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哈密之美
像阳光,照耀这片土地——哈密民族团结共建纪实
发布日期:2016-07-29

民族团结好伙伴。蔡增乐摄.jpg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维吾尔族谚语


“要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讲话摘录

团结和谐的理念构造出共生共荣的生活伦理,团结和谐的精神催生出多元交融的文化景致,团结和谐的践行铺筑出共同奋斗的发展道路。哈密地区认真制定民族团结工作五年规划,将民族团结工作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抓实用好各种载体,统筹调动各种力量,立体、综合推进,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像阳光一样照耀在各民族心中,使民族关系和谐成为哈密最强大的软实力和最充沛的内在动力。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2014年初春,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争取人心、做好群众工作为统领,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重点,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好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3月5日前,哈密地区首批2549名干部全部进驻169个行政村、4个场队和41个社区。哈密地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民族团结这个最大的群众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将这个活动作为载体,下决心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最大限度地争取民心、凝聚人心,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像阳光一样照耀在各民族心中。

走通“最后一截路”,走进“最远一户人”。没有缩短不了的距离,只要感情相通;没有跨越不了的坎沟,只要心随责走;没有开启不了的心门,只要诚心为民;没有暖化不了的人心,只要笑如春风。

在哈密市沁城乡骆驼圈子开发区驻村工作组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孩子不足两岁,却同时报名参加下基层驻村。今年32岁的乔磊和29岁的王凌云分别来自哈密地区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哈密调查队。骆驼圈子开发区共有农牧民468户、1565人,全是少数民族。王凌云说:“虽然我们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可是在这却拥有了我们的叔伯子侄、兄弟姐妹,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人生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巴里坤萨尔乔克乡巴牙村驻村工作组也有一对“夫妻档”,胡亚平和赵敏夫妇是哈密地区司法局的干部,夫妻双双携手下基层为哈萨克族牧民服务。

一看图就知道谁家有残疾人,谁家是贫困户,谁家有多少地、多少羊——这是伊吾县山南开发区四区驻村工作组利用谷歌地图绘制的“入户民情图”。这是民情图,更是指导工作的惠民图,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会出现驻村干部的身影;

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驻村工作组经过两轮走访,摸清了全村居民的情况,对走访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认真记录、整理,建立台账,与爱国宗教人士、贫困户交朋友、结对子;

回城乡建国村驻村工作组设计了维吾尔、汉两种文字的便民服务卡,小小卡片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下涝坝乡小红柳峡驻村干部走进冬草场为深山里散居的哈萨克牧民拍摄“全家福”,赢得了牧民的赞誉;

针对在春草场放牧的126户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情况,前山乡工作组、边防派出所等单位组成一支“马背上的工作队”,行程300多公里,深入到各牧业点走访,不漏一户,送信息、送政策、送技术、送医疗;

白天忙村民的事,晚上帮村民的孩子们辅导汉语和作业,驻黄土场开发区黑安胡图克村工作组发现孩子们学习双语的热情很高,可是没有语言环境、没有课后的复习巩固,就推选4名驻村工作组成员当起了“驻村老师”;

五堡镇高得格村驻村工作组在村委会开办了“汉语夜校班”,每周四课,村民学习热情很高,有些还带孩子来学习;

前进西路社区党支部与驻社区工作组以“互通电话连心,见面问候暖心,真诚走访贴心,节庆互动凝心”为内容,从自身做起,组织辖区内维吾尔族和汉族家庭开展“民汉家庭结对认亲”活动

哈密千名党员干部从机关走入基层,融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带去政策的温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真心实意为农牧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村民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子女上学及就业情况,收入来源及增收存在的问题、困难都一一记录在册,淖毛湖开发区工作组为全体村民建立家庭经济档案,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增收的原因,制订相应增收计划,一户一年一策;

天山乡二道沟村驻村工作组联系刺绣企业,在村里建小型刺绣厂,免费提供培训,启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山区少数民族妇女从事民间手工刺绣增加家庭收入;

没有施工队伍、没有工程车辆,下涝坝乡小红柳峡村工作组、村干部和牧民,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心贴在一起,6公里的草场围栏,用双手在7天内完成,为村里省下了五万元经费;

沁城乡骆驼圈子开发区驻村干部玉素甫是一名医务人员,白天和大伙一起忙,下班后挨家挨户给村民做体检,为患病老人按摩、扎针,他还会果树嫁接,随身带着嫁接工具,帮助70多户嫁接果树700多棵⋯⋯

修渠、修路、修住房,促增收、促就业、促团结,送医药、送文化、送法律、送科技,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残疾居民,每办成一件实事,就会赢得一片民心。驻村工作组进点到位6个月来,组织医疗卫生人员下乡服务2100余人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875场次,参加群众达5.4万人次;与3448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举办集中宣讲41259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6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316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735个,为群众办实事1635件。这一组组数字,是一双双脚走出来的,更是一颗颗爱民之心的脉动。

哈密市天山乡二道沟村村民阿瓦古丽·哈斯木在诗中由衷赞美:“村村庄庄真热闹,致富农民把麦西莱甫跳。只因党的政策好,团结和睦矛盾少。党的政策真正好,艾捷克琴声真美妙”


“好人让基层干部去做,好事让基层组织去办”


和谐稳定关键在基层,长治久安关键在人心。打牢基层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哈密地区始终坚持加强基层、重视基层、服务基层,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各族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

哈密地区注重树立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威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在基层。地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建立“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基层无项目依托的民生问题。为每个村和社区党组织至少安排1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各族群众服务。在50个村实施了“能人治村”计划,由39名自主创业者、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复转军人等“乡村能人”担任村“两委”正职。

哈密市西河区大营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刚就是这样一位“能人”。2012年,身价上亿的私企业主刘刚被推举为大营门村的“当家人”。大营门村是个“城中村”,总人口219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全村耕地面积937亩,人均不足一亩,地方虽小,但民族团结的故事却一点不少。

吐尔逊·胡达吾1998年就来到哈密市打工,一直租住在大营门村。两年前,他的儿子伊尔潘·吐尔逊被诊断为脑瘤,村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动全村村民为伊尔潘·吐尔逊捐款,不论是维吾尔族、回族还是汉族村民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20元、他50元⋯⋯一共募集了30000多元医疗费,捐款单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汉文中夹杂维吾尔文。伊尔潘·吐尔逊得救了,吐尔逊·胡达吾老人紧紧拉着刘刚的手久久不松开,激动地说,刘书记是大恩人、民族团结好,共产党“亚克西”。

买里切木·吐尔地在北京上大学,2014年初,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不久,买里切木·吐尔地与弟弟来到村委会,商量着要将家里的承包地卖掉。刘刚动情地对他们说:孩子,好好学习,地不要卖,我们都是你的亲人。他每月寄去1200元资助买里切木·吐尔地上学。

在大营门村,每月都有一份《双语村报》送到每家每户。让村民不出门便可知晓村里的大小事情、村里孝老爱亲、民族团结、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村民的意见建议,也通过“村报”倾诉。村委会支出的每一笔钱,大到建设工程款、小到一张纸等用品,明细账也都每月逐笔公开在村报上。

村党支部每月定时召集两次村民代表大会,重要事项由村民代表讨论后审议形成决议,村“两委”负责协调和落实。由于地处城郊,随着城市发展,村里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失地农民长远利益的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村党支部提出参股建设建材商贸城的动议,获得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对于家庭困难的村民,大营门村从村集体经济2000万元股本中拿出一部分无偿转让给经济困难村民,帮助其参股,使全体村民都成了股东,共同致富就有了保证。

村两委班子成员心里始终装着村里的群众,与村民敞开心扉说心里话,一门心思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赢得了村里各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村近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例重大刑事案件,上访率几乎为零。刘刚说,民族团结能把人心凝聚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81岁的村民巴斯提热依木·尼亚孜乐呵呵地说:“有了新班子,以前办不到的事情,现在都办到了,我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宗教和谐顺民心


7月29日,是穆斯林群众传统节日肉孜节。在新疆最大的室内清真寺——哈密市艾提尕尔清真寺,一万两千多人参加了“会礼”。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哈密回王陵区。1697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率先归附清朝,被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哈密回王世袭九世共233年,为清政府平定叛乱、统一新疆立下赫赫功勋。哈密王陵在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汉、满、蒙古族建筑特点,在伊斯兰墓葬建筑中独树一帜。哈密王陵建筑群,是哈密维吾尔族穆斯林一脉相承的爱国爱疆爱教优良传统的重要见证。

多年来,哈密地区认真贯彻宗教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哈密地区在注重宗教人士政治和经学素养培养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选送爱国宗教人士赴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教风年”和“五好宗教场所”、“五好宗教人士”、“平安宗教场所”创建活动,推动宗教界做好解经、讲经工作,广泛宣讲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的思想,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理念,引导各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确立正信、抵制极端,把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

阿布力米提·乌斯曼是哈密市二堡镇政府的一名统战干事。别看他只有36岁,却已有了16年统战工作经历。为引导爱国宗教人士依靠科技致富,他上门请专家、组织搞培训,自己钻研种植技术,自学成了一名农业科技“土专家”。二堡镇爱国宗教人士苏建新、马国友就是听了阿布力米提的宣传后,开始承包种植大棚水果的。种植、销售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一打电话,阿布力米提就上门了。苏建新八座大棚油桃,一年收入20多万元。马国友与人合伙承包了36座棚,积累资金又买了一台挖掘机,一年就挣30多万元。

巴里坤县巴里坤镇爱国宗教人士杰恩斯·萨哈依参加了赴内地参观考察活动,并在北京国家宗教局培训基地学习。回乡后便在万家兴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在旅游高峰期每天的收入可达3000多元。店里的生意日渐红火,陆续有人到他这里取经,杰恩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哈密地、县(市)、乡(镇、街道办)领导干部在落实联系清真寺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过程中,积极引导宗教人士带头学科技、学经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并在土地、信贷、信息等方面给予协调支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近年来,选树了54名依靠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方式增收致富的宗教人士典型。全地区从事暖棚种植、牛羊育肥、餐饮、商贸、运输、建筑等行业的宗教人士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我心中燃烧着正义的火焰,去把一切邪恶烧成灰烬。只要把祖国和民族团结铭刻心间,无限风光始终在您眼前。让真诚与爱充满祖国大地,不容背叛者有一席立足之地。用辛勤的汗水建造美好家园,让幸福美满相伴永远。党的干部下村间,群众路线铺人间。百姓利益高于天,真抓实干效益见。干部扑下身子把事干,我们怎能袖手旁边看。贫穷落后是耻辱,摆脱愚昧有路子”,这是哈密市回城乡建国村村民孜丽坎姆·克尤木在参加“四讲四送”活动后写的长诗。

哈密地区组织少数民族妇女参观哈密工业园区、新世纪服装厂、伊洲之花刺绣厂和哈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园,举办“魅力时尚 甜蜜生活”哈密靓丽女性民族服装设计大赛、“艺术奇葩·阳光春天”民族手工艺品展等系列活动,依托巾帼培训示范基地、“妇女之家”和远程教育、项目培训等平台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扶持发展各类巾帼合作社和妇女增收项目,帮助她们树立现代观念,融入现代生活,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毒害。

艾尼帕·尕力是一名成功创业的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她2008年创办的“伊洲之花”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一步步壮大,成为一家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生产、销售民族刺绣产品的企业,生产刺绣服装、舞蹈服、床上用品、厨房用品、旅游产品、装饰品、汽车装饰品用品等17类110多种刺绣产品,并成功申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产品不仅在疆内销售,还远销中亚和东部沿海城市。“伊洲之花”现在有维吾尔、汉、回族员工32人,并带动150多名维吾尔族刺绣手工艺人从业。“伊洲之花”展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靓丽之美,也感染更多少数民族信教妇女自主选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哈密地区深入开展“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宣传教育,强化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不断深化对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出版物、非法宗教网络的整治,综合施策推进“去极端化”。爱国宗教人士团结信教群众发声亮剑,揭批“三股势力”罪恶本质。谈到这个问题时,哈密市回城乡建国村建国清真寺伊玛目艾合买提·赛都拉紧握拳头:“作恶者下火狱,必将永居其中。我坚信,任何暴力恐怖活动都阻挡不了新疆发展进步的脚步,任何蓄意破坏民族感情、制造社会动荡的图谋都会以失败告终,新疆的明天会更加和谐、幸福、美好!”


共舞和谐蔡增乐摄.jpg

共舞和谐


牢牢立住稳定这个“1”


只有稳定这个“1”立住了,才能通过发展在“1”后面添更多的“0”,更好地建设美好家园,更好地造福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哈密地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精神,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员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决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确保哈密长治久安、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信访问题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第一信号”,也是反映党群干群关系、衡量群众工作水平的“晴雨表”。哈密地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了预防、表达、化解、评价四大工作机制,完善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便捷化、高效化的民意表达平台,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环扣一环,努力把问题预防在事前、消除在萌芽、处置在初始、解决在基层。2013年全地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1%。

在哈密市阿牙社区,有一摞“居民说事点”记录簿,上面记载着这样的内容:警察小区南面垃圾长期积压严重,经向城管部门反映,清运垃圾70车;居民张晓霞18日反映三达小区2号楼消防管道爆裂,经与物业公司和消防局沟通,抢修完毕管这些“小事”的就是居民身边的“信息员”,通过“提前问事、群众说事、社区议事、及时办事、事后查事、集中评事”六个环节,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纠纷,提供心贴心的服务。“居民说事点”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尝试已在哈密全面推广。

今年5月,新疆农业大学退休教师马建疆又一次带着女儿朱黛娜从乌鲁木齐来哈密,专程看望她的“维吾尔族妈妈”——吐尔逊汗。朱黛娜还有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叫阿依古丽,寓意像月亮花一样美丽,这是朱黛娜1岁生日两家团聚时,吐尔逊汗给起的名。这次,吐尔逊汗又为朱黛娜两岁半的女儿取名阿孜古丽,意思是最可爱的小宝贝。两家人的情谊要从父辈说起。马建疆的父亲马振福是1949年10月进驻哈密的解放军战士,1950年初春参加剿匪战斗在山区遭到叛匪伏击被打散,维吾尔族青年阿不拉·热依木把奄奄一息的马振福藏在家里躲过了匪徒的搜查。在1954年驻疆部队整编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马振福留在了哈密兵团管理局红星一场。两人相继成家,历经60年,两家人的密切交往已经传到了第三代。这是兵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人”,相互支持、守望互助、互通共荣,共同发展。哈密地委、行署一直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作为哈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懈探索,形成和发展了兵地间经济合作共赢、文化交流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融合发展格局。

哈密是资源型和结构型缺水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为此,兵地成立了区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实施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地方学习兵团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兵团学习地方高效的工业节水工艺,兵地携手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经济林栽培、荒漠植被保护、防风固沙林、兰新铁路千里绿色长廊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哈密地委、行署采取提供优惠政策、无条件划拨土地和矿产资源等措施,支持兵团经济加快发展,兵地共同构建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应对及时、处置有力的反恐维稳体系,共同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提高了兵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