱好民族文化、具备宣传民族文化的意识。这个艺术团创建已有8年多,不仅上过央视的春晚,而且还出访过德国、法国等国家。如今侗族大歌艺术团,既是宣扬肇兴侗寨的名片,更是让侗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布依村寨.jpg

布依村寨


布依村寨的“醉韵”与“福韵”


“山外青山楼外楼,山清水秀我贵州。偏坡风景自然美,欢迎嘉宾来旅游。”伴随着一首动听的布依族迎宾歌,我们走进了布依族特色村寨。“泉城五韵”是贵阳市乌当区推出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我们到访的偏坡和王岗两个村寨分别占据了五韵当中的“醉韵”和“福韵”。

近年来,为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偏坡、下院、王岗等村寨都完善了基础设施。偏坡村和下院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整合各项资金,在特色民居保护、修缮改造危房、改善整体村寨风貌上下功夫,使得村寨得到了有力保护。王岗村围绕建设生态布依文化旅游之乡的发展思路,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偏坡村陈廷超老人经营的农家乐远近闻名,生意兴隆,主要是因为他守护着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屋。濮越古居始建于清朝中期(1736—1796),到陈廷超这一代已经整整相传了14代。古屋就像是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布依族一样,传承和流淌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陈廷超当过乡村教师,也做过30多年乡干部,他目前最关心的是布依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问题。他说,布依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村子里会说布依语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像他这样的老人现在也只会一些简单的词汇了。

如何能够让布依族的语言文化如同这座屹立三百多年的老宅一样,代代相传下去,这不只是陈老一人所思考的问题。偏坡乡的文化站站长告诉我们,这些年来,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举办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里学布依语、唱布依歌、跳布依舞。

几天的采访下来,我们对于特色村寨的了解虽然不够深入,但却切实感受到了这一项目给各族百姓带来的变化。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